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娟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上海文壇,張愛玲以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蜚聲文壇,成為淪陷區(qū)一顆耀眼的明星,旅美學者夏志清稱她為“中國最優(yōu)秀最重要的作家,中國文壇上獨一無二的人物”。[1]張愛玲處在時代的亂世之中,親歷家族的興亡,再加上母親在不幸婚姻中遭受的創(chuàng)傷和苦痛,父母離婚家庭破碎給她帶來的不幸,這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悲涼的成長經歷對張愛玲的個性心理及價值觀念產生了獨特的影響。張愛玲把關注的視角落在了各類女性的生存層面上,從她們的生存環(huán)境、生存狀態(tài)、生命意識出發(fā),以一個女性作家獨特的心理視角和敏銳的洞察力,用凄艷的筆調、奇詭的意象,塑造了眾多類型迥異的女性形象。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述:
女作家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比如李清照、朱淑真等人,但她們的創(chuàng)作還僅僅處于一種自發(fā)狀態(tài),她們的才華受到了男性文化的制約,沒有能夠張揚自己的女性意識,更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女性話語。蘇青認為“她們也是代男人立言的,因為她們讀的是男人的書,用的是男人所創(chuàng)造的文字呀,置身在從前的男人的社會中,女子是無法說出她們自己所要說的話的?!保?]
在中國的封建傳統(tǒng)意識中,女性的地位是卑微的,女人始終受制于父權的統(tǒng)治,以男性為中心。人們往往是站在男性的角度來看待女性的,而女性也往往以男性的看法作為自己的看法。直至“五四”新文化運動,現(xiàn)代意義上的女性文學才終于從男性文化的壓迫中覺醒過來。丁玲、凌淑華、蘇雪林等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大量作品表達了女性追求婚姻自主、婦女解放的新思想,與她們所努力塑造的“新時代女性”不同,張愛玲大多在寫“舊女性”,尤其是“新女性”表象下的舊女性,她們往往自造心獄,逼迫自己成為男性的“女奴”。這些女性受過高等教育,甚至留過洋,但她們與舊女性的思想觀念并無多大差別。張愛玲在她的小說中把女性深層的傳統(tǒng)意識作了全面自覺的曝光,揭示出這些女性人物的矛盾、壓抑和自我沖突的深層面貌,讓我們看到女性的心里痼疾是多么的頑固和持久。早已沒有了五四時期娜拉初入中國籍時的狂熱,張愛玲只是以她一貫的作風和表達方式將娜拉的出走僅僅比喻成一個“瀟灑蒼涼的手勢”,而出走的結果卻是:“走!走到樓上去!——開飯的時候,一聲呼喚,她們就會下來的”。所以張愛玲筆下的人物,照她自己的說法,“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只會“走到樓上去”,不會有更大的瘋狂。但換一個角度來看,她們卻有著非常徹底的面目——她們堅持著走上樓去,毫不猶豫,并費盡一切心機換取開飯時候的那一聲呼喚。[3]
張愛玲相信“在任何文化階段中,女人還是女人”(《談女人》),女性來自原始的元氣,并沒有被高度文明社會所斫傷。因為她筆下的女主人公大多富有行動的目的和冒險的精神,而非無目的地順從擺布,她們有心計、有目的地爭取著自己最大的利益和前途。盡管在父權社會中困難重重,但她們的強悍、執(zhí)著、倔強卻是不可小視的,這是女人自己的力量:“女人常常被視為野蠻、原始性。人類馴服了飛禽走獸,獨獨不能徹底馴服女人”(《談女人》)。就連孔子不也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嗎?女人是個大麻煩,難以馴服,麻煩得讓圣人撓頭??烧驹谂缘牧錾?,這何嘗不是一種男權意識的哀嘆?正是這些女人,在野蠻、原始性與現(xiàn)代精神間建立了一種聯(lián)系。從曹禺的劇作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代表原始生命力、敢愛敢恨的大多是女性:蘩漪、花金子??梢姡吮臼怯兄渑娴纳盍Φ?,更具有原初的生命形態(tài),是更為放恣的生命??蔀槭裁磁詤s一直被視為低人一等的“第二性”?盡管父權的威嚴在這其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更為主要的原因恐怕還在于女性自身。張愛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女人當初之所以被征服,成為父系宗法社會的奴隸,是因為體力比不上男子。但是男子的體力也比不上豺狼虎豹,何以在物竟天擇的過程中不曾為禽獸所屈服呢?可見的單怪別人是不行的。”(《談女人》)她以她的小說展示了女人何以成為女奴形象的內心世界及原因。
“女人”是一個永遠也不老的話題,在張愛玲的筆下,女人一貫代表人生安穩(wěn)的一面,這種安穩(wěn)“存在于一切時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說是婦人性。”[4]張愛玲對女性內心傳統(tǒng)意識的深刻而獨特的剖析,塑造了眾多經典的女性形象,延至現(xiàn)代社會仍能找到現(xiàn)實模型,可以說,這是她獨特的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中對女性意識的進化和發(fā)展做出的一個重要貢獻。
愛情對于男女兩性的含義完全不同,拜倫有句話很貼切:“男人的愛情是與男人的生命相依的東西,女人的愛情卻意味著女人的整個生命?!蔽髅伞げǚ抟仓赋觯耗腥藦纳举|上是擁有主權的主體,他們期望女人成為自己生存的一部分,而不是將生命全部浪費在她那里,相反,對于女人,愛情就意味著為主人放棄一切?!八龑⑺娜怏w、感情、行為,體現(xiàn)為對他作為最高價值和現(xiàn)實的崇敬,而將自己貶低為可有可無。于是,愛情成了她的宗教?!保?]
在《沉香屑·第一爐香》中,葛薇龍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人的道德力量始終是有限的,甚至是相當脆弱的。同時,她的經歷也顯示了一般女性的弱點(作者處處強調葛薇龍是一個極普通的上海女孩子):容易沉溺于物質享受,容易爆發(fā)野蠻的熱情,意志薄弱,易受情感支配,缺乏回頭的勇氣。既然女性的自身弱點造成了這樣的悲劇,它豈不是會照常在這個世界上演?當今媒體熱播的電視劇《蝸居》中的郭海藻無疑是現(xiàn)代社會中葛薇龍的一個翻版??梢?,女性自身甘于為奴的傳統(tǒng)意識恐怕才是罪魁禍首。
《色·戒》中,我們也由王佳芝的悲劇看到了女性的另一弱點:她們一旦獲得了愛,便以為什么都可以抓住了,為了心愛的男人,她們可以為之獻出一切。對戀愛中的女性來說,這篇小說不啻是一種警告,也許它被稱為“戒色”更為準確。
《封鎖》中吳翠遠作為張愛玲筆下少有的女知識分子,但知識并沒有使她的生活變得精彩,相反,卻像裝飾品一樣,沉重地掛在她身上,使她失去女性原有的氣息,她掌握了知識,卻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甚至仍按傳統(tǒng)父權社會的標準看待自己:“女子教育也不過是那么一回事”。這里,新與舊的教育并無兩樣,吳翠遠這位所謂“新女性”又如何能跳出如來佛的手心呢?
婚姻是一種保險,是一張長期飯票,眾多女性把婚姻當作唯一的追求目的,女性經濟上的不獨立造成精神上的依附,她們麻木地生活在無愛的婚姻城堡中,生活在男人的影子里。偶爾個別清醒后選擇出走,但社會的壓力經濟的不獨立,讓她們的掙扎與反抗顯得那樣無力和蒼涼,生存問題又最終迫使她們回到城堡中。
在立志要得到婚姻的女性的眼里,愛情是跟在她后面跑的累贅,她來不及等它。因為婚姻是必需品,而愛情只是裝飾品,有愛無愛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有婚姻,盡管追逐婚姻的路上并非風光旖旎,但她們立志要走這條路,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年青的時候》沁西亞是為了婚姻而結婚的。但婚姻并沒有給沁西亞窘迫的生活帶來任何改觀,她的錢還是不夠用,她還得忙著賺錢養(yǎng)家。一般的女性都是為了生存或更好的生存而結婚??汕呶鱽喌幕橐銎接?,而且窮得門當戶對,本以為可以托付的婚姻并沒有給她帶來任何改觀,但至少在精神上她認為自己是有依托的。這也是自古女性潛在的身心歸宿。
《鴻鸞禧》中玉清來自凋落的大戶,以“高尚侍女”的形象嫁入暴發(fā)戶婁家,完成了對婚姻的追逐。女人的青春是換取婚姻的本錢,一旦獲得了生存的保障,她們就如閃亮的銀飾一樣漸漸失去光彩。而對未來的命運,玉清是明了的,心中有著冤屈。在張愛玲的筆下,婁太太對婚姻的記憶同樣有著華美和死亡陰影的交織。也許這意味著無論舊式婚姻還是新式婚姻,對新娘來說都是一座墳墓。顯然,張愛玲對女性進入婚姻的態(tài)度并不樂觀。
《傾城之戀》離婚后的白流蘇也還是有愛情向往的,于是她以結婚為目的,希望以殘剩的青春年華去尋覓些許溫存,求得安穩(wěn)的人生。于是被迫從燃燒過的青春中再提煉出一些光彩來,重新粉妝,以捕捉另一次婚姻。表面上看,流蘇在對婚姻的追逐上,是一個幸運者,而實際上,她女性的自卑和虛榮,使她依然擺脫不了對男人和金錢的依附。又或者,正如范柳原說流蘇的“將婚姻當作長期的賣淫”。她仍舊是個“可憐的女人”,她的失意得意,始終是下賤難堪的。女人總是低的,張愛玲對這點看得很透。
張愛玲筆下年長的女性,她們的婚姻完全靠媒妁之言,沒有戀愛問題,但心態(tài)上永遠不成熟,生命中充滿了失敗、煩惱和為難,縱使有兒有女,也是一路空蕩蕩的一輩子的生活近乎無聊。她們處在一種無法獨立自主的附庸的社會地位上,婚姻名存實亡,靈魂僵硬麻木,除了金錢與名分之外一無所有——包括自己的心。年紀稍輕的一些女性,其婚姻形體盡管各不相同,但卻有共同之處:深陷“圍城”而無力自拔。
是什么使得女性承受“圍城”生活的寂寞與折磨?西蒙·波伏娃注意到私有財產與女性命運的不可分割性,她指出:“女性受到壓迫的根源在于,家庭要恒久存在并保持著世襲財產”(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從來不能成為財產的繼承人,相反,她和牲畜或動產一樣是屬于男人的私產。這意味著女人一無所有,自然,她做人的尊嚴也就蕩然無存,她也必將處于社會的最底層。要在這樣的私有制社會里求生存,女人不得不服從、忍耐,甚至委曲求全。
《金鎖記》中畸形的婚姻在姜家為曹七巧安排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丈夫殘廢,曹七巧的愛欲無法足,自然對家中的三少爺姜季澤產生了情欲。但是,婚姻制度、倫理之道限制了她,也限制了姜季澤,所以她只能是“玻璃匣子里的蝴蝶標本,鮮艷而凄愴”。她已被牢牢地囚禁在無望的婚姻之中。在金錢和情欲的雙重壓力下,七巧的人性受到壓抑,心里開始扭曲。她戴著黃金的枷鎖,劈殺著子女,“他們恨毒了她”,因為她已經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魔鬼,她一生的不幸竟然要有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債,這種人性的扭曲是驚心動魄的??蛇@正是為了高攀而促成婚姻的直接后果,在現(xiàn)代社會里仍不乏此種悲劇。
《半生緣》舞女曼璐結婚后為了維護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犧牲了自己的親生妹妹為自己的丈夫傳宗接代,可見,女性對男權文化的反抗是有限的,如果她的舞女生涯可以視為一種反抗的話。在她的骨子里,依然服從于儒家父權的宗法思想,她幻想著“母以子為貴”,用孩子吊住祝鴻才的心,但事實并非如此,曼楨的犧牲并沒有能夠挽回曼璐破敗齷齪的婚姻。顧曼璐的心靈已被父權文化所腐蝕、扭曲,這是她的又一重“圍城”或牢籠。她掙脫不出來,便成了父權文化的同謀者,成了一只婚姻動物,為了生存,其他的都可以犧牲。
張愛玲的都市女性寫作與“五四”以來典型的女性文學有很大的不同,張愛玲筆下的女性人物,雖然身處五四時期,卻缺乏女性之為“人”的獨立意識,掩蓋不住深層意識中的依附心態(tài),或者成為父權制的犧牲品,或者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父權制幫兇。張愛玲對女性這種奴性意識的展示,揭示出女性自身發(fā)展的阻礙因素。張愛玲的貢獻——正是對女性傳統(tǒng)奴性意識的摧毀與破壞,體現(xiàn)了作者女性本體意識的覺醒。
正如于青所說:“如同丁玲的出現(xiàn),是女性意識覺醒時代的必然一樣,張愛玲的出現(xiàn),也是歷史的必然。誰都不會忘記二十世紀初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令人側目的‘新女性’,然而誰也會在心底對不僅僅是女性文學的狂熱時期的根基的虛弱暗暗搖頭。然而,有一個作家在悄悄地做著許多熱血作家所不曾注意的工作。張愛玲為女性文學掀開了女性心獄充滿瘡痍的一頁,她真實地掀開了黑夜里女性生活的殘酷畫面。在中國作家里,沒有一個人像張愛玲那樣以對女性的深切同情和關注去孜孜于女性凄慘、悲涼的命運的書寫?!保?]因此可以說,在張愛玲筆下的女性角色中,女性意識已經有了某種程度的自覺。
張愛玲獨自承擔起對女性傳統(tǒng)意念中奴性意識的深刻揭露與剖析,若沒有對女性自身傳統(tǒng)意識的根本揚棄和批判,婦女解放只能流于標語口號,停留在表層。從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形象及命運悲劇的分析可得出女人之所以成為依附于男權的女奴的根源在于:自身的卑弱與虛榮導致對物質的貪戀。
張愛玲正是通過對這些“新”“舊”女性中的傳統(tǒng)意識的徹底揭露與透析,通過描寫一個個女性婚戀生活的不幸與她們的不覺悟、不抗爭的悲涼故事,表達了張愛玲對“女奴”靈魂的痛苦拷問和對民族文化心理的痛切反思,使得現(xiàn)代女性對自己的處境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與反省。
客觀來看,張愛玲的女性思想還是有其局限性的:她只破不立,沒有為女性的生存與解放指明方向,沒能為女性新型意識的建構提供新鮮的血液;她不關心政治,體現(xiàn)了極強的個人奮斗思想,卻不能將自己融入民族解放和婦女解放的斗爭之中。盡管這樣,張愛玲仍然通過她的小說及人物為社會提出了一個發(fā)人深省的警示。張愛玲把關懷的視角投注在了不同社會層次和角落的形態(tài)各異的婦女身上,從外界環(huán)境和自身素質揭示了她們命運不舛的原因,為現(xiàn)代女性的生存敲響了警鐘,對女性意識的發(fā)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1]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7:254.
[2]蘇青.我國的女子教育.蘇青文集.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9:112.
[3]劉瑯,桂苓.女性的張愛玲.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5,6:203.
[4]張愛玲.自己的文章.京華出版社,2006:123.
[5]西蒙·波伏娃,著.李強選,譯.第二性.西苑出版社,2004:255-256.
[6]子通,亦清.張愛玲評說六十年.中國華僑出版社,20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