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寧
(灤縣第一中學,河北 灤縣 063000)
速寫作為美術的一個基礎技法,一直是美術工作者的一個長期練習的科目,速寫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美術功底的一個重要方面之一。近年來,隨著數碼影像的普及,對速寫的重視程度正在急劇減弱,許多當代美術工作者不會速寫,或速寫水平較差,嚴重阻礙了此類人群對專業(yè)的后續(xù)發(fā)展,本文擬就數碼時代下速寫的地位和作用進行探討。
速寫這個詞是隨著西方繪畫傳入中國而產生的,英語是sketch,即快速概括地描繪物象。也有草圖的意思。速寫的概念從廣義上理解范圍很寬泛:包括各種不同工具的描繪,如油畫速寫、水彩速寫、鉛筆速寫;在同一種速寫工具中,根據不同的描繪目的,還包括不同形式的速寫,如單線速寫、明暗速寫;也包括描繪不同對象的速寫,如,人物速寫、景物速寫、動物速寫等。
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主要從狹義方面去理解速寫及其概念——單色的速寫。就其基本造型方法而論,也可以認為是一種相對快速完成、以線描為主、高度提煉概括、舍棄無關緊要的細節(jié)而不要求面面俱到的素描,并以此有別于具備全因素的素描。盡管兩者之間往往很難確認一個明顯的界限。單色的速寫就可以稱為短期素描。當然,長期素描要求刻畫細膩逼真的形象,要求把空間感、立體感、光感、質感等諸造型因素都表現出來,這對速寫顯然是過高的奢求。速寫的任務是在短暫時間內捕捉新鮮的印象,捕捉運動中的大的結構關系,捕捉突出的主要特征和生動的生活趣味。速寫是把素描的部分原理加以提煉,它強調簡練、概擴、夸張和鮮明。從這一點上來說,這種能概括表現物象形態(tài)特征的速寫也是屬于素描這一范疇的。
當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腦、數碼相機已經成為尋常百姓家的“生活必需品”,數碼影像的制作軟件也越來越為喜愛數碼產品的愛好者所掌握,影像作品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傳統(tǒng)的記錄圖像的方式似乎也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作為古老的影像記錄方式的速寫,似乎以其記錄的不完整性、不準確性、不平民性而被拋棄?,F代大學美術及藝術設計專業(yè)的課程,很少涉及速寫的內容,學生外出寫生,也很少畫速寫,大多數是以相機記錄代勞。這是當代美術教育的嚴重缺失。
究其原因,首要一點是不少已經入門的專門從事美術的人沒有真正認識到速寫在基本功訓練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片面理解了“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認為速寫不過是“雕蟲小技”,而長時間的全力迷醉于刻畫入微的素描。長期以來,由于對西方及前蘇聯(lián)傳進的造型體系理解片面,在基本功訓練過程中,存在著只重長期,不重短期;只畫靜像,不畫動像;只重寫生,不重默寫;只重照抄,不重創(chuàng)造的弊端,學生只會被動盡精刻微地對明暗、體面做無休止地摳磨而缺乏主動地捕捉瞬息即逝的物象的靈活造型能力。這種偏頗的訓練后果是,培養(yǎng)的多是藝術感覺遲鈍,造型能力萎縮,離開模特就不能作畫的“畫呆子”。
其次,不能充分認識到速寫中情感的注入。速寫不僅僅是記錄所見的場景和人物,更多的是速寫者被場景或人物所吸引,出于內心感動而自發(fā)地想把它記錄下來,所以畫的速寫必然融入了速寫者的情感因素,速寫所體現的,是速寫者所關注的,去掉了許多不必要因素,其躍然紙面上的線條,其輕重虛實是充滿變化的,是感性的記錄,完全不同于照相機的鏡頭僅僅是忠實地記錄所見到的一切。所以,我們在美術教學中常常教導孩子們在進行基本功訓練的時候,必須學會兩條腿走路。素描、速寫兼顧,長期、短期交叉進行。其實素描和速寫的根本任務也并不對立,練好素描,透徹的理解整體比較的造型規(guī)律,能更好更快地掌握速寫,而速寫的功底強,抓形迅速敏銳,又會使素描更生動,更概括。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1.基本功訓練的手段。速寫作為造型藝術中的一個基本功訓練手段,是培養(yǎng)初學繪畫者敏銳、靈活的造型能力的一個很好途徑。由于速寫需要快速、簡練的描繪對象,這是一種挑戰(zhàn)。它迫使我們敏銳的思考整體關系,要求學生具有概括、扼要地表現對象和敏銳、快速地捕捉對象形態(tài)特征的功夫。這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初學者從整體出發(fā)的觀察習慣和能力,從而提高感受和表現物象形態(tài)主要特征的能力;由于速寫所選擇的對象動勢往往轉瞬即逝,這就鍛煉了初學者憑記憶和想象再現和創(chuàng)造形象的能力,從而促進了創(chuàng)作能力的提高;速寫對于客觀事物的反映不是簡單地加以記錄,而是融進速寫者主觀的認識和對以往繪畫經驗的積累,所以要求速寫者具有相當的基本功底,這個功底的形成,在于平時長期訓練的結果,許多知名畫家一生都在不停地畫速寫,筆耕不輟。故速寫在美術基礎訓練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積累創(chuàng)作素材的手段。由于速寫工具簡單,捕捉對象形態(tài)快速,所以,它是記錄生活,積累創(chuàng)作素材最為便當的工具。許多生活中難忘的美妙瞬間,它都可以生動地捕獲在速寫本上。速寫本中常年累月收集的形象和生活材料,是自己經歷的備忘錄,它記錄著往昔的生活經驗和感受,留下了一生旅途中的足跡。其中很多看似粗糙的原始材料,常常是一個藝術家點燃創(chuàng)作靈感的火花。由于長期堅持畫速寫,使我們更廣泛、更深入地接觸了自然、社會和人。這就培養(yǎng)了我們一顆親近自然、熱愛生活、愛生命的赤子之心,這些往往是一個藝術家保持藝術活力的“通靈寶玉”。
如法國現實主義畫家米勒,常年生活在農民中間,并親自在田間耕作,他從內心深處虔誠的熱愛著土地和農民。勞動之余他醉心于炭筆畫一些生活場面速寫。米勒說過他自己在記憶力方面并非天賦過人,因此需要“以勤補拙”,通過速寫來培養(yǎng)自己的記憶力。他在速寫中記錄了許多常見的生活場面,在貌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他找到了雋永的詩意。他的許多不朽作品源泉都來自他的速寫。
我國古代素來就有“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傳統(tǒng)。古代凡有創(chuàng)造性的畫家都是重視向客觀世界不斷汲取營養(yǎng),重視面對自然和人寫生,重視對客觀事物的再認識和不斷深化。他們面對那些脫離自然終生伏案仿古的惡習,提出“師造化”的主張,即把人、社會、自然看成是自己真正的始終不渝的老師。當代的葉淺予、蔣兆和等老一輩畫家,他們努力吸收消化外來的文化,深入生活和自然,畫了很多十分生動的反應社會、風情、民俗的速寫,并創(chuàng)作了很多動人心扉的作品。50年代的黃胄,正是由于多年的邊疆部隊生活,體驗了邊疆少數民族的風情民俗,畫了大量的速寫,才創(chuàng)作出了《載歌行》那樣的好作品;劉文西留戀他的故鄉(xiāng)的山村草木,熱愛他故鄉(xiāng)樸實敦厚的鄉(xiāng)親,所以他畫出了《祖孫四代》;70年代崛起的第三代畫家陳丹青、羅中立等由于浩劫年代坎坷的經歷有機會滯留在西藏,或扎根在山溝,所以才產生了《西藏組畫》和《大巴山組畫》。這些畫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成就與他們時時處處在生活中以速寫記錄感受不無關系。
如果我們強調以觀念代替感覺,不愿含辛茹苦的在生活中畫速寫,而用相機取代了速寫本,這種現象是令人擔憂的。
3.藝術形式探索的手段。多年來,我們習慣的將速寫僅作為繪畫基本功訓練和積累創(chuàng)作素材的手段,而忽視了它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獨立存在價值。我們知道不少畫家,他們在運用速寫這一形式表現對象的同時,充分發(fā)揮了主體創(chuàng)造的精神,抒發(fā)了激情和意興,深化了審美感受,使速寫成為可供觀眾品位欣賞,即便拋開所表現的內容,仍具有獨立存在價值的藝術品。古今中外有不少有成就的藝術大師,盡管他們已創(chuàng)作出若干不朽佳作,但他們?yōu)榱朔乐顾囆g靈氣的退化,藝術感覺的麻木,仍然在孜孜不倦的把速寫做為自己藝術實踐的試驗場。他們通過不間斷地速寫,企圖使自己永遠處于一種藝術體驗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氛圍中,他們默默地尋求和認識自身的優(yōu)勢,探索自己的藝術風格,更新自己的表現手法,其中許多人把速寫一直持續(xù)到自己藝術生涯的終結。
法國印象派畫家德加,頑強的按照自己的意志探索著自己的表現形式。當他找到了表達自己獨特心境的生活體裁后,就一直堅持在浴室和舞蹈排練場,刻劃各種不同環(huán)境氣氛中變化著的浴女和舞女,探索著與之相應的技法語言。他的速寫同樣具有和他的油畫那樣的藝術價值。
馬蒂斯、畢加索這兩個開創(chuàng)型的藝術大師,他們并非憑空臆造(他們主張的)“有意味的形式”,他們不間斷地畫人物速寫,他們力求線條更簡潔、洗煉。尤其是才華橫溢的畢加索,在速寫中發(fā)揮了他神奇般的想象力。至今他的一頁頁好似隨意勾描的速寫和草圖都被視為藝術珍品成為人類的寶貴財富。
綜上所述,速寫在美術教學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手段都無法替代的,是美術基礎訓練的一種手段,我們應該更多地把速寫貫穿到寫生實踐中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和學習。
[1] 孫建平.速寫基礎入門[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2] 錢貴蓀.速寫起步[M].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1993.
[3] 司徒偉儒.關于中學美術速寫的教學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1,(11).
[4] 芮君平.淺議速寫在美術高考專業(yè)教學中的重要性[J].美術教育研究, 2011,(12).
[5] 鄒鋒.淺談速寫學習中的認識誤區(qū)[J].藝術教育,2010,(6).
[6] 孫瑤.速寫的藝術價值定位[J].大眾文藝,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