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美國航宇局宣布,為紀念已故科學家詹姆斯·范艾倫,將用于研究地球上空輻射帶——范艾倫帶的兩顆探測器重新命名為范艾倫探測器。
兩顆探測器原名為“輻射帶風暴探測器”,每顆質量約680千克,今年8月30日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用于研究范艾倫帶內的粒子如何產(chǎn)生、這些粒子在太空氣候中的活動以及促使它們加速的機制,其獲得的信息將有助于保護地球上空的衛(wèi)星,了解太空氣候如何影響地球的通信情況。
范艾倫帶是詹姆斯·范艾倫于1958年發(fā)現(xiàn)的由高能粒子組成的輻射帶,其內帶位于地球上空650千米至6300千米,外帶位于地球上空1萬至6.5萬千米。范艾倫帶內的高能粒子對載人空間飛行器、衛(wèi)星等都有一定危害。
在當天于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舉行的重命名儀式上,美國航宇局副局長約翰·格倫斯菲爾德表示,范艾倫是天體物理學領域的先驅,他的突破性研究為當前以及今后的太空探索鋪平了道路。兩顆探測器改名不僅是為了紀念他的名字,而且是為了紀念他在科學領域留下的印跡。
范艾倫輻射帶藝術效果圖
7月15日在發(fā)射場安裝探測器的4個太陽電池帆板
美國《時代周刊》曾以范艾倫作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