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稼勤 張 萍 胡 瓊 袁榮卉
(1 揚州市梅嶺中學 江蘇 揚州 225002; 2 揚州市竹西中學 江蘇 揚州 225000)
在一次研課活動中, 兩位老師各開設了一節(jié)關于“雞蛋中的化學”的研究課。
表1 課的展示
圖2
圖3
由于本次研究課中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尤其在第二節(jié)課中,學生的活動幾乎貫穿了課的始末,因此,我們很想聽聽學生對這兩節(jié)課的評價,所以,邀請了不同層次的部分學生參加了研討活動。 其中,表1 為師生們對課的總體設計及課的組織形式的看法,表2 為大家對課中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評議。 (注: 第一節(jié)課和第二節(jié)課分別以1課、2 課來表示。 )
表2 師生對課的總體設計及課的組織形式的評議
表3 師生對課中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評議
?
本次研課活動一改往常的固定模式,由一節(jié)課改成了兩節(jié)“同課異構”,且課后邀請了部分學生參與評課,使教師們收獲了更多的啟發(fā)和靈感。
隨著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普及和影像資料的日益豐富, 有許多教師喜歡跟隨著PPT 的進程推進教學,似乎一份PPT 就可代替所有的教學過程了。 可是,你想過沒有? 如果課中單以PPT 課件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教師那詳略得當?shù)陌鍟趯W生腦海里和課本上留下的深刻印象也就被它代替了,課中教師和學生思維碰撞出的火花也被它湮滅了,教師生動的實驗演示和學生在叮當作響的儀器碰撞聲中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機會和樂趣也全部被它那嚴謹?shù)牟僮鳟嬅婧蛻械默F(xiàn)象代替了……你說,這樣令人眼花繚亂的PPT 能代替得了鮮活的教學過程嗎? 我們不是在貶低現(xiàn)代媒體的所有作用,只是應該把它用在需要的時候,而絕不是代替教學的全過程。 在第一節(jié)課中,如果能將那些用PPT 展示的內容選擇一些讓學生親臨,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的東西一定會更多。
從師生的共同評議可以看出,大家都很欣賞這兩節(jié)課的創(chuàng)意,尤其第二課。 它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挑戰(zhàn)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教師知識的積累程度及應用能力。 但這樣的課堂往往時間難以控制。 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能在學生嘈雜的研討聲中保持一份冷靜,既做他們的合作者,又做他們的引領者。 例如第二節(jié)課的編題探究中,教師不一定要等各小組全部將裝置圖拼正確了再進行匯報討論。 其實,錯誤的結論往往也是一個很好的生成資源,只要我們好好利用,學生的收獲或許會更大。學生們在評議中也有切身體會。所以,探究課中教師要靈活地調整好時間和空間,以真正達到探究的目的。
新課標中一直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但是,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始終會認為一節(jié)課上得是否成功, 主要是教師對這節(jié)課預設得如何,課上發(fā)揮得如何,學生配合得如何,實際上還是認為這是教師的一節(jié)表演課。 所以,課后一般只組織聽課的教師參加評議交流研討,好像全然沒有學生什么事。 殊不知,教師上課,知識接受的對象是學生。 俗話說,鞋合不合腳,只有腳知道。 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首先應讓學生來評判。 例如,這次的兩節(jié)課,由于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趣味性使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受。 那我們今后的化學課能否更多的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化學的有趣和有用呢? 再如,學生期待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或多變的教學組織形式。 那我們能否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開動腦筋,將教科書中的一些課題進行演變,使之成為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鮮果”呢? 或者將我們一成不變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改成“學生講學生聽”呢?或者將我們那枯燥的訓練進行變式,成為一場鮮活的競賽呢?等等。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改變目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有很多課題可以激起學生對化學無限的向往,只是我們已經(jīng)長期習慣于現(xiàn)在的陳舊模式了,根本就沒想去了解學生的愿望。 我們的這種習慣性的懶惰,葬送了多少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美好前程??! 所以,這次活動,我們和學生零距離接觸,傾聽到了他們的心聲,使我們幡然醒悟,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其實,平時這樣的機會太多太多了。 我們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經(jīng)常選擇一些不同層次的學生,直接讓他們參與教師的教研活動。 也可以利用訪談或調查問卷等形式,傾聽他們的感受和要求。 然后踏踏實實的搞一點適合于他們的教學改革,使之真正學有所獲。 不僅收獲知識,更要收獲智慧。 總之,我們的教學一刻也不能忽視學生這個群體。
這次研課活動,教師們的最大收獲就是覺著不僅課使我們眼前一亮, 更主要的是同樣關于雞蛋中的化學,可課的設計卻大相徑庭。 使我們在聽課的過程中,大腦中在不斷地糾結和碰撞:這節(jié)課為什么這樣設計? 這個環(huán)節(jié)為什么各不相同?他們哪種設計更好?好在哪里?如果換作我該怎樣處理? ……正是因為兩節(jié)課給大家?guī)砹藢Ρ?,因此產(chǎn)生了許多感慨和疑問。 因此在后來的研討過程中大家暢談得非常熱烈, 給人以更多的啟發(fā),使人回味無窮。 也就是說,在研課的過程中,如能產(chǎn)生比較,進而思維碰撞,那閃現(xiàn)的火花才能點燃我們的智慧。
而我們平時所進行的研課活動, 通常的模式是:由負責開課的學校里的老師準備一節(jié)課,其他學校的教師聚集到該校聽課。 第一節(jié)課由該校一位教師開課,眾多教師聽課。第二節(jié)課,聽課教師參加評議。由于他校教師在聽課前并不知道課題或僅是知道課題,但并沒有做任何深思熟慮,因此,聽完后評議時,很多老師談不出什么實質性的內容。 往往首先大唱贊歌,然后無關痛癢地提點建議,甚至連建議都很難提出。 這樣的無備而來,對于眾多的聽課教師來說,最大的收獲也僅僅是回去后在自己的教學中效仿別人的東西或略加改進,成為自己教學的一部分罷了。 倒是開課教師以及他(她)所處的團隊在活動前的一段時間里會查閱大量資料,設計課型,反復磨課,其中經(jīng)歷了不斷的糾結、反思、改進,無疑,他們的收獲會很大。 即使這樣,他們一定仍然還想聽聽其他教師的感受,集思廣益,以便使這節(jié)課上得更好。 可是,由于我們的聽課老師未作準備,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只能泛泛而談了。 但是,如果所有的聽課教師在聽課前就將此課認真做了功課,那就不同了。 聽課時,一系列的問題勢必會在老師們的頭腦中盤旋并碰撞,課后評議時大家交流的內容也必定會有深度有質量了。 這樣,不僅對人家辛苦開課的老師和他(她)的團隊是一個負責任的交代,所有的聽課教師自己也大受裨益。 所以,當我們要組織一次研課活動時,不妨在一個星期前公布課題,要求每位教師(也可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準備,到時以說課的方式來談談:如果你來上這節(jié)課,你準備怎樣上? 由于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即使我們只聽了一節(jié)課,交流時也會出現(xiàn)很多的版本,因為,“世界上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 那么,在這樣的對比和碰撞中,我們的教研思路一定會更加開闊。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
[2] 化學課程標準研制組.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35-145
[3] 杜稼勤.“磨課”——談教師的專業(yè)成長[J].素質教育大參考,2010,(1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