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慶濤,武可明,唐 松,何 林,趙志模
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重慶400716
柑橘大實蠅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屬雙翅目實蠅科寡鬃實蠅亞科(陳世驤和謝蘊貞,1955),國內(nèi)主要分布于貴州、四川、重慶、云南、湖南、湖北、河南、廣西和陜西等省,為害甜橙、酸橙、柚子、溫州蜜橘、紅橘、京橘、葡萄柚和佛手等柑橘類植物的果實(張小亞,2007),為害歷史已有百余年之久(胡益培,1986)。柑橘大實蠅每年發(fā)生1代,成蟲產(chǎn)卵于果實表皮層中,幼蟲潛居果內(nèi)為害,老熟幼蟲脫果入土化蛹、越冬(張小亞等,2007)。柑橘大實蠅是柑橘類果樹的主要害蟲,造成的損失一般在10% ~20%,嚴重時達60% ~90%(方正茂,2009a;魯紅學等,1997)。以往,各地區(qū)多采用果園成蟲誘集預測柑橘大實蠅成蟲的發(fā)生期,并以此作為指導田間藥劑防治的依據(jù),但這種方法預測的發(fā)生期明顯滯后。本研究在25℃恒溫、室內(nèi)常溫和室外網(wǎng)室3種條件下,觀察了柑橘大實蠅羽化出土動態(tài),并與果園成蟲誘集動態(tài)進行比較,這對于確切掌握柑橘大實蠅成蟲發(fā)生期和指導田間藥劑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2010年10月,在四川省江油市果園撿拾大量蛆果備用。
(1)2010年10月,將采集到的蛆果置于25個分別盛有5 cm厚沙土的塑料盆(25 cm×40 cm)中,每盆均勻擱置蛆果約20個,待其化蛹后,于2011年3月19日將其中4盆放入(25±0.5)℃恒溫下,其余20盆繼續(xù)放在室內(nèi)常溫下,逐日觀察羽化出土的雌、雄成蟲數(shù)。
(2)2010年10月,將約800個蛆果均勻置于室外網(wǎng)室內(nèi)裝有砂壤土的水泥槽(120 cm×300 cm)中,逐日觀察羽化出土的雌、雄成蟲數(shù)。
(3)2011年4月中旬至9月上旬,在四川省江油市,重慶市萬州區(qū)、武隆縣、云陽縣、巫山縣5個地區(qū),各選擇1個往年柑橘大實蠅發(fā)生較重的果園,在約1300 m2的果園中,各掛置48個麥克菲爾(McPhail)誘集罐(每間隔1株樹掛1個罐),利用5%糖醋酒液和水解蛋白液等進行誘集,每7 d觀察1次,記錄誘集到的雌、雄成蟲數(shù)。
將各處理的成蟲數(shù)和橘園誘集數(shù)進行逐日或逐期累加,以各日或各期累計數(shù)占總數(shù)的百分比作為成蟲羽化出土進度或成蟲誘集進度,并分別擬合邏輯斯蒂方程。方程擬合、做曲線圖、方差分析和性比的t測驗均利用Excel軟件完成。
圖1給出了25℃恒溫、室內(nèi)常溫和室外網(wǎng)室條件下柑橘大實蠅逐日羽化出土動態(tài),表1給出了上述3種條件下柑橘大實蠅出土成蟲總數(shù)、雌性比、成蟲始見日、終見日和總歷期。
從圖1和表1可以看出,25℃ 恒溫、室內(nèi)常溫和室外網(wǎng)室3個處理的出土成蟲數(shù)分別為115、594和710頭(成蟲羽化出土的數(shù)量主要受各處理供試蟲量的影響,本研究未統(tǒng)計幼蟲的化蛹率和蛹的羽化出土率)。雌性比分別為 53.91%、55.72% 和50.70%;t測驗表明,除室內(nèi)常溫下出土成蟲的雌性比較高,不符合大多數(shù)生物1∶1的規(guī)律外(t=2.8085 > t0.05,593=1.9640),其余 2 個處理的性比均接近1∶1(25 ℃ 下:t=0.7483 < t0.05,114=1.9801;室外網(wǎng)室:t=0.3378 < t0.05,709=1.9633)。從成蟲出土的初見日、高峰日和終見日來看,25℃恒溫下最早,室外網(wǎng)室最晚,室內(nèi)常溫下居兩者之間。但3種處理的初見日、高峰日和終見日提前或延遲的時間并不相等。例如,室外網(wǎng)室的初見日較室內(nèi)常溫下延遲了13 d,而高峰日和終見日僅分別延遲4和10 d;室內(nèi)常溫的初見日較25℃恒溫下延遲6 d,而高峰日和終見日分別延遲5和14 d。這種差異主要是由于3種處理出土成蟲的逐日分布和羽化總歷期不同造成。在25℃恒溫條件下,出土成蟲的逐日數(shù)量分布大體上呈右偏態(tài)分布,羽化總歷期最短,僅為13 d;室內(nèi)常溫下的逐日數(shù)量分布基本上呈正態(tài)分布,羽化總歷期最長,為21 d;而室外網(wǎng)室條件下的逐日數(shù)量分布呈明顯的左偏態(tài)分布,羽化總歷期為18 d。
圖1 柑橘大實蠅成蟲羽化出土動態(tài)Fig.1 The dynamics of the Chinese citrus fly emergence unearthed
表1 柑橘大實蠅成蟲羽化出土的生物學參數(shù)Table 1 The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emergence unearthed for the Chinese citrus fly
2011年在江油、武隆等5個地區(qū)的柑橘園共誘集柑橘大實蠅成蟲628頭。其中,雌蟲361頭,雄蟲267頭,雌性占57.50%。在柑橘園誘集到成蟲的初見日為5月4日,終見日為8月6日,誘集到成蟲的時間長達94 d。但5月18日之前,僅誘集到2頭雄蟲,從5月18日開始誘集量急劇增多,高峰日出現(xiàn)在6月1日,當日誘集量占總誘集量的37.30%(圖2)。橘園成蟲誘集動態(tài)與室外網(wǎng)室的大體一致,均呈左偏態(tài)分布。
圖2 柑橘大實蠅成蟲橘園誘集動態(tài)Fig.2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the emergence of adult Chinese citrus flies,monitored by trapping in citrus orchards in Chongqing and Sichuan Provinces,China
為了得到柑橘大實蠅成蟲羽化和果園成蟲誘集進度為16%、50%和84%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將各日或各期累計數(shù)換算為羽化進度或誘集進度(Y),并與羽化出土時間或誘集時間(X)擬合為邏輯斯蒂模型。在方程擬合時,均令其成蟲初見日=1。各處理羽化出土或誘集進度的實際值和相應模型的擬合值曲線見圖3。
圖3 柑橘大實蠅成蟲羽化和橘園誘集動態(tài)模型Fig.3 Models of dynamics for Chinese citrus fly adult emerged from soil and captured by traps
根據(jù)動態(tài)模型計算,得到4種處理下成蟲羽化或誘集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見表2)。25℃恒溫條件下,柑橘大實蠅成蟲羽化出土的始盛期在4月25日,較室內(nèi)常溫、室外網(wǎng)室和果園誘集分別早8、13和38 d;25℃恒溫下的高峰期在4月28日,較室內(nèi)常溫、室外網(wǎng)室和果園誘集分別早9、16和47 d;25℃恒溫的盛末期在4月30日,較室內(nèi)常溫、室外網(wǎng)室和果園誘集的分別早10、18和57 d。從表2還可看出,25℃恒溫、室內(nèi)常溫和室外網(wǎng)室成蟲羽化出土盛期(羽化16% ~84%)的時間較短,僅為6~11 d;而橘園成蟲誘集盛期的時間較長,為 24 d。
表2 柑橘大實蠅羽化出土和果園誘集的始盛期、盛期和盛末期Table 2 Date of the beginning,apex and ending of the adult peak period for the Chinese citrus fly emergence unearthed and trapping in the orchard
在25℃恒溫、室內(nèi)常溫和室外網(wǎng)室3種條件下,對柑橘大實蠅羽化出土數(shù)量的逐日觀察表明,溫度是影響其羽化出土進度的主要因素。這一結(jié)論與羅祿怡和陳長風(1987)、王小蕾和張潤杰(2009)、方正茂(2009b)的報道相同。本研究于2011年3月19日至5月28日進行,試驗期間的室外平均溫度為18.9℃,試驗地區(qū)春季室內(nèi)溫度一般高于室外3~4℃,則室內(nèi)均溫在22~23℃,低于25℃的恒溫處理。從表1、2可知,25℃恒溫條件下,柑橘大實蠅羽化出土初見日、高峰日和終見日以及出土盛期均早于室內(nèi)常溫和室外網(wǎng)室,而室內(nèi)常溫又早于室外網(wǎng)室。3種條件下柑橘大實蠅成蟲羽化出土的總歷期和盛期以25℃恒溫最短,分別為13和6 d;室內(nèi)常溫次之,分別為21和8 d;室外網(wǎng)室最長,分別為18和11 d。由此可見,隨著溫度的升高,柑橘大實蠅的羽化出土期提前,歷期縮短,羽化整齊;而隨溫度的降低,羽化出土期推遲,歷期延長,羽化趨向于分散。此外,羽化期的早遲還與溫差大小有關。據(jù)劉治才等(2010)報道,平壩地區(qū)溫差小,柑橘大實蠅羽化出土要比溫差大的山區(qū)早。這也可能是25℃恒溫下,柑橘大實蠅羽化出土早于室內(nèi)常溫,更早于溫差變化較大的室外網(wǎng)室的原因之一。
通過對室外網(wǎng)室柑橘大實蠅逐日羽化出土數(shù)量的觀察發(fā)現(xiàn),除溫度因素外,土壤濕度(降雨量)也是影響柑橘大實蠅羽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本研究期間,當年春旱嚴重,從5月3日至9日,降雨量累計僅0.2 mm,羽化量為0頭;5月10日降雨量達19.2 mm,導致5月11日柑橘大實蠅單日羽化出土量達285頭,占成蟲總出土量的40.10%。王小蕾和張潤杰(2009)、張佳峰(2008)、呂志藻和趙逸潮(2007)認為,冬季雨量適中,土壤含水量在10%~15%,有利于蛹的越冬和羽化,過干或過濕都會影響柑橘大實蠅的羽化率及羽化時期;王志靜等(2010)通過在湖北荊門連續(xù)7年的觀察發(fā)現(xiàn),氣溫低,降雨少,越冬蛹羽化期推遲;而氣溫較高,降雨適量,則羽化期提前。羅興中等(2008)在湖北丹江口地區(qū)發(fā)現(xiàn),3~4月陰雨連綿,土壤濕度大,有利于成蟲羽化。魯紅學等(1997)也認為,當年4、5月份降雨時間和雨量直接關系到越冬蛹的羽化初見日、羽化持續(xù)時間和羽化存活率。本研究觀察的結(jié)果與這些報道一致。
本研究通過比較大田成蟲誘集與室外網(wǎng)室羽化動態(tài)發(fā)現(xiàn),雖然兩者都處于室外條件,但前者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比后者分別晚了36、30和22 d。其原因除了誘集成蟲的柑橘園多在丘陵坡地,溫度和土壤濕度較室外網(wǎng)室低,土質(zhì)也較黏重外,還可能與誘集劑(食物誘餌)的誘集能力有關(Dorji et al.,2006)。本試驗用5%的糖酒醋液和水解蛋白作為誘餌,240個誘集罐共誘到柑橘大實蠅成蟲628頭,平均每罐僅2.62頭,絕大多數(shù)誘集到的成蟲是在蛹羽化盛期之后。另外,成蟲出土后具有遷入果園附近的雜木林中取食補充營養(yǎng),待性成熟后才大量遷回柑橘園產(chǎn)卵的習性(王小蕾和張潤杰,2009;張小亞,2007),這可能是大田成蟲誘集進度比室外網(wǎng)室成蟲羽化出土較晚的重要原因。因此,筆者認為,僅以柑橘園誘集成蟲的數(shù)據(jù)預測柑橘大實蠅成蟲的發(fā)生期,其滯后性十分明顯,對指導柑橘大實蠅成蟲藥劑防治的意義不大,建議采用室內(nèi)、室外飼養(yǎng)蛹的方法,觀察柑橘大實蠅成蟲的羽化出土進度,并綜合考慮溫度、雨量等因素預測當年成蟲發(fā)生期,用以指導成蟲藥劑防治。
陳世驤,謝蘊貞.1955.關于柑橘大實蠅的學名及其種征.昆蟲學報,(1):123-126.
方正茂.2009a.柑橘大實蠅的危害及防除.果農(nóng)之友,(3):33-34.
方正茂.2009b.柑橘大實蠅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浙江柑橘,26(2):31-35.
胡益培.1986.桔大實蠅及其防治.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3):22-23.
劉治才,敖義俊,丁德寬.2010.柑橘大實蠅生活史的調(diào)查及防控措施.果農(nóng)之友,(9):36.
魯紅學,何開平,阮華芳,牟本忠.1997.柑桔大實蠅生物學特性的研究.湖北農(nóng)學院學報,17(3):169-173.
羅祿怡,陳長風.1987.柑桔大實蠅蛹的生物學特性.中國柑桔,(4):9-10.
羅興中,張凡,王東岐,李世華,秦光明,徐星華,周軍.2008.2003年柑桔大實蠅大發(fā)生的成因淺析及防治對策.中國農(nóng)村小康科技,(6):53-55.
呂志藻,趙逸潮.2007.三峽河谷地區(qū)柑橘大實蠅羽化、交配及產(chǎn)卵習性.昆蟲知識,44(2):277-279.
王小蕾,張潤杰.2009.桔大實蠅生物學、生態(tài)學及其防治研究概述.環(huán)境昆蟲學報,31(1):73-79.
王志靜,蔣迎春,吳黎明,仝鑄,許淼,陳建軍.2010.柑橘大實蠅越冬蛹羽化初期觀察及誘殺防治的實驗.湖北植保,122(6):12.
張佳峰.2008.柑橘大實蠅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技術研究.長沙: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
張小亞.2007.柑橘大實蠅(Bactrocera minax)生物學、行為學及防治研究.武漢: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張小亞,張長禹,韓慶海,雷朝亮.2007.柑橘大實蠅誘殺方法研究及防治效果初步評估.中國植保導刊,27(1):5-8.
Dorji C,Clark A R,Drew R A I,F(xiàn)letcher B S,Loday P,Mahat K,Raghu S and Roming M C.2006.Seasonal phenology of Bactrocera minax(Diptera:Tephritidae)in western Bhutan.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96:53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