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星 何圣米
近幾年,杭州余杭區(qū)良渚街道引進了萵筍新品種,開展了大棚越冬高密度栽培,萵筍產(chǎn)品在春節(jié)前后上市,每667 m2產(chǎn)量4 000~5 000 kg,2011年種植面積約100 hm2,平均售價3.60元/kg,667 m2產(chǎn)值1.44萬~1.8萬元,經(jīng)濟效益顯著?,F(xiàn)將其栽培要點介紹如下。
秋冬栽培萵筍應(yīng)選擇耐低溫、市場適銷的豐產(chǎn)品種,根據(jù)杭州市場的需求特點,應(yīng)選擇尖葉的紫紅色品種和青皮品種,紫紅色優(yōu)良品種有掛絲紅、金銘1號、大綠洲等;青色優(yōu)良品種有種都5號、竹葉青、三青皮等。
大棚越冬栽培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均可播種,翌年1~3月采收。萵筍種子在5~28℃范圍內(nèi)均可發(fā)芽,超過30℃的高溫季節(jié)播種需進行低溫催芽處理。
高密度栽培每667m2用種量15~20 g。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床,播前7~10天每10m2施腐熟有機肥10 kg或三元復(fù)合肥0.5 kg,施肥后深翻整平待播。
將種子浸于清水中4~5 h,讓種子吸足水分,瀝干水后用濕布包裹,放在冰箱冷藏室中進行低溫催芽,約48 h后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采用大棚或小拱棚避雨育苗,播前用50%多菌靈800倍液澆灌苗床,消毒后播種。一般每1m2苗床播種子1 g。播后用釘齒耙在畦面上耙一下,使種子與泥土混合,然后用遮陽網(wǎng)覆蓋保濕。一般播種后2天出苗,出苗后揭去覆蓋的遮陽網(wǎng)。苗期保持土壤濕潤,幼苗真葉1~2片時間苗,苗齡30天左右,當(dāng)幼苗3~4葉時為定植適期。
基肥面施,每667 m2施腐熟廄肥3 000 kg、三元復(fù)合肥50 kg、硼砂1 kg。深翻整平,作成連溝寬1.0m的高畦,畦溝寬30 cm,畦中間鋪設(shè)1條滴灌帶,覆蓋透明地膜。
選陰天或晴天傍晚定植,株距19~20 cm,行距40 cm,667m2栽 6 500~7 000株,定植后澆定根水。
萵筍喜歡較冷涼的氣候,大田生長適溫為15~22℃,幼苗可耐0℃低溫。一般在最低氣溫接近5℃時進行大棚覆膜保溫,最低氣溫在0℃以下時大棚內(nèi)覆蓋2層膜保溫,防止低溫凍害。
秋萵筍高產(chǎn)的關(guān)鍵是肥水充足。萵筍定植成活后施1次催苗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即將封行時,在行間每667 m2施三元復(fù)合肥20 kg、尿素20 kg。日常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干旱。
萵筍栽培季節(jié)正值高溫長日照天氣,易引起先期抽薹和植株徒長,造成莖稈纖細(xì),特別是高密度栽培更要注意。所以在植株進入莖部膨大期時用烯效唑5~10 mg/L葉面噴霧,隔7~8天噴 1次,共 2~3次,或用25%助壯素300~500倍液葉面噴霧2~3次,可有效抑制莖部縱向生長,促進其橫向發(fā)育,使莖部肥壯粗大,增加莖質(zhì)量。但藥液不能在苗期噴,以免抑制幼苗生長。
低溫季節(jié)栽培的萵筍蟲害較少,主要有蚜蟲??捎?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啶蟲脒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
萵筍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和菌核病。
霜霉病因低溫高濕引起,可采用高畦地膜覆蓋栽培,膜下滴灌,加強大棚通風(fēng),降低濕度。發(fā)病初期可選用64%噁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代森聯(lián)干懸浮劑6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菌核病因高濕度引起,可采用高畦地膜覆蓋栽培,增加通風(fēng)透氣,適當(dāng)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及時摘除病葉或拔除病株。發(fā)病初期選用43%戊唑醇懸浮劑4 000~6 0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重點噴施植株基部,每隔7天左右噴1次,連噴2~3 次。
越冬栽培萵筍定植后60天左右,植株心葉與外葉的最高葉齊平,植株頂部平展,尚未現(xiàn)蕾,此時嫩莖已經(jīng)充分膨大發(fā)育,應(yīng)及時收獲。收獲方法是用刀貼地面切下,削平基部,削凈根部,將植株下部一半的葉片去掉,只留上部一半的嫩葉,捆扎好即可上市,一般每667m2產(chǎn)量4 000~5 000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