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博,李建明,徐論勛 (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姚立奎 (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大慶海拉爾指揮中心,遼寧 盤錦 124010)
鄂爾多斯盆地華慶地區(qū)長63儲集砂體類型研究
艾 博,李建明,徐論勛 (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姚立奎 (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大慶海拉爾指揮中心,遼寧 盤錦 124010)
鄂爾多斯盆地華慶地區(qū)三疊系延長組長63沉積相主要為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在巖心觀察、測井曲線分析的基礎上,對研究區(qū)長63沉積微相的特征和組合形式進行了分析對比研究。將研究區(qū)長63砂體類型劃分為水下分流河道砂體、遠沙壩砂體、河口壩砂體、水下分流河道與河口壩復合型砂體、湖底滑塌濁積扇組合砂體等類型。
華慶地區(qū);延長組;砂體類型
華慶地區(qū)位于甘肅省華池、慶陽一帶,構造位置位于鄂爾多斯盆地陜北斜坡帶的西部,其西起白馬,東到馬家砭,北自長宮廟,南抵城壕-悅樂一帶,研究區(qū)范圍約5500km2。區(qū)域構造呈現(xiàn)為西傾的平緩大單斜[1-2]。從總體上看,盆地構造性質以長期穩(wěn)定為特征,具有整體抬升、持續(xù)沉降、坡度寬緩、低隆起、接觸整一的特點[2-4]。華慶地區(qū)三疊系延長組地層以內陸湖相沉積為主,延長組的沉積格局和沉積體系的分布受長期繼承性整體運動下形成的廣闊斜坡構造背景的控制。延長期物源供給主要來自正北和北偏東2個方向,以正北方向為主要物源方向[5]。
研究區(qū)北部主要發(fā)育的沉積相為三角洲相,南部主要發(fā)育濁積扇、湖泊相等,主要的亞相類型有三角洲前緣、前三角洲、內扇、中扇、外扇等。研究區(qū)長63儲集砂體十分發(fā)育,據該區(qū)209口井砂層資料統(tǒng)計,砂巖密度超過50%的井有104口,約占總井數(shù)的50%;砂巖密度在49%~30%的井有45口,占總井數(shù)的21.5%。就砂巖厚度而言,一般厚度在1~40m之間,有不少井砂巖厚度都超過25m,有的甚至超過30m。
三角洲前緣是河流入湖的水下主要部分,位于河流入湖口至坡間的濱淺湖地帶,三角洲前緣主要發(fā)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分流間灣、遠沙壩和席狀沙微相等;淺湖-半深湖相發(fā)育湖底滑塌濁積扇亞相中的水下主水道等微相。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演變中,這些微相可以形成獨立的微相砂體類型,也可以互相疊置后形成多種砂體類型。
2.1疊置的水下分流河道砂體
該類型砂體組合形式由兩期或多期水下分流河道砂體疊加而成,單期水下分流河道砂體表現(xiàn)為向上粒度逐漸變細的正粒序特征,砂體底部表現(xiàn)為沖刷面,根據河道砂體期次疊置形式不同可進一步劃分為2種形式:
1)水下分流河道砂體緊密地疊置在一塊 早期的水下分流河道砂體頂部被下一期的水下分流河道侵蝕、沖刷,造成前一期水下分流河道砂體發(fā)育不完整,為連續(xù)性水下分流河道發(fā)育條件下的產物。
2)多期水下分流河道砂體被分流間灣沉積所分割后疊置在一起 即單期水下分流河道砂體沉積后為分流間灣沉積,之后新一期水下分流河道發(fā)育,盡管河道砂體底部也為沖刷侵蝕面,但沖刷侵蝕的為分流間灣的沉積,這一疊置形式為間歇性水下分流河道發(fā)育條件下的產物(見圖1)。
2.2疊置的河口壩砂體
根據河口壩砂體的相互關系可以看出河口壩砂體在研究區(qū)表現(xiàn)為2種形式:
1)孤立的河口壩砂體 從下往上粒度由細變粗,巖性由泥巖,粉砂巖逐漸過渡為中細粒砂巖,層厚由薄變厚,測井曲線形態(tài)特征表現(xiàn)為典型的漏斗形特征,這種剖面結構為一穩(wěn)定的水下分流河道發(fā)育條件下的產物。
2)多期疊加的河口壩砂體 為多個孤立的河口壩砂體連續(xù)組成一個向上變粗的反粒序結構,是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在同一個河口處間斷卸載而形成的(見圖2)。
SP:自然電位,mV;GR:自然伽馬,API。下同。
圖2 疊置的河口壩砂體剖面結構模式圖(鎮(zhèn)120井長63砂層)
2.3遠沙壩砂體
遠沙壩一般位于三角洲前緣末端,與前三角洲泥共生,其巖性主要以細砂巖和粉砂巖及泥質粉砂巖互層為特點,向上略變細,砂體一般厚0.5~2m,常發(fā)育透鏡狀層理,包卷層理及波成沙紋層理,單個遠沙壩測井曲線呈低-中幅漏斗型,具有相對較高的自然伽馬值和較低的自然電位,顯示其砂質含量低、泥質含量高的特點(見圖3)。
2.4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復合型砂體
由水下分流河道砂體與河口壩砂體在垂向上疊加組成的,根據砂體在垂向上的位置不同可進一步劃分為2種類型:
1)下部為水下分流河道砂體和上部為河口壩砂體的組合形式 即在剖面結構上表現(xiàn)為正、反粒序剖面結構組成的完整剖面結構,該類型的早期為水下分流河道砂體沉積,后期為河口壩砂體疊置而成。
2)下部為河口壩砂體和上部為水下分流河道砂體的組合形式 在剖面結構上表現(xiàn)為反粒序-正粒序的變化特點,為前期河口壩沉積演變?yōu)樗路至骱拥罈l件下所形成的砂體組合形式(見圖4)。
圖3 河口壩砂體與遠砂壩砂體剖面結構模式圖(白180井長63砂層)
圖4 水下下分流河道-河口壩組合復合形砂體模式圖(環(huán)82井長63砂層)
華慶地區(qū)長63發(fā)育的湖底滑塌濁積扇主要與三角洲的推進方向及前緣斜坡的地形特征有關,往往位于三角洲前緣主推進方向的古地形低洼處,其成因與三角洲前緣堆積的沉積體有關,使得三角洲前緣部分的坡度快速增大,當沉積物傾斜角超過休止角時,或有外力作用影響導致沉積體失穩(wěn),大量沉積物沿斜坡發(fā)生重力滑塌、移動并被再搬運到三角洲前緣的準斜坡帶或更遠的深水湖區(qū)形成的濁積扇。
圖5 湖底滑塌濁積扇組合砂體模式圖(山139井長63砂層)
湖底滑塌濁積扇組合砂體在該區(qū)南部相當發(fā)育,它與半深湖-深湖泥巖相伴生??v向上由中粒砂巖、細砂巖、粉砂巖及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頻繁韻律互層,砂巖中常見大量的準同生變形構造和不完整的鮑瑪序列,并普遍發(fā)育有明顯滑動和滑塌作用的特征標志,在砂巖底層面上常見底模構造。宏觀上形成韻律性層理。該類滑塌濁積扇在自然伽馬曲線上表現(xiàn)如下:由內扇主水道雜亂碎屑的大套齒化箱型漸變?yōu)橹猩确种赖闹?低幅箱型、鐘型曲線組合以及分支水道與水道間組合的宏觀圣誕樹型,再經中扇前緣的中-低幅漏斗型、指型曲線變?yōu)橥馍缺拥牡头感?、齒型及分散的指型、微齒化曲線(見圖5)。
華慶地區(qū)長63砂層沉積期儲集砂體類型多樣,研究區(qū)西南部的鎮(zhèn)101井、鎮(zhèn)258井和鎮(zhèn)西83井等為水下分流河道砂體、研究區(qū)西南部的鎮(zhèn)120井、鎮(zhèn)64井和鎮(zhèn)42井等為河口壩砂體;研究區(qū)西北部的白180井、白452井、白182井等為遠沙壩砂體;研究區(qū)西北部的環(huán)86井、環(huán)82井和環(huán)96井等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復合形砂體;研究區(qū)中部山139井、山136井、山141井為湖底滑塌濁積扇組合砂體,它們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疊置、交錯穿插,構造了研究區(qū)主要的儲集砂體類型。
[1]何自新.鄂爾多斯盆地演化與油氣[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杜,2003.
[2]長慶油田石油地質志編寫組.中國石油地質志 (卷十二)[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2.
[3]楊華,席勝利,魏新善,等.鄂爾多斯多旋回疊合盆地演化與天然氣富集[J].中國石油勘探,2006,11(1):17-24.
[4]付金華, 郭正權,鄧秀芹.鄂爾多斯盆地西南地區(qū)上三疊統(tǒng)延長組沉積相及石油地質意義[J].古地理學報, 2005,7(1): 35-44.
[5]李建明,李鵬飛,徐論勛. 鄂爾多斯盆地華慶地區(qū)長6期物源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6(3):N48-51.
[編輯] 李啟棟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3.011
TE122.2
A
1673-1409(2012)03-N031-03
2012-01-25
艾博(1984-),男,2006年大學畢業(yè),碩士生,現(xiàn)主要從事沉積學方面的研究工作。
李建明(1962-),男,1982年大學畢業(yè),教授,現(xiàn)主要從事沉積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