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文,羅紅鳳
(南昌大學醫(yī)院超聲科,南昌 330006)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1]多見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現(xiàn)為頸、肩痛及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記憶力減退等。雙功能經(jīng)顱彩色多普勒超聲是二維超聲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圖的組合,它既能顯示顱內(nèi)血管的二維結(jié)構(gòu),又能顯示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并可進行角度校正,可根據(jù)彩色多普勒超聲血流標示,直接了解病變的部位及側(cè)支循環(huán)的血流狀態(tài)。同時,可提高血管定位的準確性。2006年10月至2011年12月,筆者對298例疑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病患者采用雙功能經(jīng)顱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旨在探討雙功能經(jīng)顱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疑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價值,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客觀依據(jù)。
選擇在南昌大學醫(yī)院門診就診的疑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298例,男172例,女126例,年齡36~78歲,平均53歲。均有頭昏、眩暈、頸部不適癥狀。175例患者伴有惡心、頭痛,123例患者有肢體麻木、感覺障礙。
采用荷蘭Philips公司的HP—8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和藍韻公司的MIRROR—2—PIUS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2~3 MHz?;颊叱矢┡P位,經(jīng)枕骨大孔處(枕窗)探測椎動脈(VA)及基底動脈(BA)顱內(nèi)段。二維彩色多普勒超聲探測VA、BA血管性質(zhì)(有無花流)、血流方向,脈沖多普勒超聲探測VA、BA血管的收縮峰流速(Vs)、舒張期末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動指數(shù)(PI)。
BA:Vs 58.4 cm·s-1,Vd 27.7 cm·s-1,Vm 44.4 cm·s-1,PI 0.78;VA (右側(cè)):Vs 49.1 cm·s-1,Vd 23.2 cm·s-1,Vm 41.8 cm·s-1,PI 0.66;VA (左側(cè))Vs 49.1 cm·s-1,Vd 23.2 cm·s-1,Vm 43.3 cm·s-1,PI 0.68[2]。
298例患者中,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280例,其VA、BA表現(xiàn)為單支或多支血管的血流速度和頻譜形態(tài)異常;正常18例。
280例患者中,血流速度增高93例(33.2%),其頻譜形態(tài)亦可出現(xiàn)異常,基底部增寬,可聞及高調(diào)音樂樣音或粗糙音,有禍流、湍流和血管雜音。血流速度減低187例(66.8%),其頻譜形態(tài)收縮蜂圓鈍,血流聲音稍低沉。血流速度增高、血流速度減低的VA、BA血管檢測指標情況見表1。
表1 血流速度增高、血流速度減低的VA、BA血管檢測指標情況 ±s
表1 血流速度增高、血流速度減低的VA、BA血管檢測指標情況 ±s
BA VsV/(cm·s-1) VdV/(cm·s-1) VmV/(cm·s-1) PI VsV/(cm·s-1) VdV/(cm·s-1) VmV/(cm·s-1) PI血流速度增高 93 54.50±10.10 29.80±9.70 49.70±9.30 0.88±0.12 64.10±6.10 34.40±6.20 50.80±6.50 0.85±0.09血流速度減低 187 28.50±6.40 12.50±5.30 16.50±5.50 0.70±0.11 42.50±7.20 22.50±6.90 30.50±7.50 0.69±0.71 VA項目 n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神經(jīng)內(nèi)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好發(fā)于50歲以上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VA壁有大量的交感神經(jīng)網(wǎng),交感神經(jīng)的任何刺激均可導致出現(xiàn)VA痙攣,使VA供血不足。
要了解VA病變情況以及其引起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血流動力學的變化情況,VA造影結(jié)果是金標準,以確定VA是否受壓及其受壓部位,但該檢查為有創(chuàng)檢查,費用高,患者不易接受,開展此項檢查受限[3]。 CT、MRI 、CTA 等是診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常用的方法,但它們均看不到VA本身的病變。經(jīng)顱多普勒(TCD)超聲作為一項簡單、易行、快捷、經(jīng)濟而又對人體無創(chuàng)傷的檢查方法,易被檢查者所接受,能客觀反映椎-基底動脈的供血情況、阻力指數(shù)及血管彈性,但不能觀測血管內(nèi)徑。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顱外段血管(VA)峽窄及血流動力學的變化情況較TCD精確,能直觀測量血管內(nèi)徑,對VA起始部檢查優(yōu)于TCD[3]。同時,可以觀察血管是否有硬化斑塊及腦供血情況[4]。雙功能經(jīng)顱彩色多普勒超聲經(jīng)枕骨大孔處(枕窗)探查,對椎-基底動脈檢測不受顱骨厚度和顱縫寬度限制。當腦血流發(fā)生變化時,可在雙功能經(jīng)顱彩色多普勒超聲圖上直觀地反映出來,表現(xiàn)出血流速度加快或減慢。此兩種情況均可導致血管供血區(qū)域的腦組織供血不足,并可顯示出供血不足的范圍及程度。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血流速度增高93 例(33.2%),血流速度減低187例(66.8%)。
綜上所述,雙功能經(jīng)顱彩色多普勒超聲通過對腦血流速度的測定,可了解腦供血的情況,為疑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了較可靠的依據(jù)。同時,它也可作為臨床療效的隨訪觀察。因此,雙功能經(jīng)顱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疑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1] 陳峰,王慧.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臨床診斷方法的對比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6,10(5):402-404.
[2] 趙夏夏,尹玉成.TCD診斷頸椎病頸椎-基動脈供血不足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shù),1995,11(6):467.
[3] 王文統(tǒng),楊玉敏,丁萍,等.TCD與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椎動脈流速減慢的對比研究[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0,20(7):948-950.
[4] 賈琳,孫力.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診斷[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8,11(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