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春秋·孔子
賞評:作為論語首章,并不必具有深意。作為儒學根本,首章揭示的“悅”、“樂”,就是此世間的快樂:它不離人世、不離感性而又超出它們。學習“為人”以及學習知識技能而實踐之,當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中心悅之,一種有所收獲的成長快樂。有朋友從遠方來相聚會,舊注常說“朋”是同學(“同門曰朋”),因此是來研討學問,切磋修養(yǎng);在古希臘,“朋友”也是關(guān)于哲學、智慧的討論者。其實,何必拘泥于此?來相見面,來相飲酒,來相聊天,不也愉快?特別又從遠方來,一定是很久沒有見面了,在古代,這就更不容易,當然更加快樂。這“樂”完全是世間性的,卻又是很精神性的,是“我與你”的快樂,而且此“樂”還在“悅”之上?!皭偂眱H關(guān)乎一己本人的實踐,“樂”則是人世間的關(guān)系情感,那是真正友誼情感的快樂。這里愿抄引陶淵明思念朋友的詩:
靄靄停云,蒙蒙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
停云靄靄,時雨蒙蒙。八表同昏,平陸成江。有酒有酒,閑飲東窗。愿言懷人,舟車靡從。
東園之樹,枝條載榮。競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說彼平生。
情真意深,不必作各種穿鑿解釋。詩人通過寫這首詩,讀者通過讀這首詩,豈不使自己情感更深沉?這就是說,人類的一些基本情感本是生物性的,動物也有友誼和友情,包括狗、馬對主人的親密依戀等等。但把情感保存、延續(xù)和提升到如此高級水平,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卻正是文化的功績。這首詩如同孔老夫子這句話一樣,它們都在塑造人的情感心理。文化使情感人化。
本章開宗明義,概而言之:“學”者,學為人也。學為人而悅者,因人類即本體所在,認同本體,“悅”也。友朋來而樂,司見此本體乃群居而非個體獨存也?!叭瞬恢粦C”,則雖群卻不失個體之尊嚴、實在與價值也。此三層愈轉(zhuǎn)愈深,乃“仁”說之根本。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p>
——五代·李煜
賞評:要欣賞批評一首詞,每一句,每一個字,每一個結(jié)構(gòu),每一個組織,一定都有它的作用。我們現(xiàn)在來看看他這六個字的作用?!傲只ā眱蓚€字表現(xiàn)了整個一片的凋零。林花是什么樣的花?春,何等美好的季節(jié)。紅,何等美好的顏色。滿林這樣美好的花朵都凋謝了,怎么這樣好的春紅竟然就謝了。“謝了”兩字有無窮的哀傷、悼念。他的感情不假掩飾,不假思索,他說了,是“太匆匆”。是他感情內(nèi)心最深處的流露?;?,不只是僅有短暫的生命,還更有“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的打擊摧傷。
下面“胭脂淚,相留醉”兩句,從花過渡到人?;t得像胭脂,風雨噴灑的雨點,是“胭脂淚”。“相留醉”,那將要凋零的花樹,它紅色花瓣上的淚點,就留我再為它沉醉一次?!皫讜r重?”你什么時候再看見這樣的花朵呢?你說明年春天來了,明年的花就開了??墒敲髂甑幕ú皇墙衲赀@朵花了。現(xiàn)在的時間消逝了,永遠都不再回來了。因此他說我們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你看,李后主他從林花這么小的一個形象,寫到整個人生,整個有生命的,包括草木在內(nèi),它的生命的短暫無常以及經(jīng)受摧殘和苦難的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