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賓 郭淑珍 趙丹
▲陽春砂枝葉
▲砂仁藥材
砂仁是熱帶和亞熱帶特有的一種植物,它的果實是中醫(yī)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藥材。多栽培或野生于海拔100~500m有一定蔽蔭的山谷或溪流旁和土層深厚疏松、腐殖質豐富的地域。
砂仁在我國的藥用歷史悠久,據(jù)宋《本草圖經(jīng)》云:“縮砂密生南地,今惟嶺南山澤間有之,苗莖似高良姜,高三四尺,葉青,長八九寸,闊半寸以來,三月四月開花在根下,五月六月成實,五七十枚作一穗,狀似益智皮緊厚而皺如栗紋,外有刺黃赤色,皮間細子一團,八漏可四十余粒,如黍米大,微黑色,七八月采?!鄙叭饰缎?,性溫。具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之功效;常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癥。
陽春砂 多年生草本,株高1.2~2m。根莖圓柱形,匍匐于地面,節(jié)上具鞘狀膜質鱗片。芽鮮紅色,錐狀。莖直立,圓柱形。葉無柄或近無柄;葉舌長2~3mm,棕紅色或有時綠色;葉2 列,葉片狹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5~40cm,寬2~5cm,先端尾尖,基部漸狹,全緣,兩面無毛或有時下面有微毛。
花葶從根莖上抽出,長7~15cm;總花梗長3~10cm,被細柔毛;鱗片膜質,穗狀花序橢圓形,總苞片膜質,長橢圓形,長約1.8cm,寬約0.6cm;苞片管狀,白色,長約1.1cm,膜質,先端2 裂;花萼管狀,白色,長約1.7cm,先端具三淺齒;花冠管細長,白色,長1.8~2.0cm;唇瓣圓匙形,白色,長寬1.6~2.0cm,中央部分稍加厚,呈現(xiàn)淡黃色或黃綠色,間有紅色斑點,先端2淺裂;側生退化雄蕊2,位于唇瓣的基部,呈乳頭狀突起;雄蕊長約1cm,花藥長約6mm,藥隔附屬體3 裂,先端裂片半圓形,反卷,兩側裂片細小,花絲扁平,較花藥略短,子房被白色柔毛。
蒴果橢圓形,長1.5~2cm,直徑約1.5cm,具不分枝的軟刺,棕紅色。種子多數(shù),聚成一團,有濃郁的香氣?;ㄆ?~5 月,果期7~9 月。
綠殼砂仁本品變種與正種外部形態(tài)極相似,區(qū)別點是:本變種根莖先端的芽、葉舌多呈綠色,果實成熟時變?yōu)榫G色。花期4~5 月,果期7~9 月。
海南砂仁與砂仁不同之處為:本種葉舌極長,長2~4.5cm。果具明顯鈍3 棱,果皮厚硬,被片狀、分裂的軟刺,極易識別?;ㄆ?~6 月,果期6~9 月。
砂仁的采收一般于8月中、下旬進行。當果實表面顏色由紅紫變?yōu)榧t褐色時,嚼之有濃烈辛辣味時采收。用小刀或剪刀剪下果穗,再進行焙干和曬干,兩道工序分次進行,至干燥為止,除去雜質,置陰涼干燥處儲藏。用時搗碎即可。本品以個大、仁飽滿、氣味濃者為佳。
陽春砂、綠殼砂 呈橢圓形或卵圓形,有不明顯的三棱,長1.5~2cm,直徑1~1.5cm。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狀突起,頂端有花被殘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軟。種子集結成團,具三鈍棱,中有白色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 瓣,每瓣有種子5~26 粒。種子為不規(guī)則多面體,直徑2~3mm;表面棕紅色或暗褐色,有細皺紋,外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質硬,胚乳灰白色。
海南砂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有明顯的三棱,長1.5~2cm,直 徑0.8~1.2cm。表面被片狀、分枝的軟刺,基部具果梗痕。果皮厚而硬。種子團較小,每瓣有種子3~24 粒;種子直徑1.5~2mm。氣味稍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