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彪
*南寧鐵路局南寧電務段 助理工程師,530001 南寧
通信設備終端在使用過程中經(jīng)常會因為一些意外事件,如雷電引入室內(nèi),或市電搭接,造成通信端口引入很大的能量,損壞后級電子器件,這就需要在通信設備的接口處采用大能量保護方案。典型的防護器件有:氣體放電管(GDT)、固體放電管、熱敏電阻(PTC)、熔斷器(SingleFuse)、TVS管、晶閘管(TISP)、TBU(瞬時阻斷單元)等。設備制造時應根據(jù)標準要求選擇合適的器件。
高速電路的保護方案,首先要考慮防護等級,其次是防護器件的容值不能過大,影響線路傳輸信號的質量。典型高速電路保護電路如圖1所示,從接口到芯片,依次擺放 GDT、PTC和 TISP(或TVS)。
圖1 典型高速電路保護電路
工作原理:GDT和PTC的反應速度較慢,大約在ms級,TISP率先導通,對地形成瞬間短路,泄放能量;此時,線路前端電流迅速升高,使PTC開始動作。PTC的阻值隨電流增大而增大,迅速阻斷電流,同時使得GDT保護節(jié)點處的電壓迅速抬高,達到其啟動電壓后,氣體放電管大量釋放能量,從而達到三級保護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接口電路和標準對保護器件的選擇起決定性作用。GDT和PTC的容值都非常小,PTC的阻值隨溫度和電流的變化而變化。TVS的容值較TISP要低很多,一般在高速電路防護中,選擇TVS管對信號質量的影響相對較小,多選TVS管。
高速電路對線路上器件的容值有著較高的要求,這就決定了后級保護器件的功率不能過高,這本身和保護電路的防護能力是相矛盾的。設計中一般對高速電路的防護等級要求并不高,很多場合可以省去GDT,只用PTC和TVS達到保護后級芯片的目的。
TBU(Transient Blocking Unit)為瞬時阻斷單元,一般串聯(lián)在線路上,與PTC所起的作用相仿,但原理截然不同。
PTC是熱敏電阻,內(nèi)部由高分子材料構成,常溫低電流狀態(tài)下,高分子材料聚合在一起,形成導通狀態(tài),內(nèi)阻很小。當電流升高時,短時間內(nèi)造成PTC溫升,可以達到110℃。溫升使得PTC內(nèi)部的高分子材料迅速分離,導電介質結構發(fā)生變化,形成阻值急劇抬高的狀態(tài)。同時,通過表面散熱(PTC器件體積一般較大,現(xiàn)在多采用立式封裝)等方式釋放一部分能量,等到線路電流恢復正常時,經(jīng)過散熱冷卻,使高分子材料重新聚合到一起(常溫低電流),PTC重新導通。
TBU內(nèi)部是一個電子開關,當檢測到線路電流過流時,迅速關斷內(nèi)部電子開關,直接切斷線路,抑制過流,從而達到保護后級芯片的目的。同時,在達到GDT啟動電壓一段時間后(GDT啟動較慢,ms級),由GDT放電,泄放能量。TBU的伏安(V/I)特性如圖2所示。
表1列舉了TBU和PTC的主要差異。從對比來看,TBU比PTC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穩(wěn)定性,另外,在某些標準市電搭接的測試中,對于交流電的防護,TBU的可靠性比PTC要強得多。
近年來保護電路有了原理性的突破,TBU的優(yōu)勢不言而喻,其良好的保護特性、高穩(wěn)定性、高可靠性,從根本上顛覆了熔斷器(Fuse)類過流保護器件的統(tǒng)治地位,但是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仍需要關注。
圖2 TBU的伏安特性曲線
1.TBU必須與GDT等前端保護器件配合使用。TBU對線路過壓較敏感,只能瞬時阻斷電流通過,并不具備能量釋放的能力。一旦TBU兩端長時間過壓,或瞬時過壓很大,會引起其內(nèi)部電子開關的損壞,甚至無法恢復。這一特性有點類似于熔斷器(SingleFuse)。前端一般需要GDT的配合,以泄放能量。
表1 TBU和PTC的比較
2.TBU無法防護靜電,仍需要TVS等器件配合。一般來講,對接口靜電的防護,TBU應放在TVS的后端,否則會引起TBU的動作而阻斷電流,使TBU完全承受靜電能量,這樣也會造成TBU的損壞。
綜上所述,TBU推出時間不長,后續(xù)需要做一些實驗,來詳細評估這一新技術。
[1]姜培安.高速電路PCB設計方法與技巧[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0.
[2]李征帆,毛軍發(fā).微波與高速電路理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