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圣敏,李永麗
(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CAD 建模技術(shù)已經(jīng)涉及眾多研究領(lǐng)域,其理論和方法對加深三維形體的識別理解和進行工程設(shè)計都具有重要意義。 水利工程技術(shù)人員應(yīng)用CAD建模技術(shù)模擬仿真水工建筑物時,在實現(xiàn)渠道、渡槽、引水隧洞等輸水建筑不同斷面間的過渡扭曲面段、方圓漸變段中,經(jīng)常遇到由于沒有合理繪制正確的導線或選擇必要數(shù)量的導向線,致使創(chuàng)建的模型與實際建筑物形狀不符情況。 筆者試針對此問題進行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供水利工程技術(shù)人員參考。
在水利工程中,扭曲面主要應(yīng)用在水閘、渠道等輸水建筑物矩形與梯形過水斷面的過渡段。 該段建筑物形體不規(guī)則,空間形狀難以想象,應(yīng)用建模技術(shù)模擬仿真該形體,對設(shè)計人員優(yōu)化設(shè)計、施工人員計算工程量等都有重要意義。 根據(jù)扭曲面在水利工程中的應(yīng)用,本文分兩種情況(即端面邊數(shù)相同或不同)進行導向線和造型研究。
圖1 所示是一個扭曲面漸變段的工程圖與過渡中間段斷面圖B-B。 該過渡段兩端面形狀分別是梯形和矩形,邊數(shù)都是10。
圖1 扭曲面過渡段工程圖Fig.1 Twisted surface transition section engineering drawing
先根據(jù)工程圖中的左視圖繪制出扭曲面漸變段兩端面的輪廓,再完成其他操作。 比如,創(chuàng)建兩個面域或形成一個整體。 具體建??煞譃? 種情況:第一種選擇了直接用兩個斷面建模;第二種是選導向放樣,并繪制了一條輔助線作為導向線;第三種是把兩端面相對應(yīng)的頂點全部連接起來,作為導線放樣。3 種情況的放樣結(jié)果如圖2 所示。 由圖2 可以看出,沒有導線,直接采用斷面放樣,產(chǎn)生的模型與實際不符。 而采用1 條導線與10 條導線放樣方法創(chuàng)建的形體,通過與工程圖對比、體積查詢、斷面剖切等方法檢驗,結(jié)果完全相同[1]。
圖2 (a) 放樣斷面與導線Fig.2 (a) Lofting section and wires
圖2 (b) 3 種情況下的造型Fig.2 (b) Shapes of three conditions
圖2(c) 3 種模型分別剖切后斷面形狀Fig.2(c) Section shapes of three models after being cut
圖3 為兩端面邊數(shù)不同的扭曲面過渡段工程圖。 圖3 與圖1 左視圖的主要區(qū)別為梯形過水斷面變?yōu)?4 邊形,而矩形仍然是10 邊形。 這樣,兩個端面不再是一對一的連接。 端面的變化導致了過渡段形體的變化,相應(yīng)的平面圖、斷面圖都發(fā)生了變化。
圖3 端面邊數(shù)不同扭曲面段工程圖Fig.3 Distortion surface section engineering drawings of different face sides
應(yīng)用端面相同的研究結(jié)果,采用連接一條導線與多條的方法進行放樣造型,導線與模型實體如圖4、圖5 所示。 為了驗證所得實體的準確性,分別在兩個形體的中間位置進行了剖切(如圖6 所示)。 與圖3 中的斷面B-B 比較,實體不能滿足要求。
圖4 扭曲面導向線連接Fig.4 Guide line connection
圖5 扭曲面模型Fig.5 Model
圖6 扭曲面模型剖切Fig.6 Model sectioning
按照圖7 方式連接導線,共6 條導線。 這6 條導線從梯形斷面的3 個頂點與矩形斷面的一個頂點連接起來,也就是說,這3 條側(cè)棱匯交于一點。 另一種連接方式是,基于第一種連接方式,將兩個斷面上其他相對應(yīng)的側(cè)棱連接起來,用這兩種連接方式分別造型(如圖8 所示)。 經(jīng)斷面與體積查詢驗證,兩種方法造型完成相同,構(gòu)型滿足實際工程要求。 其剖切模型如圖9 所示。
圖7 扭曲面導向線連接Fig.7 Guide line connection
圖8 扭曲面模型Fig.8 Model
圖9 扭曲面模型剖切Fig.9 Model sectioning
方圓過渡面同樣廣泛應(yīng)用在水利工程中,這種不規(guī)則形體是由4 個斜橢圓錐面與4 個三角形平面構(gòu)成的,主要應(yīng)用于引水涵管等輸水建筑物圓形與矩形過水斷面處的漸變連接。
圖10 所示是一個方圓漸變面的工程圖。 根據(jù)扭曲面的研究結(jié)果,不繪制導向線,而采用兩個斷面直接放樣的造型方法,得不到需要的漸變形體。 于是,按不同導向線的數(shù)量(1 條、2 條、4 條、8 條)和位置進行造型,并對模型在漸變的中間位置進行剖切。 采用將剖切斷面與A-A 斷面對比分析、模型與工程圖對照等方法,模擬仿真實物,構(gòu)建從矩形過水斷面漸變到圓形斷面、實現(xiàn)水流平順過渡的形體[2]。
圖10 方圓漸變段工程圖Fig.10 Square-round transition section engineering drawing
1 條導向線研究思路為: 先選取矩形斷面的一個頂點,分別與圓斷面的4 個象限點連接,得到4 種不同位置的導向線,然后分別建模。 導線情況與幾何造型分別如圖11(a)、圖11(b)所示。 從結(jié)果可知,4 種不同位置的一條導線可創(chuàng)建出形狀迥異的4 個過渡段模型。顯然,每種導向線都能夠放樣出過渡段,并滿足起始端矩形與圓形斷面的限制條件,實現(xiàn)過渡。 但是,中間過渡形體并不是由4 個斜橢圓錐面和4 個三角形平面光滑構(gòu)成的[3]。 經(jīng)實體剖切后,斷面形狀如圖11(c)所示。 斷面形狀不是A-A 斷面所示的中間呈直線、 四周呈圓角的平面和曲面組合圖形,特別是后兩種模型,斷面與A-A 斷面差別很大,不滿足工程實際需要。 因此,1 條導線不能完成對模型的約束和控制。
圖11 (a) 方圓漸變段一條導向線4 種不同位置Fig.11(a) Four different locations of one guide line
圖11 (b) 方圓漸變段一條導向線4 種不同構(gòu)型Fig.11(b) Four different forms of one guide line
圖11 (c) 4 種模型中間位置剖切后的形狀Fig.11(c) Shapes of four models middle position after being cut
2 條導向線研究思路為: 過矩形斷面的一個頂點分別與圓斷面的2 個象限點連接,組合得到6 種不同位置的導向線,然后按導向線依次建模。 導線情況與創(chuàng)建的形體、中間位置實體剖切分別如圖12(a)、圖12(b)所示。 從完成的模型與剖切實體可知,2 條導線的6 種位置不能創(chuàng)建出與工程實際吻合的過渡段。 剖切斷面形狀如圖12(c)所示。
圖12 (a) 兩條導向線的6 種不同位置Fig.12(a) Six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wo guide lines
圖12 (b) 6 種不同位置導線的不同構(gòu)型Fig.12(b) Different forms of six different guide lines locations
圖12 (c) 6 種不同構(gòu)型中間位置剖切后的形狀Fig.12(c) Shapes of six different forms middle position after being cut
4 條導向線研究思路為: 將導向線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過矩形斷面的4 個頂點分別與圓斷面相應(yīng)位置的4 個象限點連接,另一類是過矩形斷面的2 個頂點分別與圓斷面相應(yīng)位置上的2 個象限點連接。 然后,按導向線分別建模。 導線情況與創(chuàng)建的形體如圖13(a)、圖13(b)所示。 從模型與模型斷面剖切結(jié)果可以看出,采用后一類連接導線的方法創(chuàng)建的模型剖切斷面,部分已經(jīng)接近A-A 斷面形狀,但還不完全相同。 而采用第一類導線創(chuàng)建的模型剖切斷面與A-A斷面差別較大[4]。 剖切斷面形狀如圖13(c)所示。
13(a) 方圓漸變段4 條不同位置的導向線Fig.13(a) Four guide lines of different locations
圖13 (b) 方圓漸變段4 種不同位置導線的不同構(gòu)型Fig.13(b) Different forms of four guide lines of different locations
圖13 (c) 4 種不同構(gòu)型中間位置剖切后的形狀Fig.13 (c) Shapes of four different forms middle position after being cut
8 條導向線研究思路為: 過矩形斷面的4 個頂點分別與圓斷面對應(yīng)位置的2 個象限點連接,得到8 條導向線,再分別構(gòu)型。導線情況與創(chuàng)建的形體如圖14 所示。 通過與工程圖對比、斷面剖切檢驗等可知,按照這種方式得到的8 條導向線能夠仿真模擬方圓漸變段。 這時候的漸變段與實際工程中的漸變段還不完全相同,因為工程中的漸變段中間是要過水的,不是實心的,還要通過三維建模技術(shù)中的布爾運算,完成繪制。
圖14 方圓漸變段8 條導向線、模型、實體剖切Fig.14 Eight guide lines, model, entity cutting
首先根據(jù)工程實際,創(chuàng)建一個長方體,然后對圖14 完成的方圓漸變段進行立體精確定位,并將設(shè)計的材料厚度移動到長方體設(shè)計位置,接著執(zhí)行布爾運算中的差集命令,工程中方圓漸變段就完成了。其過程如圖15 所示。
圖15 工程中漸變段的形成過程Fig.15 Forming process of transition section in engineering
對于輸水建筑物過渡段模型創(chuàng)建而言,導線能夠控制、約束所建模型形狀。 對于兩個斷面邊數(shù)相同的扭曲面過渡段,連接兩斷面相對應(yīng)的一條側(cè)棱作為放樣的導向就可以了;而對于邊數(shù)不同的端面,要分析哪幾條側(cè)棱匯交,并將匯交的側(cè)棱連接起來,作為導向線。 方圓過渡段的導線分析是根據(jù)模型的圖形幾何構(gòu)型特性,繪制并選擇充分必要的導線。 復雜組合曲面過渡段導線的繪制,可以扭曲面過渡段與方圓過渡段導線的研究結(jié)論為基礎(chǔ),進一步分析實物的構(gòu)型,再添加必要的導線,創(chuàng)建出需要的工程形體模型。
[1] 曾令宜. AutoCAD2010 工程繪圖技能訓練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200-204.
[2] 趙瑞榮,李占才,朱志偉,等. CAD 三維造型在采礦工程中的應(yīng)用[J]. 計算機輔助設(shè)計與圖形學學報,1994(1):44-48.
[3] 張圣敏. AutoCAD 中文版入門與實戰(zhàn)[M]. 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9:300-316.
[4] 陳克. AUTOCAD2002 建筑應(yīng)用實例導學[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2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