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嘉
紋章是一種社會符號,佩戴在身上表示身份、職業(yè);鑲嵌在物體上,區(qū)分國家、城市、團體、公司、學校,具有鑒賞價值和使用價值?;照率菢s耀與血統(tǒng)的象征,是家族的證明,是貴族血脈的標志。明清時期根據(jù)歐洲商人的要求,中國陶瓷工匠不僅善于制造國外的器型,描繪國外的紋飾,更為他們生產(chǎn)了大量紋章瓷,風靡歐洲。
紋章的輝煌時代
歐洲紋章起源的時間尚有爭議,但至少到12世紀中期,徽章已開始普遍使用。戰(zhàn)場和賽場上的騎士為了讓人們辨認被盔甲包裹的自己,就在盾牌或盔甲上描繪特定的圖案,形成圖案規(guī)范、色彩鮮明的紋章。隨后逐漸發(fā)展到鎧甲、衣服、軍旗,尤其是十字軍東征時,紋章被大量使用,以威嚇敵人、鼓舞士氣、祈求佑護。
色彩、盾形、附屬裝飾構(gòu)成了紋章的三要素。1200年,各國為避免徽章雷同,開始實行登記制度,發(fā)行出版徽章印鑒,政府設置官員專門管理、登記、保存、監(jiān)視徽章,像英格蘭就設有徽章院,蘇格蘭設有徽章辦事處。13世紀中期,紋章開始融入到非騎士、非貴族階層。至14世紀,紋章已經(jīng)深入各行各業(yè),教會建筑更是堪稱紋章的博物館,地面、墻面、玻璃、天花板、祭祀物品等,甚至在主教的服裝上也到處可見。
家族瓷是紋章瓷的主體,因為王室往往代表國家,貴族往往代表州郡,故屬于這一階層的紋章瓷以華美而著稱。歐洲王室紋章只能由王室繼承。
歐洲貴族的紋章既顯耀個人榮譽,也表示家世族群,常附從屬圖案,盾形分割部分也越來越多,將不同的紋章組合在一起,表達直系及姻親關系,突出擁有的封地、稱號、權(quán)利。家族徽章紋樣基本繪制在盾形內(nèi),歷經(jīng)變遷,盾形四周又增加了外框、緞帶、皇冠等,但無論如何,徽章必須有“盾”的特點沒有變。
歐洲貴族家族內(nèi)只有長子才可以持有完整的家族紋章,其他晚輩只能繼承局部紋樣,必須對紋章進行細小的改變,表示承襲相傳。后來,人們不愿意顯示自己是次子,于是使用隱蔽的標記,增加或刪除家族紋章的某一紋飾,或改變色彩。經(jīng)過數(shù)代的演變,次子與長子的紋章可能完全不同。
有的國家紋章等級界限分明,有的則界限模糊。到了19世紀,歐洲開始自由使用紋章,不遵守紋章學規(guī)則,各種象征標記盛行。從此,紋章再也不能找回中世紀時的重要地位,失去了斗士的旗幟和盾牌上所具有的意義。
如何解讀
紋章瓷是裝飾有王徽、族徽、國徽、省徽、城徽以及軍團、公司、團體等特殊標志的瓷器。紋章瓷有國家、家族、城市、節(jié)慶之分。國家紋章通常由王室代替,圖案有勇士、猛獸、皇冠等,至高無上;家族紋章通常由動物、花卉、刀劍等構(gòu)成,威嚴華貴;城市紋章由動物、花鳥、名稱等構(gòu)成,莊嚴壯麗;節(jié)慶紋章則通常由天使、愛神、吉祥動物、水果、花卉等構(gòu)成,祥和歡快。
明代,歐洲商人幾乎都是在景德鎮(zhèn)訂制紋章瓷,而到了清代,紋章瓷的定制逐漸由景德鎮(zhèn)轉(zhuǎn)至廣州,但瓷胎還是由景德鎮(zhèn)生產(chǎn),只是在廣州進行彩繪,二次燒成。紋章瓷占外銷瓷比重雖然不大,但都很精美,其制作可以說集中了最好的工匠和原料。因為多是貴族、皇室訂燒,價格高、要求嚴,所以國外商人、藝術(shù)家常常需要來中國進行當面指導,比如貴族、使節(jié)會帶來家族的紋章要求仿制,傳教士會攜帶大量有徽章的書籍提供借鑒。此外,歐洲貨幣特別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貨幣大量流入中國,貨幣上的王徽也是最好的藍本。
概括來說,紋章瓷具有以下特點:功用性,具有法律效力,不可替代;識別性,易于識別,顯示事物特征,揭示不同含義;顯著性,色彩強烈,圖形簡練;多樣性,利用物象、文字、符號、色彩構(gòu)成,具象、意象、抽象圖形并存;藝術(shù)性,實用與欣賞結(jié)合,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準確性,說明、指示、象征含義準確,優(yōu)于語言;持久性,具有長期使用價值,不輕易改動。
中世紀的歐洲,紋章約有100萬個,16至19世紀約有1000萬個,圖案多為動物紋、幾何紋,少量為武器或日用品圖案,17世紀,任何圖案都可作為紋章。日爾曼、克爾特、斯堪的納維亞以熊為獸中之王,狼在西班牙紋章中的出現(xiàn)很多,英國、比利時、盧森堡、丹麥使用獅子圖案較多,奧地利、意大利使用鷹的圖案較多,狗、牛在平民紋章中多見,羊多出現(xiàn)在城布或宗教團體的紋章中,鴿子則主要屬于教會紋章。英國人大衛(wèi)·霍華德于1974年、2003年出版了《中國紋章瓷》(兩卷),共收集到約4000套紋章瓷的圖錄,分A-Z類說明不同時期的裝飾特點,清晰地展示了其風格演變,深入考察了紋章瓷的背景、質(zhì)地、紋飾,并標明了每件瓷器的燒制年代和所有者的生平。
總而言之,紋章瓷雖產(chǎn)于中國,但因為遠銷海外,國內(nèi)幾乎沒有留下訂購者、年代、圖案的記載,紋章瓷在國內(nèi)也極為罕見,這讓不少人難以深入探究其文化內(nèi)涵。但不可否認的是,紋章瓷既蘊含著鮮明的西方文化因素,也包含著顯著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素,其跨文化的特性巧妙而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自然也就呈現(xiàn)出了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清雍正/乾隆 英國紋章紋咖啡壺
壺身繪藍色和金色格子圖案紋章,正中紅色條帶上繪一彎新月。經(jīng)確認,咖啡壺上的紋章屬于英國查德萊(Chudleigh)克利福德(Clifford)家族,其先祖住在英格蘭德文郡的尤奇布洛克隆。這件此壺或者是克利福德家族第三代男爵休·克利福德(Huge Clifford,1700年—1732年),或者是他的兒子、第四代克利福德男爵定制的。
1.清雍正法國紋章紋茶壺
壺身一側(cè),在藍色斗篷的貂皮內(nèi)襯上繪一紋章圖案。紋章圖案中有一裝飾性圓環(huán),環(huán)內(nèi)有兩個橢圓形紋章。環(huán)外繪一串百合花和一枚獎章,環(huán)頂部為一王冠。經(jīng)確認,此紋章是將戴利(dAilly)和博馬努瓦(Beaumanoir)家族的紋章拼合而成的,屬于紹納公爵路易斯·奧古斯特·艾伯特·戴利(Louis Auguste Albert dAilly,1676年—1744年)。1729年,紹納公爵被委任為法國亞眠的地方長官。
2.紹納公爵路易斯·奧古斯特·艾伯特·戴利的油畫像
3.清乾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紋章紋盤
此盤中央裝飾精美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1740年—1786年)的紋章,他以赫赫武功被人譽為“腓特烈大帝”。紋章呈盾形,由40個不同的小紋章組成,象征著皇室家族的譜系,其上覆以王冠。條帶環(huán)繞盾牌,在盾牌兩側(cè)中部綰成馬耳他十字,上面繪有象征著普魯士統(tǒng)治秩序的黑鷹。兩名力士所立的臺座上用德語鐫刻著座右銘“上帝與我們同在”。
清乾隆 粉彩紋章紋花口盤
盤子中心為瑞典男爵馮·霍普金家族的紋章。此器為時任副國務秘書長的丹尼爾·尼科斯·馮·霍普金(1699年—1741年)爵士于18世紀30年代定制的。1731年至1746年間,他是瑞典東印度公司第一特許期中的主要訂貨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