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曉惠 郝江峰 焦劍平(陜西省富平縣畜牧獸醫(yī)工作站)
霉菌毒素是谷物類或者飼料中的霉菌在適宜的條件下,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我們見到的肥育豬生長速度緩慢、母豬假發(fā)情、哺乳仔豬拉稀、蛋雞生產性能下降、奶質不符合要求等現(xiàn)象,大都是因為飼料受到霉菌污染而誘發(fā)的。
世界上每年大約有25%的谷物受到各種霉菌的污染,據(jù)報道,亞洲地區(qū)2010年由霉菌毒素造成的損失單養(yǎng)豬業(yè)一項就達11億美元,而中國是霉菌毒素污染的重災區(qū),霉菌毒素的污染遠比傳染性疾病對養(yǎng)殖業(yè)造成的危害更具普遍性。
人們對于外表明顯發(fā)霉的飼料關注度較高,但很多飼料從外觀上看并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它的胚芽部分在成熟前已經感染霉菌;還有許多發(fā)熱后的玉米經過晾曬、過篩,外觀上也看不出有多大的問題,但發(fā)熱就證明有霉菌的活動和霉菌毒素的產生。當然,嚴格地講這些玉米從外觀上是可以辨別出的,因為其失去光澤,顏色變得暗淡。飼喂這樣的飼料,人們很難發(fā)現(xiàn)問題,家畜不知不覺就中毒了。
許多人對于輕度發(fā)霉的飼料缺乏必要的警惕,自認為輕度發(fā)霉的飼料對家畜沒有多大的危害,因此,吸附霉菌毒素的添加劑添加時斷時續(xù),或者是大豬料不加,小豬添加。實際上,豬的慢食,禽產蛋率的下降,死淘率的增加等都與霉菌毒素的輕度污染有很大的關系,這是因為霉菌毒素中毒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蓄積性。也許飼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很低,但長期大量的使用這類飼料,機體就會因為長時間的蓄積霉菌毒素而造成中毒。
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200多種真菌產生毒素,產生的毒素主要有黃曲霉素、T-2毒素、黃曲霉素、煙曲霉素、赭曲霉素等。
1.赤霉菌素。赤霉菌素的污染占霉菌污染的70%以上,后備母豬和小商品豬的陰唇紅腫,假發(fā)情,返情空懷增加,直腸及周圍組織水腫,群發(fā)性直腸脫等都與赤霉菌毒素有關。
2.T-2毒素。T-2毒素有較強的細胞毒性,能使分裂旺盛的骨髓細胞、胸腺細胞及腸上皮細胞壞死,造成腸道相關淋巴組織壞死。T-2毒素可刺激腸黏膜,引起豬的嘔吐和腹瀉。慢性中毒表現(xiàn)消化不良,生長停滯,僵豬比例增加,有時還表現(xiàn)中樞神經失調。
3.黃曲霉素。黃曲霉素可造成肝臟脂肪浸潤、肝硬化、雞的脂肪肝出血綜合征等。
4.煙曲霉素。煙曲霉素主要導致胰腺壞死,肝臟損傷和肺水腫,并會導致由于消化機能障礙引起的豬腹瀉,腹瀉糞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飼料。而肺水腫會引起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5.赭曲霉素。赭曲霉素可使腸道淋巴組織壞死,降低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影響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母豬長期飼喂赭曲霉素污染的飼料,可能影響后代的免疫機能。
從大量的臨床病例分析和實驗室診斷情況看,霉菌毒素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與其他病原菌共同作用,降低動物對疾病的抵抗力:免疫系統(tǒng)、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和上皮修復系統(tǒng)。
1.預防。霉菌毒素在通常情況下是不容易被清除的,加熱、晾曬、消毒均不能減低其危害,例如,黃曲霉素要加熱到260℃才能被破壞,這在現(xiàn)實生產中是無法實現(xiàn)的。因此,應盡量不使用發(fā)霉變質的飼料,當約每100粒玉米發(fā)現(xiàn)有一粒明顯霉變的,即玉米色澤比較暗淡,胚芽部分能看到霉變,這種玉米就算嚴重污染,在使用過程中應進行防范。
可以在飼料中適當添加脫霉劑,根據(jù)目前我國的玉米現(xiàn)狀,建議平時就應添加脫霉劑。脫霉劑的種類很多,但原材料無非是蒙脫石(納米蒙脫石)、改良硅鋁酸鹽晶體、酵母細胞壁提取物。當前的第四代霉菌毒素吸附劑采用“三元吸附,雙向清除”新理念。
“三元吸附”是指以三大吸附材料納米蒙脫石、酵母細胞壁提取物和雙極性硅鋁酸鹽晶體為基礎,將霉菌毒素按極性、非極性和大小分成三種不同類別進行廣譜吸附,使吸附效率最大化?!半p向清除”是指一方面利用多種高效的吸附材料在體外環(huán)境中將霉菌毒素吸附清除;另一方面,可以匹配寡糖的排毒作用,通過激發(fā)動物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將體內的毒素及其毒害清除。
2.改善霉菌毒素中毒及減輕毒素危害的處理辦法。根據(jù)我們多年的臨床驗證,在家畜或家禽受到霉菌毒素損害時,為了減輕癥狀,控制死淘率,提高采食量,我們主張?zhí)砑樱?0%氯化膽堿,按1000克/500千克飼料添加;市售維生素C粉,按600克/500千克飼料添加;市售亞硒酸鈉-維生素E粉,按300克/500千克飼料添加;蛋氨酸,按300克/500千克飼料;連續(xù)使用10~15天。
其作用機理是:氯化膽堿可以提高脂肪從肝臟中運出的速度,從而改善肝臟的脂肪浸潤狀態(tài);維生素C、E和硒是抗氧化劑,可以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轉變?yōu)檫€原型谷胱甘肽,結合毒素排出體外;維生素E和硒缺乏都可導致肝臟壞死,加上飼料中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存在,對維生素E的需求加大,維生素E和硒有許多相同的作用,因此補充它們可以保護肝臟;維生素C、E在市售的多維產品中一般很少含及,加上畜禽對這幾種維生素的需求量較大,往往處于缺乏狀態(tài);蛋氨酸可以為肝臟提供合成谷胱甘肽的原料,提高肝臟的解毒功能。
近年來,豬病的大面積流行與飼料霉菌污染有很大的關聯(lián),正像豬病專家蘆維本說的,霉菌毒素是一種“底色病”。霉菌毒素降低了畜禽的體質,抑制了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損害了機體的實質性器官,破壞了機體的正常生理機能,因此,霉菌毒素是目前其他傳染病流行的導火索,是當前養(yǎng)殖業(yè)的無形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