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競爭壓力的加大,家長常常由于工作忙碌,而無暇顧及孩子、難以傾聽孩子的心聲,由此造成兩代人的隔閡。
其實,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最佳聽眾、最想對其說話的人,便是爸爸和媽媽。每天哪怕是一小時、半小時,甚至是幾分鐘也好,可遺憾的是,即便是少得可憐的幾分鐘的傾聽都沒有。當孩子的訴求幾次得不到回應時,逆反心理自然而生,由此拒絕與父母溝通。一旦孩子將溝通的大門關閉,那家長就只有愁苦的份了。
成年人的偏見總是很多,他們覺得孩子沒有什么思維,簡單、幼稚、甚至不懂事。其實不然,沒有傾聽就難以發(fā)現(xiàn),有時候,孩子表達的只言片語都是真實的、可貴的信息。我們要學會理解、學會去問,要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
孩子越小越愿意家長來聽自己說話,家長應充滿耐心與興趣地傾聽,因為這是代際溝通的黃金時期。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傾訴的意愿沒有得到家長的重視,漸漸地他就會不愿意和家長交流了。
傾聽之中,融入了家長對孩子的愛、寬容、耐心和激勵;傾聽之中,父母能分享孩子的快樂,感受孩子的幸福成長。
我們很容易找到能說會道的家長,但卻很難找到善于傾聽的家長。我們把大量的時間用來批評和教育孩子,卻忽略了傾聽孩子心里的聲音。常有家長這樣抱怨:“真不知道我家孩子是怎么想的,為什么總是不肯好好聽我說話?!笨墒亲鳛榧议L,你有沒有認真聽過孩子說話?家長的目標都是為了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人,但家長能否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能否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是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讓孩子把意見申述完。要耐心地傾聽,如果不等孩子把話講完,家長就主觀臆斷地下結(jié)論,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后果,其中,孩子的逆反心理將會表現(xiàn)得十分強烈。每個人都盼望別人尊重自己,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才會贏得孩子的信任。
女兒依依自小有啥話就愛跟我說,開心的不開心的都有,開心的要我和她一起分享,不開心的要我為她解憂。無論開心與否,我都為能夠傾聽孩子的心聲而感到幸福。從孩子會說話起,她就不時地對我說:“爸爸,我要告訴你一個消息?!焙⒆由蠈W后,每日回來都有消息播報,而且總會帶上修飾詞,什么好消息、壞消息、快樂的、悲痛的……
傾聽的過程就是分享的過程,即便有些事已經(jīng)過去多年,但是我依然充盈著幸福感。
在傾聽的時候,要拋棄對孩子的偏見,我們有的時候會因為對孩子的偏見,認為孩子的想法過于荒唐,由此誤解甚至冤屈了孩子。其實孩子有一個豐富的心靈,我們要特別注意傾聽他們的心聲。所以,不要不問青紅皂白地一頓批駁,而要耐心的問清緣由。
就像依依幼兒園畢業(yè)時,談理想說長大要賣金項鏈,這件事給了我一個莫大的啟示:在孩子做了從成人的角度看來是不妥的事情的時候,或者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在孩子做了有違常規(guī)的事情的時候,做父母的千萬不要“火”字當頭,要先問個為什么,聽聽孩子的故事,或許就會發(fā)現(xiàn)也許錯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不是孩子有違常規(guī),而是自己頭腦里的框框太多……
家長會聽了,孩子才肯說。孩子說了,問題才能解決、親子關系才能更加融洽。
?。|子 著名教育專家、心理專家、暢銷書作家)
責編: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