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送水工,工作辛苦、收入微薄。從2008年開始,這個28歲的小伙子始終堅持每送一桶水就向當?shù)卮壬瓶倳栀泝擅X。三年來,他肩扛背馱送出了1.2萬桶水,向慈善機構捐贈了用汗水凝聚而成的2400元善款。盡管金額不大,但他的“草根慈善”卻因為“小錢大愛”的善舉而感動了無數(shù)人。
他叫茹向輝,是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qū)屯里鎮(zhèn)東高河村人,生活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失去了勞動能力,全家僅靠母親賣豆腐維持生活。危難之中,鄉(xiāng)親們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每次母親外出賣豆腐,四鄰八舍就成了茹向輝姐弟倆的免費飯莊。鄉(xiāng)親們的熱心腸成了茹向輝善舉的“啟蒙老師”,感恩的意識從那時開始就一直深深地刻在他的記憶中,一點一滴滋潤著茹向輝幼小的心靈。
感恩的種子由此生長起來,從此之后,只要碰到需要幫助的人,茹向輝總會盡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從八九歲開始,懂事的茹向輝就幫母親分擔家務,跟著學習煮豆腐。有一年冬天,母親按慣例早早出門賣豆腐去了,留下兩塊豆腐,當做他跟姐姐的食物。傍晚的時候,一個老年的乞討者上門尋找食物,茹向輝就把煮好的豆腐全部給了乞討者。
初中畢業(yè)那年,看著母親被生活重擔日漸壓彎的脊背,茹向輝毅然退學,與母親一起撐起日漸貧困的家。生活如此艱難,但他仍然堅持做好事。2003年,堯都區(qū)政府號召大家向山區(qū)兒童捐款,剛剛18歲的茹向輝毫不猶豫地拿出300元“私房錢”,捐給和他一樣貧困的孩子。這300元,可是他半年來賣掉豆渣的積蓄。
靠著母子的辛勞,茹向輝家里的生活漸漸有了轉機。日子好過了,孝順的他不想讓母親那么操勞,便停掉家里做了近二十年的豆腐營生,只身一人來到當?shù)睾拥奏l(xiāng)當了一名洗煤工人。在洗煤廠,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日子雖然過得緊,但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他仍然竭盡全力伸出援助之手。有一個工友,親人患肺癌,工會組織員工捐款,他捐了200元。廠里貼的紅榜公布出來,大家才知道他是全廠捐得最多的?;氐剿奚?,工友們好心勸導他:咱掙的這個錢挺辛苦,有個意思就行了,你還捐那么多,善良的茹向輝卻覺得挺高興。
2008年11月,有了一些社會經(jīng)驗的茹向輝,在臨汾市堯都區(qū)解放東路租了間門面開始送水。為了節(jié)約開支,跑銷售、送貨上門、簽單要賬都是他一個人做,靠著腿勤、手勤、嘴勤的服務,經(jīng)過半年的不懈努力,他的生意逐漸走向了正軌,找他送水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當?shù)卮壬瓶倳M織的一次愛心活動,現(xiàn)場需要救助的貧困學生深深打動了他。他覺得,自己雖然能力有限,但能捐一點是一點……幾天后,茹向輝以個人名義和臨汾市堯都區(qū)慈善總會簽訂捐款協(xié)議:每賣一桶水,向慈善總會捐兩毛錢。
茹向輝準備了一臺筆記本,每次進多少水、送多少水都一一統(tǒng)計,這樣到月底該捐多少錢他心里就有數(shù)了。按照捐款協(xié)議的約定,2009年8月6日,茹向輝向堯都區(qū)慈善總會捐款130元,以后的捐款有200元、300元、400元不等。到2011年10月21日,他又捐款500元。三年多,他累計捐款2400元。然而,他的生活卻依舊儉樸:住著月租金80元的小平房,一日三餐經(jīng)??糠奖忝娼鉀Q。由于冬天沒有暖氣,房間的溫度非常低,他僅僅靠一個小小的電暖氣取暖。送水的工作服也穿了三年,肩膀上,是一層疊一層的補丁。
和許多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捐款相比,兩毛錢是一個小數(shù)字;但對于茹向輝來說,卻占到了每桶水利潤的十分之一。2400元,足以支付兩年房租,或者增添一些衣服,但他卻選擇了慈善。堯都區(qū)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說,茹向輝來捐錢時,總說這是一點小心意、小意思,但他三年堅持下來,小情便是大愛。
在我們傳統(tǒng)的概念中,慈善總是富人的事情,因為他們的錢“花不完”,有能力和責任來做慈善;還喜歡用“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來評價行善,順便安慰自己。其實,行善無所謂責任大小,不能說社會地位低、收入少,就沒有這個責任,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去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我們確實需要名人明星、大款富豪們的慈善“大手筆”,但也同樣需要茹向輝這樣的慈善“小暖流”。只有當這樣的慈善“小暖流”越來越多,才能匯集成愛心的洪流,推動著慈善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突遇風雨,一把小傘撐起一片晴空;偶陷無助,一句問候送去一股暖流。因你的舉手之勞,環(huán)境變得美麗;你給弱者一彎臂膀,兩人共同變得堅強……小小的善,其實很簡單,瑣碎而又尋常,世俗而又平凡,僅僅是付出那么一點點,卻由涓涓細流匯成大海。曾經(jīng)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特蕾莎修女說過: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那是因為,小善,也是大愛。
編輯 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