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恩,李志峰,林艷榮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結核病科,廣西 南寧 530023)
·臨床經(jīng)驗·
艾滋病合并肺結核210例臨床特征分析
王祖恩,李志峰,林艷榮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結核病科,廣西 南寧 530023)
目的 探討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特征,提供臨床診斷和治療的有效依據(jù)。方法 回顧性分析210例患者的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結果、影像學檢查結果、治療和轉歸情況。結果 本組病例中,發(fā)熱是患者臨床最常見癥狀,占91.90%,與其他臨床癥狀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查體發(fā)現(xiàn),肺部啰音患者占46.67%,與其他臨床體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應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以獲得較好的療效和轉歸,延長患者壽命和改善生活質量。
艾滋??;肺結核;臨床研究;特征分析
艾滋病是一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不僅影響患者的免疫功能,還可能對家庭、社會造成一定的危害[1]。由于患者的機體細胞免疫能力存在缺陷、抵抗力弱,造成肺部組織的感染機會增加,尤其易引發(fā)肺結核[2]。為探討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特征,筆者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間共210例患者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10例患者男性142例,女性68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56歲,平均(43.8±5.2)歲。感染途徑包括:性感染128例(60.95%),靜脈吸毒感染51例(24.58%),血液感染 6例(2.86%),其他感染 25例(11.90%)。職業(yè)包括:農民73例(34.76%),無業(yè)人口48例(22.86%),白領19例(9.05%),工人35例(16.67%),干部35例(16.67%)。艾滋病診斷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和免疫蛋白印跡法雙重鑒定,檢測均為陽性者確診為艾滋病[3];肺結核的診斷標準按照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公布的診斷指南[4]。210例患者中,痰涂片抗酸桿菌陽性者41例(19.52%),痰培養(yǎng)結核桿菌陽性者34例(16.19%),淋巴結病理活檢證實者32例(15.24%),支氣管鏡檢灌洗液找到抗酸桿菌者9例(4.29%),其余不典型病例由本院專家小組根據(jù)臨床特點、輔助檢查、影像學表現(xiàn)、抗結核治療效果討論確定。有102例肺結核患者同時合并肺外結核(淋巴結結核、結核性胸膜炎、脊柱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等)。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210例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結果、影像學檢查結果、治療和轉歸情況。臨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觀診:發(fā)熱、咳嗽、消瘦、盜汗、胸痛、呼吸困難;聽診:肺部啰音;觸診:局部或全身皮疹、淺表淋巴結腫大、頸部淋巴結腫大、腋下淋巴結腫大。實驗室檢查結果主要包括CD4值和白細胞、中性細胞異常情況;影像學主要采用CT和X線片觀察患者肺部陰影情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處理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測。當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表現(xiàn) 發(fā)熱是患者臨床最常見癥狀,占91.90%,與其他臨床癥狀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查體發(fā)現(xiàn),肺部啰音患者約占46.67%,較其他臨床體征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10例患者臨床表現(xiàn)
2.2 實驗室指標 實驗室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CD4值在0~100/mm3者 144例(68.57%),CD4值在 100~200/mm3者39例(18.57%),CD4值>200/mm3者27例(12.85%);患者中白細胞異常者90例(42.86%),血小板減少者23例(10.95%),中性粒細胞輕度升高者182例(86.67%)。
2.3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表現(xiàn)斑片狀模糊影159例(75.71%),彌漫粟粒性陰影38例(18.10%);大片滲出與實變陰影13例(6.19%);單個肺葉受累16例(7.62%),兩個或兩個以上肺葉受累194例(92.38%),肺門和(或)縱隔淋巴結腫大48例(22.85%),胸腔積液影32例(15.23%)。
2.4 治療與轉歸 本組210例患者均積極給予規(guī)范抗結核、抗病毒、提高患者機體免疫能力及對癥支持治療,部分患者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他機會性感染。149例患者好轉出院后在我院隨診或轉回當?shù)蒯t(yī)療機構治療,無效或惡化25例,死亡36例。
免疫類缺陷病毒嚴重破壞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造成艾滋病患者的身體抵抗力下降,易受到感染等疾病的侵襲。肺結核是艾滋病患者常見的一種肺部感染疾病,據(jù)統(tǒng)計,5%~10%的艾滋病患者同時患有肺結核[5-6]。艾滋病的發(fā)病機制主要由于HIV病毒刺激和破壞機體CD4+T細胞,造成T細胞介導遭到破壞[7],產(chǎn)生不良的細胞免疫反應,產(chǎn)生細胞免疫缺陷。由于患者抵抗力明顯不足,各類感染極易侵入患者呼吸道,造成肺部感染,而肺結核則是其中較為常見的病癥之一。而另一方面,肺結核患者的巨噬細胞又產(chǎn)生腫瘤壞死因子,對于HIV的繁殖具有促進作用,從而加速HIV的病毒性感染,降低患者抵抗力[8]。
本組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發(fā)熱、咳嗽、盜汗、消瘦、胸痛、呼吸困難是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肺部啰音和淋巴結腫大則是患者主要的體征改變。但此類特征非特異性特征,臨床僅作為診斷的輔助指標。實驗室指標和影像學檢查結果是較好的診斷指標,CD4可作為主要的實驗室指標并觀察患者發(fā)病情況及病況,CD4細胞計數(shù)越少,說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越嚴重。肺結核是引起艾滋病機會性感染和死亡的主要疾病,而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和功能低下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根據(jù)210例患者的影像學特點觀察發(fā)現(xiàn),HIV感染早期的影像學比較符合肺結核典型改變。病灶多位于肺上葉尖后段、下葉背段,可呈雙側浸潤,空洞形成,肺纖維化等;當HIV感染進展,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時,影像學多呈不典型改變,以中下肺野病變?yōu)槎啵斩葱纬缮?,肺門和(或)縱隔淋巴結腫大較多見。
隨著全球艾滋病發(fā)病率的不斷上升,目前該病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與重視。肺結核是AIDS最常見的機會感染之一,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加速雙重感染的發(fā)展、惡化、甚至死亡。因此研究和探討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特征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當然,針對于該類患者應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以獲得較好的療效和轉歸,延長患者壽命和改善生活質量。
[1]劉 向,李卓婭,劉 萍.45例艾滋病合并肺結核臨床特點與CD4T淋巴細胞水平相關性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0,15(11):1649-1650.
[2]宋留存,關 琦,王業(yè)建,等.AIDS患者合并肺結核40例影像特點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2):74-76.
[3]張 勇,張紹坤,于曉麗.艾滋病肺部合并癥的臨床分析5例[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19):147-149.
[4]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24(2):70-74.
[5]王建平.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30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1,15(3):288-290.
[6]李三景,何 云,陳媛媛.56例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106-108.
[7]孫 芳,張曼林,胡建平,等.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22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8,18(24):1402-1404.
[8]楊成彬,唐方能.艾滋病合并肺結核32例臨床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7,13(4):385-386.
R512.91
B
1003—6350(2012)16—055—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2.16.022
王祖恩(1959—),男,廣西南寧市人,副主任醫(yī)師,本科。
201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