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電影模擬畫面
【環(huán)球時報綜合報道】眼見專吃臭蟲的怪物來了,臭蟲媽媽為保護小寶寶們,趕緊沖怪物放了一個屁。怪物被熏跑了,電影院里的觀眾也連忙用袖子捂住鼻子,許多小朋友連連喊著:“真臭!真臭!”咦?臭蟲寶寶們哪去了?隨著一陣怪誕的音樂傳來,觀眾的椅子上彈出了幾只“小腦袋”,許多人下意識地跳了起來,滿場充滿了尖叫。這是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迪斯尼世界4D影院中的一幕。許多小朋友和家長正是在迪尼斯認識到了4D電影。
看場能震蕩、噴氣的電影
4D電影是在3D立體電影基礎上,對觀眾施加與電影內(nèi)容相配合的物理刺激,通過環(huán)境特效和模擬仿真技術(shù),這種新型電影模式可以給觀眾帶來極為逼真的現(xiàn)場感。與普通電影院相比,4D影院的座椅經(jīng)過了特殊改裝,看起來就像飛機上的駕駛席。這種椅子具有震蕩、搖晃、旋轉(zhuǎn)、掃腿、吐水、噴氣等多種功能,再加上影院內(nèi)安裝的雨雪、雷電、霧氣等特效設備,幾乎可以把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一種場景在小小的影院中再現(xiàn)出來,讓觀眾真正體驗到“身臨其境”四個字的真諦。
由于4D電影過于逼真,因此對觀眾的年齡、身體狀態(tài)等都有特別要求。在奧蘭多“神奇之屋”科技館4D影廳,《環(huán)球時報》記者眼見一對帶著3歲孩子的夫妻被擋在門外,管理員解釋說:“電影模擬了迪尼斯世界中過山車的場景,不夠乘坐過山車身高要求的孩子同樣也不能觀看這部電影”。記者在門外的提示板中還看到,老年人和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病史的觀眾被謝絕入內(nèi)。電影開演前,管理員認真檢查每名觀眾是否系好了座椅上的安全帶。燈光暗了下來,特殊的眼鏡把屏幕上的過山車跑道“拉伸”到觀眾座椅前,觀眾好像坐在高高懸空的過山車上。刺激的音樂響起,座椅猛然前“沖”,在擰著麻花一樣的跑道上四處翻飛、輾轉(zhuǎn)騰挪,記者撲撲跳動的心臟幾乎懸到了嗓子眼,放映廳里早已是尖叫一片。突然間,沖上天去的跑道竟中途斷開,“座椅”在斷裂處戛然停了下來,廳里的幾個孩子已經(jīng)傳出了哭聲。“座椅”猛地向后“倒退”,仿佛從山巔一下沖向萬丈懸崖……放映結(jié)束后,一位父親逗著抱在懷里的女兒說:“這個過山車是真的還是假的?”小姑娘眼淚汪汪地喊著:“真的!真的!”周圍人發(fā)出一陣笑聲。
好萊塢電影被改成4D版
美國是4D影院的誕生地,不過,美國的4D影院目前大都存在于迪斯尼等各種主題公園、科普場館中。最近,亞洲最大的連鎖影院運營商韓國CJ集團利用自己研發(fā)的4D技術(shù),在好萊塢的中國劇院附近建了一座實驗性的4D劇院,向觀眾推廣“主題公園之外的4D電影”概念。目前,CJ集團已經(jīng)把《怪物史瑞克》等不少好萊塢大片改造成4D版本。4D版《阿凡達》能飄出炸藥味。4D版《功夫熊貓2》中,當有箭射出時,觀眾耳邊會有風吹過。當主角阿寶被打或跌倒時,觀眾的屁股會受到輕擊。據(jù)美國媒體報道,CJ集團計劃2012年底在紐約、洛杉磯等美國大城市推出一批4D放映廳,并在未來5年里把美國4D放映廳數(shù)量增加到200間。
加拿大最早的4D商業(yè)化電影演出,是1996年在安大略省尼亞加拉瀑布城的一個臨時影院。2003年這座臨時影院被正式4D影院所替代,此前兩部片長約10分鐘的4D電影,被一部20分鐘的4D電影所取代。直到今天,這個影院仍是旅游團重點推介的瀑布旅游明星項目。這家影院放映的所有影片,都和轟隆作響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有關(guān)。加拿大的4D影院數(shù)量并不多,較著名的包括蒙特利爾案例館、多倫多國際媒體中心、溫哥華水族館4D電影院等。之所以4D影院不多,是因為這種影片題材局限太大,目前常上映的影片基本上都是恐龍、海底世界、太空世界之類,新鮮勁過去后回頭客便會很稀少,而這種電影院放映、維護成本都很高,一旦客流量下降便很難維持,一些城市對興建4D影院都態(tài)度謹慎。
把觀眾從客廳重新拉回影院
電影業(yè)分析人士表示,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自家客廳欣賞電影,很多年輕人成為網(wǎng)絡電影的擁躉,而4D電影的概念有助于把觀眾從客廳請回電影院,為日漸低迷的電影市場添一把火。不過,由于4D電影對銀幕的精細度有著極高要求,還要改裝動感座椅、氣味散發(fā)等特效裝置,一間放映廳的投資就高達200萬美元,巨額投資能否順利收回還是個未知數(shù)。在3D電影還沒有完全普及的情況下,對觀眾限制較多的4D電影能否叫好又叫座,誰的心里都沒有譜。
一些反對4D電影的業(yè)內(nèi)人士批評說,4D電影過于突出感官刺激和特效體驗,很適合作為主題公園里的游戲設施,但要真的進了電影院,難免會降低電影人和觀眾對劇情的關(guān)注,甚至會出現(xiàn)“劇情服務于特效”的怪現(xiàn)象。無論未來前景如何,4D電影讓觀眾一會兒站在海邊,一會兒漫步沙漠,一會兒鉆進火山口,一會兒登上外星球,這種瞬間變換、身臨其境的體驗,還是讓許多人充滿期待。
【環(huán)球時報駐美國、加拿大特派特約記者陳一鳴 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