提起寫作文,一些小學生常常唉聲嘆氣,視作文為畏途。作文難,難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常言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W生如果沒有積累豐富的習作素材,就很難寫出真實而富有情感的文章。為了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素材,我從學生認知實際、生活實際出發(fā),開展了一系列課內(nèi)外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作文素材,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興趣。
一、自主設計班級活動
1 課前熱身。學生的作文來源于日常生活,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每節(jié)課前五分鐘,我讓全班同學開火車,用一句話講述一個主題??梢允菑膱蠹埢螂娨暽峡吹降膰鴥?nèi)外的時事新聞,也可以是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如:我今天的心情;在家里;上學路上;在校園里……讓學生從觀察、體驗日常生活入手,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養(yǎng)成積累素材的好習慣。
2 讀書活動。葉圣陶先生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遍喿x與寫作就如一對比翼鳥,如影隨形。因此,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除課內(nèi)閱讀外,還要加強課外閱讀,并堅持開展“三個一”活動。既每天摘抄一個佳句,讀一篇文章,寫一段話。要求學生在讀書時應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素材,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
3 走進大自然。大自然中有取之不盡的語文資源。學生要親近大自然,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神奇,對大自然的熱愛才能情不自禁地流溢筆尖。每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我都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家長協(xié)助教學,一起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看長河落日、雨后彩虹;看春天的郊外、秋天的落葉;看螞蟻搬食、大雁南飛。
二、積極參與學?;顒?br/> 豐富多彩的學?;顒邮菍W生學習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也為學生作文提供了豐厚的內(nèi)容儲備。引導學生關注學校的發(fā)展,關注學校的新鮮事物,關注學校的變化,參與學校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積累身邊的素材,從而增強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
三、適當開展社區(qū)活動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人與人的交往,使學生對現(xiàn)實、對生活、對價值的認識不斷地改變和加深,讓學生把社會的體驗表達出來,這就走向了與做人相結(jié)合的道路。我們班曾組織過一次“走向社會”實踐體驗活動:在寒假期間,讓學生走入社區(qū),開展“綠色春節(jié)——送福到家”活動。學生們積極準備材料,精心制作“?!弊?,在社區(qū)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將自己親手剪的或?qū)懙摹案!弊炙偷搅松鐓^(qū)居民的家中,一聲聲“謝謝”使孩子們高興得合不攏嘴。借此時機,我又將作文與活動相結(jié)合,讓學生將自己參與活動的過程及活動后的感受寫出來,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有的學生寫的是制作“?!弊值牟灰祝械膶W生寫的是送“福”到家的喜悅,還有的學生將兩者合二為一,寫的是付出之后的快樂。
四、嘗試進行調(diào)查研究
一提起“探究”“研究”之類的字眼,很容易使人想起科學家、專業(yè)工作者,仿佛那是很神圣又很神秘的工作,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及,更不是小學生所能做的,而如今“研究性課程”“研究性學習”已經(jīng)走進了基礎教育的課堂,走進了小學生的生活?!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指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睂W習《小樹死因的調(diào)查報告》的寫作方法及格式后,讓學生寫一篇調(diào)查報告。課上,我引導學生結(jié)合身邊的生活確定調(diào)查主題,如居住區(qū)環(huán)境狀況、小學生近視原因等,讓學生根據(jù)主題選擇適當?shù)恼{(diào)查方法,成立調(diào)查小組。然后小組分工進行調(diào)查,最后將個人的調(diào)查、分析、研究、結(jié)論和建議在小組內(nèi)交流,每人完成一篇調(diào)查報告。
李吉林老師曾說過:“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是他們素質(zhì)、個性發(fā)展的根基。沒有孩子的活動,就不可能邁出人生的第一步?!鄙倌陜和瘹馀畈?,最具生命活力,也最喜好活動。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作者單位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qū)實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