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芹
摘要:托尼·莫里森的小說《所羅門之歌》給我們揭示的是英雄是怎樣成長起來的。作為生活在美國的黑人,在完成從奶娃到英雄的蛻變中要摒棄幼稚、自私、冷漠,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先,要擔(dān)負起自己對家庭和民族的責(zé)任,才能具有英雄的品質(zhì)。
關(guān)鍵詞:奶娃;英雄;所羅門
[中圖分類號]:I10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3-0002-01
奶娃(Milkman)是美國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說《所羅門之歌》的主人公梅肯·戴得的綽號。這個綽號是由看門人弗萊狄取的,因為他看見梅肯早已過了吃母乳的年齡而他的母親露絲還在強迫他吃母乳而取的,結(jié)果這個名字就被叫開了,而他的正式的名字卻不常叫。這個名字暗含著幼稚、單純、輕率、不負責(zé)任、不忠實和不成熟等許多負面的意義。他的父親老梅肯·戴得由于對妻子露絲的憎惡,甚至覺得“這個名字聽起來骯臟、曖昧、淫穢”。【1】
奶娃這個名字確實名副其實,這表現(xiàn)在他與周圍人的關(guān)系中。這些人中有他的父母、姐姐、親戚、朋友和其他人。因為他的父親打了他的母親,他動手打了他的父親,使他的姐姐們誤以為他要代替他的父親而成為這個家庭的主宰,使他和他的父親、姐姐們都有了嫌隙。又由于他帶著他的朋友吉他偷竊他姑姑派拉特的所謂的“金子”結(jié)果被警察抓走把事情搞砸,使他受到吉他的猜疑,讓吉他誤以為“金子”藏在別處,以致后來遭到吉他的追殺,派拉特被吉他誤殺。此舉也遭到他父親的憤怒和譴責(zé),因為他的父親想獨吞“金子”。而奶娃的偷竊也是恩將仇報的行為,因為派拉特比愛她自己更愛他,結(jié)果他卻深深地傷害了她,盡管派拉特不會這么想。偷竊這件事充分說明奶娃幼稚不成熟,做事情缺乏考慮很沒有頭腦。奶娃跟蹤他的母親露絲到她父親的墓地,懷疑他母親有外遇,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他母親守護多年的秘密,也是他母親排解心頭苦悶的方式。露絲向他傾訴她多年的苦痛和無奈,他卻沒有說一句安慰的話,反而他表現(xiàn)出極度的冷漠與厭憎,使他與露絲本來就不親密的母子關(guān)系更加疏遠了,同時也關(guān)閉了母子之間溝通的渠道。他的姑姑派拉特是他生命的間接締造者和保護者,她恐嚇老梅肯不讓他傷害還未出世的奶娃,她教會他作為男子漢要扛起應(yīng)負的責(zé)任。然而所有這些并沒有換來奶娃的感恩,他卻和他的朋友吉他到她家去偷竊,如果派拉特反抗就打算把她打暈,這簡直就是禽獸的行徑,而且還是對自己有恩的人!他向他的父親告發(fā)他的二姐科林西安絲和窮人波特交往,致使科林西安絲被迫辭掉工作、被軟禁在家里,差點失去一生的幸福。哈加爾愛他甚至勝過自己的生命,但奶娃把征服哈加爾看成是一種冒險和刺激。當他厭倦了哈加爾,就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哈加爾,導(dǎo)致癡情的哈加爾抑郁瘋狂而死,奶娃的不忠誠導(dǎo)致了哈加爾的悲劇。
從奶娃與他周圍的親人和朋友的關(guān)系中,我們可以看出奶娃的自私、冷酷、沒有人情味,沒有起碼的道德底線與做人的準則。奶娃沒有種族意識,他對黑人的無辜被殺無動于衷,不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歷史,聽不懂黑人講的故事和笑話,不能融入黑人群體。他也沒有政治覺悟,對吉他及其恐怖組織七日社濫殺無辜白人的行為麻木不仁。也正因為奶娃是這樣的人,才使得他和這些人之間矛盾重重沖突不斷,當這些矛盾和沖突不能靠奶娃個人的力量和智慧解決時,莫里森安排奶娃南下進行尋金之旅,同時也是奶娃的成人之旅和英雄之旅。
在古老的非洲文學(xué)傳統(tǒng)中,男性往往要借助女性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事業(yè)。梅肯要完成從奶娃到英雄的蛻變要靠領(lǐng)路人和造就者。派拉特擔(dān)當起奶娃精神上的領(lǐng)路人。派拉特具有神奇的力量,她是非洲傳統(tǒng)文化和價值觀的繼承者和傳承者。派拉特是在母親死后自己掙扎著脫離母體來到人間的,長大后腹部光滑沒有肚臍,這暗示著派拉特的神秘色彩以及自立非凡的高尚品質(zhì)。派拉特(Pilate)是《圣經(jīng)》中殺死耶穌的那個人,但她的父親卻堅持給自己的女兒命名為派拉特,因為他“看著挺有勁和挺有神氣的字母,覺得像一排小樹中高貴、挺拔、有壓倒一切氣勢的一株大樹”,【2】而且發(fā)音像“船只的領(lǐng)水員”(Pilot)【3】。可以說派拉特沒有辜負她父親的愿望,她確實是奶娃的精神支柱及領(lǐng)路人。
在南下尋金過程中,奶娃了解到自己的祖先是會飛翔的所羅門,是當?shù)厝说尿湴粒⑶耶數(shù)厝税阉淖嫦鹊氖论E編成歌謠來傳唱,這些激發(fā)起奶娃無比的自豪感。當?shù)氐娜藗儼阉淖娓负透赣H當做英雄般崇拜,這無疑轉(zhuǎn)變了奶娃對父親的印象和看法,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融化了奶娃心中對父親的鄙視和冷漠。
在尋金過程中打獵情節(jié)的安排富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奶娃與加爾文等老獵手的打獵經(jīng)歷對奶娃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這段經(jīng)歷在奶娃從白化的黑人變成真正的黑人過程發(fā)揮了關(guān)鍵作用。在打獵的過程中奶娃對獵人們用聲音相互聯(lián)絡(luò)大為驚嘆,他意識到“在這種地方,一個人所有的一切就是與生俱來的神態(tài),余下的便只有學(xué)著去應(yīng)用的本領(lǐng)。以及堅韌的品德。……在需要感覺的一切事物中,要有一種分辨能力,一種生命本身可以仰仗的能力”?!?】加爾文他們能與大自然中的事物進行無障礙的溝通,使奶娃在情感上縮短了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并涌起融入他們的強烈愿望。在非洲的文化傳統(tǒng)中,打獵是展示男性威望的形式,對奶娃而言是他的成人儀式,是奶娃尋找自我的一部分,最后黑人群體原諒了奶娃以前的冒犯和魯莽行為,并接納了他,使奶娃有一種歸屬感,可以說奶娃此刻已完成了成為英雄的蛻變,這從他回到北方后的所作所為可以證明:他珍藏了哈加爾的頭發(fā),擔(dān)負起應(yīng)負的責(zé)任;從他母親那扭曲的微笑中看到了寬心;他和父親促膝談心講南下的見聞;在派拉多臨終時他給她唱歌,在黑暗中勇敢面對吉他,“他像北極星那樣明亮、那樣輕快地朝吉他盤旋過去,他們兩人誰的魂靈會在自己兄弟的懷抱中被殺死是無所謂的”,【5】所有這些都印證了奶娃的成長,證明了奶娃的英雄氣質(zhì),承擔(dān)起自己對家庭和民族的責(zé)任,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并能帶領(lǐng)著人民走出現(xiàn)實生活的困境,創(chuàng)造幸福的生活。
《所羅門之歌》向我們展示了英雄的成長過程,使我們知道真正的英雄應(yīng)該是扎根于本民族的價值體系,追求真理,富有愛心、有道德和責(zé)任感的人。
注釋:
【1】托尼·莫里森:《所羅門之歌》,胡允桓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第21頁
【2】托尼·莫里森:《所羅門之歌》,胡允桓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第24頁
【3】托尼·莫里森:《所羅門之歌》,胡允桓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第25頁
【4】托尼·莫里森:《所羅門之歌》,胡允桓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第324頁
【5】托尼·莫里森:《所羅門之歌》,胡允桓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第3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