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向藝 (油氣藏地質(zhì)及開發(fā)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理工大學),四川成都610059)
汪道兵 (成都理工大學能源學院,四川成都610059)
侯艷紅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廠工藝研究所,寧夏銀川750006)
周福建,劉雄飛,李秀輝 (中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
一種確定控制縫高的人工隔層劑最優(yōu)用量方法
伊向藝 (油氣藏地質(zhì)及開發(fā)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理工大學),四川成都610059)
汪道兵 (成都理工大學能源學院,四川成都610059)
侯艷紅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廠工藝研究所,寧夏銀川750006)
周福建,劉雄飛,李秀輝 (中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
針對油(氣)水互層壓裂改造,當油氣層距離水層較近時,為了防止壓裂溝通水層導致改造失敗,研發(fā)了人工隔層控制裂縫延伸的工藝技術。該工藝的核心技術之一是確定人工隔層劑的用量。從線彈性斷裂力學理論出發(fā),推導出人工隔層劑的理論模型,使用擬牛頓算法并通過編制程序確定了人工隔層劑的最優(yōu)用量。應用實例表明,施工過程轉向壓力明顯,且壓后井溫測井表明施工時未溝通到含水層,結合壓后日產(chǎn)油83m3且不含水,說明該人工隔層優(yōu)化設計方法實用可靠。
人工隔層劑;縫高控制;優(yōu)化設計;擬牛頓算法
當油氣層距離含水層較近時,需采用人工隔層控制裂縫延伸的技術,如何確定人工隔層劑(上浮劑和下沉劑)的合理加量成為該技術的關鍵所在。若人工隔層劑加量過大,會增加施工成本和施工難度;若加量過少,則難以起到較好的遮擋效果,人工裂縫會上竄到含水層,嚴重影響改造效果。
筆者從彈性斷裂力學理論出發(fā),利用Ⅰ型裂縫延伸判據(jù)推導出人工隔層劑所滿足的理論模型[1~6],采用擬牛頓算法實現(xiàn)該模型的數(shù)值求解,并通過編制程序確定了人工隔層劑的最優(yōu)用量,可以對采用人工隔層控制裂縫延伸的酸壓技術進行指導。
當裂縫中心在產(chǎn)層內(nèi)部,由線彈性斷裂力學理論,裂縫壁面上張開應力在裂縫上下兩端所產(chǎn)生的應力強度因子分別為[1~6]:
式中,a為裂縫半高度,m;p(y)為裂縫內(nèi)凈壓力,MPa;Ku、Kl分別為裂縫頂部、底部的應力強度因子,MPa·m0.5。
結合人工隔層條件下的張開裂縫凈壓力分布,并考慮Ⅰ型裂縫延伸判據(jù),即:
式中,KIC2、KIC3分別為頂層、底層巖石的斷裂韌性,MPa·m0.5。
如圖1所示,以裂縫下端點為坐標原點,水平向右為X軸正方向,垂直向上為Y軸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標系,井底壓力為pwf。裂縫內(nèi)的凈壓力pnet分布為:
式中,h為產(chǎn)層厚度,m;hs為裂縫進入蓋層的距離,m;hx為裂縫穿入底層的距離,m;d1為下沉劑隔層厚度,m;d2為上浮劑隔層厚度,m;t1為下沉劑隔層阻抗梯度,MPa/m;t2為上浮劑隔層阻抗梯度,MPa/m;σ1為產(chǎn)層最小水平主應力,MPa;σ2為頂層最小水平主應力,MPa;σ3為底層最小水平主應力,MPa;pwf為井底壓力,MPa。
圖1 加有人工隔層劑的裂縫剖面示意圖
令a=(hx+h+hs)/2,b=(hx+h-h(huán)s)/2,c=(hs+h-h(huán)x)/2。結合式(3),對式(1)和式(2)分壓力區(qū)間積分,再將2式分別相加和相減得到下式[7~9]:
聯(lián)立式(4)與式(5),得到關于hs和hx的二元非線性方程組,應用擬牛頓算法來求解非線性方程組,通過Matlab7.0語言編程[10~12],可以求出上述方程組的數(shù)值解。
已進行了3口井的現(xiàn)場試驗,最大轉向壓力達5MPa,施工后效果較好,其中A井是某油田的一口開發(fā)井,酸壓井段為6805~6890m,其巖性為灰?guī)r,距產(chǎn)層上方12m(6793m)有一含水層,頂層與產(chǎn)層應力差值僅為2MPa,若采用常規(guī)酸壓工藝易溝通水層,因此采用上浮劑控制縫高酸壓工藝,降低溝通頂部水層的風險。故確定最優(yōu)的上浮劑用量成為酸壓設計的關鍵。試驗井酸壓施工參數(shù)見表1。
表1 上浮劑控制縫高酸壓施工參數(shù)表
令t1=0,d1=0,給定一組不同的d2,用擬牛頓算法求出相應的hs,再繪制出d2~hs曲線即可確定最優(yōu)的上浮劑隔層厚度,再根據(jù)裂縫尺寸大小可確定出最優(yōu)的上浮劑加量。
從圖2看,當隔層厚度增加時,裂縫越難向上穿越。當隔層厚度為1.1m左右時,向上穿層厚度基本保持不變,因此最優(yōu)的隔層厚度為1.1m。按120m單翼縫長和4mm縫寬計算,得到上浮劑的最優(yōu)加量為1m3左右,其堆積密度600kg/m3,因此最優(yōu)加量為600kg。
從A井的施工曲線可以看出,上浮劑進入地層后,轉向壓力為3.5MPa,轉向作用明顯;酸壓改造后,用直徑4mm油嘴求產(chǎn),油壓12MPa,日產(chǎn)油83m3,不含水。壓后進行了井溫測井,解釋結論是6800~6840m井段被壓開,說明施工過程中未溝通到頂部水層,從而驗證了該模型計算上浮劑最優(yōu)加量的可靠性。
圖2 隔層厚度與向上穿層厚度關系圖
1)從理論上推導了人工隔層劑(上浮劑或下沉劑)鋪置厚度所滿足的理論模型,利用擬牛頓算法求解其數(shù)值解,從而確定人工隔層劑的最優(yōu)加量。
2)將該模型用于指導3口井的上浮劑控制縫高延伸的酸壓設計,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中有一口井進行了壓后井溫測井,且壓后不產(chǎn)水,表明該人工隔層優(yōu)化設計方法實用可靠。
[1]胡永全,趙金洲,林濤,等.上浮劑隔層控制裂縫高度延伸實驗研究[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2(2):79~81.
[2]盧修峰,劉鳳琴,韓振華.壓裂裂縫垂向延伸的人工控制技術[J].石油鉆采工藝,1995,17(1):82~89.
[3]胡永全,任書泉.影響壓裂裂縫幾何尺寸的因素分析[J].西部鉆探工程,1995,7(3):20~23.
[4]胡永全,趙金洲.人工隔層性質(zhì)對控縫高壓裂效果的影響研究[J].鉆采工藝,2008,31(1):68~70.
[5]胡永全,謝朝陽,趙金洲,等.海拉爾盆地人工隔層控縫高壓裂技術研究[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1):70~72.
[6]周文高,胡永全,趙金洲,等.控制壓裂縫高技術研究及影響因素分析[J].斷塊油氣油,2006,13(4):70~72.
[7]胡陽明,胡永全,趙金洲,等.裂縫高度影響因素分析及控縫高對策技術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1(1):28~31.
[8]黃超,宋振云,李志航,等.夏9井區(qū)縫高控制壓裂技術研究[J].鉆采工藝,2010,33(4):36~38.
[9]陳銳.控縫高水力壓裂人工隔層厚度優(yōu)化設計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學,2006.
[10]王沫然.Matlab 5.x與科學計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11]唐煥文,秦學志.實用最優(yōu)化方法[M].第3版.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12]李慶揚,王能超,易大義.數(shù)值分析[M].第4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編輯] 蕭 雨
TE357.1
A
1000-9752(2012)06-0145-03
2011-11-1.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1ZX05037-003)。
伊向藝(1961-),女,1983年西南石油學院畢業(yè),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從事油氣田開發(fā)教學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