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 麗
(湖北科技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北 咸寧 437005)
淺析《水中人》的語篇銜接手段及其功能*
衛(wèi) 麗
(湖北科技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北 咸寧 437005)
語篇銜接手段是組句成篇,實現語篇銜接的重要手段。本文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理論角度出發(fā),分析精讀教材中《水中人》所體現的語篇銜接手段,探討銜接手段在精讀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及作用。
語篇;銜接手段;《水中人》
語篇是—個語義單位,是由一個小句或小句復合體組成的語義連貫的一個整體。語篇的特點就是連貫,它構成一個整體,而對連貫作出重要貢獻的是銜接(Halliday&Hasan,1985)。銜接和語篇一樣,也是一個語義概念,它指的是語篇中各語言成分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或者說是語篇中一個成分與另一個成分可以與之相互解釋的成分之間的關系。當語篇中一個成分的含義依賴于另一個成分的解釋時,便產生了銜接關系 (胡壯麟,2003:151)。銜接的手段主要有五種:(1)照應(reference);(2)省略(ellipsis);(3)替代(substitution);(4)連接(conjunction);(5)詞匯銜接(lexical cohesion)。在精讀課堂教學中運用語法和詞匯的銜接手段對語篇進行分析是必要的。為了幫助學生對英語語篇銜接手段有更好的認識及提高其運用能力,本文以現代大學英語精讀2的第四課《水中人》(The Man in the Water)為例,分析解釋英語學習中語篇銜接手段的功能和作用。
《水中人》講述了1982年發(fā)生在華盛頓特區(qū)波托馬克河上空的一次空難。這次事故中有四位公認的英雄,其中有三位幸存下來給人們講述他們的英雄事跡。但第四位英雄,雖然全國上下為之動容,卻永遠沉了下去,成為無名英雄。他不斷地將繩索和救生圈拋給別人,自己卻失去了生還的時間和機會。文章不但描寫了故事中的好人好事,而且抒發(fā)了對善良人性的贊美和感慨。
照應指的是語篇中一個成分作為另一個成分的參照點。即在一個語篇中出現了表達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詞時,則可以用人稱代詞、指示代詞和表達比較的詞(如:another,more,such,than 等)來代替,可以起到照應的作用。照應可分為外指和內指兩種。外指指語篇以外的語義關系,即語篇中某成分的參照點不在語篇內。內指指語篇內的語義關系,即語言成分的參照點在語篇內。
例1:His selflessness was one reason the story held national attention;his anonymity another.
這是文中第四段結尾作者發(fā)表的評論:“水中人”之所以引人關注,原因有兩個——無私和無名。此句中出現了兩處內照應,一是代詞another與上文中的one reason相呼應,此為“反指”,即語言成分的參照物在上文之中;另一個是 one reason the story held national attention,這里one reason的參照點在后面的定語從句中,此為內照應中的“下指”。這種照應關系可以使語篇意義銜接、避免重復。
替代指的是語篇中的某一個成分被替代詞所取代。替代詞的語義要從所替代的成分中去尋找,所以替代詞只是形式。替代可分為名詞性替代、動詞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
例 2:For as long as that man could last,they went at each other,nature and man:the one making no distinctions of good and evil,acting on no principles,offering no lifelines;the other acting wholly on distinctions,principles and,one supposes,on faith.
文章的主題在最后三段得到了強化和突出:在人和自然的較量當中,大自然是無情的,不分好壞;而人是有情的,人性的善良在殘酷的自然面前不可戰(zhàn)勝。例2中作者首先運用內照應中的下指(they指的是后面出現的nature and man)來達到強調的作用,強調對立的雙方是大自然和人類,然后分別用the one代替 nature,the other代替man,用兩個并列的名詞詞組對比突出大自然的殘酷無情和人類的有情有義。這里的替代既避免了重復,實質也是一種強調。
省略是指把語篇中的某個成分去掉,可避免重復,突出新信息,使表達簡練、緊湊、清晰的一種語法手段。由于省略的成分往往可以從上下文中去尋找,因此,省略具有語篇銜接的功能。
例3:Why,then,the shock here?
文中第一段敘述了這次空難的基本情況,而在段末作者用了這樣一個省略的疑問句,這句話的完整形式是:Why was there such a shock here?這里的省略成分不是避免重復,而是和前面的細致描述形成鮮明的對比,可以看到出于事件的嚴肅性,文章的用詞和局勢比較正式,第一段中作者幾乎用的是長句或復合句來進行描述,最后突然用一個簡短的省略句來引出下文,通過省略了不重要的成分已達到突出重要信息的效果,這里突出的是兩個信息,即:Why,the shock,也就是震驚的原因。同時也很自然地銜接了下面的陳述:此次空難震驚全國的理由。
再如上述例2中的并列結構省略了謂語動詞was和定語the story held national attention,這樣的省略方式及省略成分之間的預設關系不但使語篇語義前后銜接,結構更加緊湊。而且避免了重復,使語言表達更簡潔,對仗工整的句式使得信息更容易引起讀者注意,并突出了新信息的傳遞。
語篇中的連接指相鄰句子(群)之間的連接關系。通過運用連接性詞語表達不同成分之間具有何種邏輯關系的手段,從而人們可以了解句子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甚至可以經前句從邏輯上預見后續(xù)句的語義(胡壯麟,1994:92)。
例如4:But the person most responsible for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the disaster is the one known at first simply as“the man in the water.”
例4出現在文中第四段的開頭,第三段記述了三位幸存下來的英雄的英勇事跡,接下來表示轉折關系的連接詞but很自然地把敘述的重心轉移到這位無名英雄的身上。語篇也通過“but”這個連接詞更緊密地銜接。
詞匯銜接主要是通過重復、同義詞和反義詞、詞匯同現等詞匯手段來體現語篇的語義聯(lián)系。
詞匯重復是文中最主要的詞匯銜接方式。詞匯重復這個手段如果運用得當,不但可以發(fā)揮語篇的紐帶作用,而且能夠達到突出主題、加深印象等修辭效果 (胡壯麟,2003:158)。
文中重復使用了“the man in the water”(出現7次)。包括文中的標題在內作者既沒有用“hero”這樣的字眼,也沒有采用水中人的真實姓名 其用意何在 水中人是人們心目中的名符其實的大英雄,作者避免用“hero”而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樸實簡單的代稱“the man in the water”,正是這種簡單的稱呼突出英雄的平凡,也正是這種平凡反襯出他的偉大。不用其真名是為了強調他代表了“Everyman”,成為了人性的化身?!皌he man in the water”的重復出現不但沒讓讀者感到啰嗦累贅,反而體現了突出主題的效果。水中人用善良和愛與自然搏斗,他做了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所以大自然雖然強大,但只要我們像這些英雄一樣,我們人類就不會輸掉搏斗,他展現了人類最偉大的人性。
銜接是一個語義概念,也是語篇功能中的重要概念。根據不同語境,運用語法和詞匯銜接手段,把語言按層次組織并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銜接手段起著凝聚全文的作用,實現語言的交際功能(張德祿,2003:105)。通過對現代大學英語精讀教材中《水中人》的分析,證實了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在分析語篇的廣泛適用性,也說明了這些銜接手段是幫助讀者正確理解、分析語篇的語言特點及主題思想的有效方法。
[1]Halliday.M.A.K.& R.Hasan.Language.Context.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3]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系統(tǒng)功能語法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4]張德祿,劉汝山.語篇連貫與銜接理論的發(fā)展及應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5]徐克容,楊立民.現代大學英語精讀2[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H0-05
A
1006-5342(2012)03-0058-02
201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