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語篇連貫的認知關聯(lián)與翻譯

2012-08-15 00:52:23梅忠波
關鍵詞:連貫顯性語篇

梅忠波

(東華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撫州 344000)

語篇是言語交際中傳遞信息的載體[1],連貫是語篇的一個重要的特征。Beaugrande&Dressler認為,連貫指的是語篇世界(即潛藏于表層語篇背后的語義網(wǎng)絡,由概念和關系組成)組成成分相互影響和關聯(lián)的方式。他們指出,語篇本身沒有什么意義,而是依靠語篇所描述的知識與人們頭腦中存儲的世界知識的相互作用才有意義[2]。由此可見,連貫是語篇使用者之間認知過程的結果。

趙艷芳認為,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遵循這樣一個基本規(guī)律,既以已有的相關認知語境為基礎來認識新事物,獲取新信息,進而改變已有的認知語境,從而又為下一個認知活動做準備[3]。Sperber和Wilson正是根據(jù)認知這一特點提出了“關聯(lián)理論”[4]。Sperber和 Wilson將言語交際視為交際雙方的一種“明示——推理”過程,即尋求最佳相關性的認知活動,以足夠的處理努力獲取最佳的語境效果。語篇連貫的關聯(lián)性主要體現(xiàn)在:1)句子(語段)之間的認知語境相關;2)句子(語段)之間的命題內容相關[5]。運用關聯(lián)論,人們可以對一些由于缺乏銜接手段或違背合作原則而表面上不連貫的話語做出連貫的解釋。因此,筆者認為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可以借鑒關聯(lián)理論,認真尋求源語認知語境和譯語認知語境之間的最佳關聯(lián),在譯文中對其進行重構,實現(xiàn)譯文的連貫。

1 語篇連貫與認知關聯(lián)

1.1 連貫的顯明性與隱含性

連貫的實現(xiàn)具有兩大特征:一是由語篇銜接手段等語言形式幫助實現(xiàn)的顯性連貫,另外一個是主要由語篇銜接手段之外的語言或非語言因素幫助實現(xiàn)的隱性連貫。幫助實現(xiàn)顯性連貫的銜接手段包括照應、替代、省略、連接等語法手段以及重復、同義、上下義和搭配等詞匯手段,屬于語篇表層結構上的銜接手段。Halliday&Hasan認為,銜接是一語義關系?!爱斦Z篇中的某一語言成份的解釋需要依賴另一語言成分時便產生了銜接關系”[6]。銜接所產生的語義聯(lián)系和期待推動讀者在語篇中尋找話語的連貫,因此,銜接對語篇連貫有直接的標示作用。語篇中的銜接手段是語篇連貫實現(xiàn)的顯性手段之一,有助于讀者對文本連貫的解讀,因為它通過建立詞、句間的約束關系使語義關系顯性化[7]。顯性銜接使語篇中句與句之間的語義關系清晰,其語篇形式標記明顯,是構成語篇的有形網(wǎng)絡。對具有顯性銜接的語篇,讀者利用語言知識就能識別語篇的連貫。例如:

例1:.“Perhaps I can get a guide among your lads,and he might stay at the Grange till morning –could you spare me one?”(E.Bronte:Wuthering Heights)

上例中,通過指稱照應詞“he”、替代關系“one”以及連接詞“and”等語法手段構成的銜接鏈,實現(xiàn)了顯性連貫。

例2:接連下了幾天雨,一陣冷風吹得光禿的樹枝呼呼地響。雨后的陽光格外的明媚,強烈的光束直射進這長長的長廊,冷風也呼嘯著迎面吹來。傅家杰倍加小心地攙著妻子,迎著朝陽和寒風朝前走去。(諶容:《人到中年》)

在例2中,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到通過重復、同義和上下義關系等構成的兩條銜接鏈,即“冷風——冷風——寒風”和“陽光——光束——朝陽”,這兩條詞匯銜接鏈有效地將語篇編織成一個連貫的整體。

然而,語篇的連貫性并非都是由顯性的銜接手段表現(xiàn)出來,缺乏顯性銜接手段的語篇比比皆是,這種不含顯性標記、缺乏顯性銜接手段的連貫屬于隱性連貫。隱含性連貫采用非詞匯語法的手段間接地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與交際雙方的心理認知過程聯(lián)系緊密,通過隱含于字里行間的各種語義、邏輯關系以及語境因素實現(xiàn)連貫,是形成語篇連貫的無形網(wǎng)絡,屬語篇深層心理上的連貫。語篇中句與句之間的語義關系含而不露,必須借助交際雙方的認知語境因素,百科知識和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進行推導才能獲得。如:

例 3:I came,I saw,I conquered.(Julius Caesar)

在上例中,雖然沒有連接成分,但我們可以從例句中事件發(fā)生的實際順序,推導出語篇的連貫性。

1.2 連貫與認知關聯(lián)

Sperber&Wilson的關聯(lián)理論是一種有關人類交際與話語理解的認知理論,它把人類交際活動歸屬為認知活動,認為言語交際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關聯(lián)理論把語言交際看做是一個明示——推理過程。明示是指說話者明確無誤地表達交際意圖的過程。在說話人的交際意圖中又含有說話人的信息意圖,這些意圖需由聽話人自己來理解和把握。推理就是聽話人在說話人通過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和語境(或語境假設)之間,按照關聯(lián)原則推導出說者的交際意圖的過程。聽話人結合邏輯信息、百科信息、詞語信息(各語境因素)和新接收的信息進行推導,找出適當?shù)恼Z境假設(即新舊信息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產生語境效果。

關聯(lián)理論從認知語言學角度提出語言交際是按一定的推理思維規(guī)律進行的認知活動,認為人類的認知以最大關聯(lián)為取向,而語言交際則以最佳關聯(lián)為取向。根據(jù)關聯(lián)原則,任何一個交際行為都包含最佳相關性的假定或期待,聽話人或讀者總是以足夠的認知努力來獲得最佳的語境效果,并以此推導說話者或作者的交際意圖。

關聯(lián)理論認為,人們在言語交際活動中遵循的一個原則是:說話人希望能以盡量少的努力生成能產生充分語境效果的話語,聽話人則希望付出盡量少的代價或努力獲得最充分的語境效果。因此,在處理話語中蘊含的最佳關聯(lián)時,需要借助特定的認知效果作為補償。說話人必須對聽話人的推理能力、語境資源等進行判斷和評估,從而確定話語的明晰程度。一般情況下,話語或語篇越直接明晰,聽話人或讀者在理解時費力就越少,同時也越不易產生誤解。具有明晰特征的銜接手段有助于實現(xiàn)語篇內部命題之間的最佳關聯(lián),成為聽話人或讀者處理話語或語篇時的認知引導,從而減輕處理話語或語篇的負擔,有助于話語或語篇的連貫。對于缺少銜接手段的隱性連貫語篇,聽話人或讀者需要借助認知語境,通過已掌握的認知語境來挖掘語篇深層含義,獲取語篇內部的隱性關聯(lián),通過最佳關聯(lián)對隱含意義進行合理的推理,推斷出說話者的交際意圖,推導語篇的深層含義,獲取語篇連貫。

從關聯(lián)角度來看,連貫是為了獲得最佳關聯(lián)的認知心理過程。在語篇分析中,無論是有形語義網(wǎng)絡中由銜接手段構成的顯性連貫還是無形語義網(wǎng)絡中無銜接手段的隱性連貫都離不開語境的作用。在交際過程中,要想確定說話者或作者的真實意圖,聽者或讀者必須尋找話語與語境之間的最佳關聯(lián),再根據(jù)認知語境,通過對交際雙方共有知識概念表征進行演繹推理,使話語或語篇的隱含意義明確化。因此,語篇連貫的獲得是以認知語境為前提,通過明示過程及演繹推理,完成對語篇語境含義推導的過程。連貫的實現(xiàn)取決于話語中的最佳關聯(lián),如果一個話語或語篇在交際中能夠形成最佳關聯(lián),那么它就是連貫的,它有可能在形式上表現(xiàn)為具有語篇銜接標記的顯性連貫,也可能表現(xiàn)為沒有任何語言銜接手段支撐的隱性連貫。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語篇連貫與認知關聯(lián)有密切的關系?!罢Z篇連貫產生于語篇發(fā)出者和接受者對話語關聯(lián)性的尋求,只要關聯(lián)實現(xiàn)了,語言之間也就連貫了?!保?]

2 語篇連貫的認知關聯(lián)與翻譯

翻譯從本質上講是一種交際行為。譯者首先要以讀者的身份與原文作者進行交際,尋找最佳關聯(lián),推斷出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獲得原文連貫性的理解,然后以譯文作者的身份與譯文讀者交際,把從原文中所獲得的關聯(lián)與連貫性以及原文的交際意圖傳遞給譯文讀者。在翻譯交際活動中,譯者必須具有關聯(lián)意識,從認知關聯(lián)角度發(fā)現(xiàn)源語語篇中體現(xiàn)原作者思路的連貫性,然后依據(jù)與目的語的關聯(lián)原則,在譯語語篇中將連貫再現(xiàn)出來。

2.1 關聯(lián)意識與原文連貫的識解

譯文語篇的連貫首先有賴于譯者對原語語篇連貫結構的認知。原文作者在創(chuàng)作原文語篇時,會對原文的預期讀者的文化、歷史及社會背景進行預測,通過預設讀者的認知能力及語境信息獲取能力來決定其話語的量或明晰度,使生成的語篇具有顯性或隱性連貫。譯者首先作為原文的讀者,必須通過自己的語言、文化知識、社會背景知識以及語境等去分析和把握原語語篇中各組成部分的意義關聯(lián),識解語篇的連貫結構。認知和獲取原文連貫的過程能否成功,取決于譯者的認知能力和語用知識及其關聯(lián)意識是否能最大限度地達到原文作者所期待的理想讀者的水平。一般說來,如果譯者和原文作者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他的認知知識與原文作者的認知知識趨同,他就能夠較順利地認知語篇的連貫結構。如果譯者和原文作者屬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那么譯者就必須依靠自已的異域文化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通過分析原語語篇中的各種銜接和連貫機制利用關聯(lián)與推理,將原語篇表層意義與可能隱含的認知信息加以綜合,結合語境假設及語用分析,尋求語篇組成成分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獲取最佳關聯(lián),識解原語語篇的連貫。在這一識解過程中,語篇中的顯性連貫機制由于其語篇各個組成成分間的銜接網(wǎng)絡清晰,關聯(lián)性強,譯者所需的處理努力或者認知努力較小,較容易識解。對于那些含有隱性連貫的語篇,譯者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需要借助于邏輯信息、百科知識和詞匯信息對原著作者的意義和意圖進行推理,并結合語境尋找最佳關聯(lián),獲得語篇連貫的解讀。

對連貫性的識別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譯者必須保持積極的關聯(lián)意識,綜合分析語篇中各種顯性及隱含的信息,尋求語篇各個組成成分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獲取最佳關聯(lián),才能正確把握原語語篇中的連貫要素,準確理解原文內涵及作者的交際意圖,為譯文連貫的重構奠定基礎。

2.2 關聯(lián)意識與譯文連貫的重構

在獲取原語語篇中的各種關聯(lián)與連貫解讀后,譯者的角色由原文讀者轉變成譯文作者,此時譯者需要對他預期的譯文讀者的固有知識和認知推理能力作出適當?shù)墓罍y,從而選擇適當?shù)淖g文,努力使原文作者的意圖與譯文讀者的閱讀感受相吻合。這一過程能否成功取決于譯者對譯文讀者的關聯(lián)意識和認知推理能力的預測是否準確,取決于譯者對目標語連貫規(guī)范的認知能力和目標語連貫的構建能力。

在重構顯性連貫時,因為其關聯(lián)度強,所需處理的努力小,只需在兩種語言之間進行適當?shù)恼Z碼轉換。例如:

例4:在北京的南城,有一條明溝,叫做龍須溝。多么美的名字啊!可是,實際上,那是一條最臭的水溝。溝的兩岸密匝匝地住滿了勞動人民,終年呼吸著使人惡心的臭氣。多少年了,這條溝沒人修理過,因為這里是平民窟。(老舍:《龍須溝》)

譯文:In the south of Beijing,there was an open ditch known as Dragon Beard Ditch.What a fascinating name!However,it was actually a most stinking ditch.Cluster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tch were broken-down shanties where the labouring people lived in a foul,nauseating atmosphere all the year round.Yet for many years nothing was done to this ditch,as it only ran through a slum area.

(呂瑞昌等:《漢英翻譯教程》)

例4中,原文中的顯性銜接手段有兩類,一類是由五個重復出現(xiàn)的“溝”構成的詞匯銜接,另一類是由邏輯連接詞“可是”、“實際上”和“因為”構成的連接關系。在對應的英語譯文中,譯者通過語碼轉換,利用五個ditch構成了詞匯銜接鏈,由“however”、“actually”和“as”再現(xiàn)了邏輯連接關系,在譯文中構建了與原文對應的顯性連貫。

在重構隱性連貫時,譯者需要對原語和目的語進行對比分析。既要尊重原文作者的寫作意圖,又要考慮目的語的特點,兼顧譯文讀者的可接受性,符合譯文讀者的期待。例如:

例5:燕子去了,(但是)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但是)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但是)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朱自清《匆匆》)

譯文:Swallows may have gone,but there’s a time of return;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but there’s a time of re- greening;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Now,you the wise,tell me,why should our days leave us,never to return?(朱純深譯)

例5中,原文含有三個表示轉折的隱性關聯(lián)詞“但是”,在譯文中被譯為顯性轉折連詞“but”,這樣處理是由于因為兩種語言連貫差異所決定的。漢語重意合,連接成分“盡在不言中”,句群組合講求流灑鋪排,疏放迭進。英語屬形合,具有實在意義的連接成分一般不能省略,句群講求環(huán)環(huán)相扣,嚴密緊湊[9]。經過譯者將原文的隱性連貫調整為譯文的顯性連貫,譯文更加符合目的語讀者的期待。

3 結語

翻譯這一交際活動所處理的對象是語篇,而連貫是語篇的基本特征。語篇的連貫是交際雙方相互理解的前提。連貫是人們尋求關聯(lián)性的必然結果,關聯(lián)則是語篇連貫的內在本質。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必須要有強烈的關聯(lián)意識,在原文中認真尋找最佳關聯(lián)性,判斷出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對原文獲得連貫性的理解,然后運用關聯(lián)原則,在目的語中進行連貫重構。譯者既要尊重原作者的寫作意圖,與原文關聯(lián)和連貫,又要兼顧目的語的連貫規(guī)范,考慮譯文讀者的可接受性。為了避免譯文晦澀難懂或語句不通,譯者需要在目的語中作適當?shù)淖兺ㄅc調整以符合讀者的期望[10],讓譯文讀者獲得符合其認知范圍、可接受的連貫語篇。

[1]Van Dijk,T.A.Text and Context:Explorations in the Pragmatics of Discourse[M].London:Longman,1977.

[2] Beaugrande,R.de,and W.Dressler.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81:4-6.

[3]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174.

[4]Sperber,D.& 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1995.

[5]Blakemore,D.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Connectiv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6]Halliday,M.A.K.&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4.

[7]徐玉臣.語篇銜接與心理連貫[J].山東外語教學,2003(3):12-16.

[8]成祖堰,劉文紅.語篇連貫的關聯(lián)性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7(4):154-156.

[9]邵志洪.漢英對比翻譯導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17.

[10]梅忠波.語篇翻譯與文化語境規(guī)約[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344-347.

猜你喜歡
連貫顯性語篇
語意巧連貫,舊“貌”換新“顏”——從“八省聯(lián)考”卷探析高考語意連貫題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銜接連貫題的復習備考注意點
顯性激勵與隱性激勵對管理績效的影響
消費導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31
將句子寫連貫
社會權顯性入憲之思考
顯性的寫作,隱性的積累——淺談學生寫作動力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
中學語文(2015年27期)2015-03-01 03:53:28
意識形態(tài)教育中的顯性灌輸與隱性滲透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
語篇特征探析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2
巴中市| 东台市| 华坪县| 伊宁县| 永宁县| 巴中市| 江阴市| 普定县| 额尔古纳市| 城市| 新沂市| 尉犁县| 大连市| 灵川县| 安康市| 镇宁| 时尚| 高台县| 隆德县| 哈巴河县| 博野县| 嘉善县| 阿拉善左旗| 乐安县| 绍兴市| 文安县| 石河子市| 仲巴县| 云阳县| 磐安县| 遵义县| 北票市| 桐庐县| 比如县| 松原市| 昭平县| 宜兰市| 梅河口市| 高淳县| 浦城县|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