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燕 王文進 張峰豪 張翠霞 王惠林
(1上海市寶山區(qū)蔬菜科學技術推廣站 200443; 2上海田仔蔬果專業(yè)合作社)
近年來,隨著上海市寶山區(qū)蔬菜生產(chǎn)規(guī)?;陌l(fā)展,一些管理相對簡單、生產(chǎn)成本較低、市場效益較高的蔬菜品種得到了重視,如馬鈴薯、西蘭花、紫甘藍等。特別是春季大棚地膜栽培馬鈴薯,通過開展相關的試驗示范以及生產(chǎn)中的推廣應用,已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優(yōu)質(zhì)高效的無公害栽培技術,現(xiàn)介紹如下。
春季大棚栽培主要選用荷蘭7號品種。種薯要選擇無病、表面光滑、芽眼明顯的較大薯塊,以重100g左右的薯塊為宜。
產(chǎn)地環(huán)境應符合無公害蔬菜生產(chǎn)要求。選擇3年內(nèi)未種過馬鈴薯和其他茄科作物,土地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質(zhì)疏松深厚的地塊。
提早翻耕曬白土壤,耕深25cm左右,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3000kg、45%三元復合肥25~30kg作基肥。播種前,再淺耙1次,然后筑成寬(連溝)1.2m的深溝高畦,每畦開2條10~15cm深的播種溝。6m寬大棚筑5畦。
種薯需切塊,切塊時保證每塊都有芽眼,并做到大小一致。將切好的薯塊攤開,在陽光下晾曬2d或用草木灰拌種。切薯刀用高錳酸鉀消毒。
大棚栽培(覆蓋地膜)播種期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每667m2播種量為150~200kg,條播,行距60cm、株距25~30cm,播后覆土并蓋地膜。在覆蓋地膜前最好噴灑除草劑,每667m2需33%施田補乳油100~125mL兌水40~50kg,以利消滅雜草。
馬鈴薯出苗后及時破膜,使幼苗外露,提高光合作用。但洞口不宜過大,以利于保溫保濕。
出苗前大棚應注意保溫。當溫度低時,要在大棚內(nèi)扣中棚或小環(huán)棚。出苗后,在保溫的同時也要注意通風降濕。3月份以后,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應注意加大通風量。
馬鈴薯在結薯以后,需要較多的水分,在干旱情況下可適當澆灌。封行前,噴施獅馬紅葉面肥(高鉀)600倍液,共噴3次,第1次在株高約30cm時,以后每10d左右噴1次。由于采用地膜栽培,一般不需松土、培土、除草。
馬鈴薯蟲害主要有小地老虎、蚜蟲、茶黃螨等。小地老虎可用2.2%甲維鹽微乳劑(三令)2500~3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可選用25%噻蟲嗪水分散顆粒劑(阿克泰)2500~3000倍液、36%啶蟲脒水分散粒劑(更猛)5000~6000倍液噴霧防治;茶黃螨可用3%甲維鹽微乳劑(奧翔)2500~3000倍液噴霧防治。
馬鈴薯病害主要有晚疫病,可選用250g/L嘧菌酯懸浮劑 (阿米西達)1000~1500倍液、52.5%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 (抑快凈)2000~3000倍液防治,連續(xù)噴2~3次,每7~10d噴1次。
春季大棚栽培馬鈴薯,在4月上旬即可采收上市,一般每667m2產(chǎn)量1500~2000kg,產(chǎn)值3000~4000元。采收應選擇晴天進行。采收后,將薯塊裝入紙箱,放到蔭涼通風的室內(nèi)或蔭棚下預貯,避免陽光照射,加強通風。馬鈴薯按大、中、小分級存放、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