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巖,孫 婧
(東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近幾年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研究述評
王鶴巖,孫 婧
(東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本文圍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學者關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產生的歷史淵源、實踐觀的范疇,在哲學史中的地位及其價值意義進行了系統(tǒng)的概括和綜述。并在此基礎上指出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繼續(xù)研究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以及對未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研究前景作出了積極展望。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批判精神
近年來,我國對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研究十分活躍。本文對學者們的主要研究思路和脈絡進行了梳理,并對其研究成果進行了分析,試圖判斷出我國學術界關于實踐觀的研究趨勢。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產生有著深厚的歷史根源。學者們多數都認為,亞里士多德哲學中的實踐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理論起點。亞里士多德認為,實踐的目的不在于對一些事物形成認識和理論,而在于對這些認識和理論的實踐,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1]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對這些研究成果的批判繼承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我們只有把這些研究成果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進行對比研究,才能深入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產生和發(fā)展的邏輯脈絡。[2]當然,也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來源追溯必須深入到馬克思所生活的歷史環(huán)境和時代中去研究和探索,只有如此,才能把握住該理論的精髓,才能使該理論得以傳承和發(fā)展。[3]馬克思所生活的時代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已經得到充分發(fā)展的時代,時代的呼喚使一些富有創(chuàng)見的思想理論噴涌而出,為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產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前提和基礎。
還有的學者認為,探索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產生,必須立足于德國古代哲學??档碌膶嵺`理性與理論理性都屬于理論的范疇,傳統(tǒng)西方哲學的理論應該高于實踐甚至脫離實踐,并指出實踐理性高于理論理性。[4]而謝林把實踐范疇與歷史哲學結合在一起了。黑格爾認為實踐理性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的現實性,實踐理性高于認識。當然,認識是否具有客觀真理性,必須通過實踐來確證,也就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費爾巴哈認為,“關于存在的問題,正是一個實踐問題,一個涉及我們存在的問題,一個關于死的問題。”[5]費爾巴哈反對脫離生活實踐的純粹思辨性理論,而主張理論應植根于實踐這個現實基礎。費爾巴哈哲學成為德國古典哲學向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飛躍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些學者認為,實踐就是主體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生產活動,他們認為,“實踐并不是真正從人的方面、主體能動活動方面來理解的,而是僅被理解為主體和客體、人和外部世界之間的一種純粹的物質變換活動,甚至被理解為單純的外在形態(tài)上的物理操作活動或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活動。”[6]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指出了物質生產實踐的過程,即“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盵7]另外一些學者則注重從實踐的主體性出發(fā)來研究實踐的范疇,認為實踐是人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并且是只有在意識指導下才能進行的活動。實踐的主體性主要表現為能動性、自覺性、選擇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社會歷史性等等。實踐是思想和活動相結合的產物。這也是人類活動在本質上與動物的無意識活動相區(qū)別的重要因素。人類的活動不僅僅是生產實踐,還必須注重實踐的主體性作用。[8]人的主體性的確對實踐有指導性作用,然而,實踐不是人們在其頭腦中的想象活動,而是有著客觀的感性基礎,是對象化的活動。所以,實踐的主體性本質上應該是能動性和受動性的統(tǒng)一。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實踐既不是人的純主觀性的精神活動,也不是人的純客觀性的物質活動,而是人的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統(tǒng)一。[9]實踐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對象性活動,是主觀見之客觀的人類特有現象。其中物質是前提,而精神僅是實踐的一個內在因素。因此,這種觀點認為,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活動,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活動。實踐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體的主觀世界。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如果只把物質性的改造活動視為實踐活動,就把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排除在實踐之外了;如果只從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來理解實踐,而忽略了主體和主體之間的關系,就使實踐的理解具有了片面性。從人類歷史發(fā)展階段上考察,人類實踐活動最初的形式是物質生產,但這其中蘊含著人類的認識活動,因為“思想、觀念、意識的產生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盵10]所以,人的物質生產活動與人的認識活動是同一的。因此,我們應該從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以及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去把握實踐范疇。
一些觀點認為,實踐觀的提出使認識論產生了重大的變革,即從直觀的反映論轉變成為實踐的反映論。認識論有了科學實踐觀,不再是費爾巴哈講的“鏡面反映論”,而是以實踐為基點,用全新的理論去展現人類認識活動的整個過程?;蛘呶覀兛梢哉f,科學的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qū)別于一切舊哲學的原則界限。[11]舊唯物主義只是將客觀世界理解成純粹的客體,視為是和人的主觀活動無關的自然界,而唯心主義則是將客觀世界理解成為由主觀精神而產生的東西。馬克思認為通過人的實踐活動對于客觀世界的理解,必須通過實踐這一中介,批判地繼承了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實踐觀,創(chuàng)立了新的實踐觀,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相統(tǒng)一的新的實踐唯物主義。
另一些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提出使哲學重心出現了轉移,即從“抽象的世界”轉移到“屬人的世界”。換句話說,是從“哲學思維方式的變革”的角度來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觀。[12]馬克思主義哲學開辟了一種全新的哲學思維方式,以人的現實的感性活動為基礎去辯證的認識世界,是現實、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是辯證的而不是直觀的認識自然界和人本身。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這個新的世界觀的提出克服了舊哲學的許多缺陷,也成為哲學史上的一次劃時代的偉大變革。所以,科學的實踐觀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靈魂,也是全面認識和理解新的實踐唯物主義哲學的關鍵。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提出實現了哲學功能的轉變。以往的哲學只是在理論上去解釋世界,而沒有從人類實踐出發(fā)能動的去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對哲學史中的主體和客體問題的科學統(tǒng)一。[13]舊哲學只是重視從理論上認識世界,沒有看到如何用哲學去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則是開啟了將實踐活動視為現實世界產生的基礎?,F實世界必須要用實踐的觀點來認識和改造,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好地把握它??v觀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發(fā)展歷程,直到《關于費爾巴哈提綱》的問世,馬克思實踐觀才算真正成熟,這種新哲學思維方式才真正得以確立,它標志著馬克思新哲學的誕生,同時也開啟了人類哲學思維的新視野、新境界。
1.在研究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時將重點放在它的當代價值問題上。認為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有助于形成和諧的思維方式,它重視生產實踐、交往實踐、人的實踐與自然界的和諧發(fā)展。[14]人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要用和諧的思維理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就必須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此同時,人們在進行生產實踐、交往實踐的過程中也會逐漸注重人文關懷,注重對于人的生存環(huán)境及人類本身的關懷。
2.從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功能出發(fā)闡述它的現實意義。實踐具有兩大社會功能:第一,具有創(chuàng)造客體價值的功能。一般而言,人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出了人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價值成果,從本質上而言這些都是社會實踐的產物。第二,實踐還有優(yōu)化主體的功能。人的實踐活動不僅僅改造了客體,與此同時還改造了主體,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15]
3.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當代價值意義應該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來闡述?!榜R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范疇作為自己理論體系的核心。這也表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立異常深刻的歷史意義,即通過實踐追求人的徹底解放和全面發(fā)展已經上升成為歷史的主要課題。”[16]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取得的各項成就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指導。
從總體上看,近年來關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研究,無論是在理論層面的文本研究,還是在實際問題的探索方面,都在不斷向前推進,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的特點。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研究與爭論,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研究方法的反思,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與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比較,使得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研究層次不斷得到提升。
但是研究過程中也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注意。首先,馬克思實踐觀的人文關懷注重揭示馬克思實踐觀以及馬克思對于人的生存發(fā)展的研究,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具體地、深入地探索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及其本質與人文精神之間的內在關系。其次,學會把握馬克思和恩格斯以后的西方哲學家,尤其是西方馬克思主義關于實踐思想的研究。最后,對于實踐在人的生存與發(fā)展中的作用方面仍需進一步的理論闡發(fā)。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在實踐的根本特性研究過程中更多地探索如何更好地改變世界而非解釋世界。
要更好地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于實踐的指導作用,就必須繼續(xù)拓展新的視域,進而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進行進一步深入的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正在向人的生存的本質性文化精神回歸,回到反思的批判的文化精神狀態(tài)。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則是現代社會自我批判的最深刻的反映。隨著我們對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進一步研究,必將會在更廣闊的視域內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及其當代價值,從而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注入新鮮的血液。
[1]苗力田.亞里士多德全集(八)[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232.
[2]王文慧等.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歷史源頭[J].世紀橋,2011,(7).
[3]蘭明.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再理解[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
[4]刁隆信.論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與德國古典哲學實踐觀的內在聯(lián)系和本質區(qū)別[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8,(4).
[5]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讀(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196.
[6]董武清.關于實踐的本質及其深層含義[J].教學與研究,1993,(2).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1-202.
[8]白兵學等.關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若干思考[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3).
[9]胡曉鶴.馬克思哲學的實踐概念解析[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5,(1).
[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0.
[11]陸秋林.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再認識[J].南京農專學報,1998,(3).
[12]高清海.馬克思主義哲學觀變革及其當代意義[J].天津社會科學,2001,(5).
[13]李滿枝.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在哲學史中的地位[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999,(4).
[14]馬紅梅.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再認識[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06,(1).
[15]劉海霞.淺析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當代意義[J].社會縱橫,2010.
[16]陶富源.實踐主導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劉金友〕
A81
A
1002-2341(2012)05-0047-03
2012-09-17
黑龍江省研究生創(chuàng)新科研項目《文化哲學視域下馬克思實踐觀的當代性研究》;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羅蒂后哲學文化觀與馬克思實踐哲學的關系研究》(項目編號:12522017)的階段性成果
王鶴巖(1971-),女,黑龍江通河人,教授,哲學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現代西方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