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高峰
計算機病毒一直是計算機用戶和安全專家的心腹大患,雖然計算機反病毒技術不斷更新和發(fā)展,但是仍然不能改變被動滯后的局面,計算機用戶必須不斷應付計算機新病毒的出現(xiàn)?;ヂ?lián)網的普及,更加劇了計算機病毒的泛濫。
1949年,由馮·諾伊曼提出了一種對病毒雛形的概念,但是沒引起人們的絲毫關注。時隔10年,在美國的貝爾實驗室中,這些要領被應用于一種叫做“磁芯大戰(zhàn)”的電游戲中。這個游戲是由貝爾實驗室的三個年輕工程師發(fā)明出來的。該游戲的編寫思路跟病毒的作用差不多,主要思路是:雙方各編寫一個程序,在一臺計算機中注入,這兩個程序在電話系統(tǒng)內相互廝殺,有時他們會放下一些關卡,停下來修復被修改的指令,當它被困時,就復制一次,以便逃離險境,因為它們都存在于計算機的記憶磁芯中,因而得名“磁芯大戰(zhàn)”。在那段時間,計算機都是相對獨立的,沒有聯(lián)網,只是在小范圍傳播。1988年底,才在我國國家統(tǒng)計部門發(fā)現(xiàn)了小球病毒。在后面的時間里,病毒的發(fā)展是越來越快。
病毒是一種比較完美的,精巧嚴謹?shù)拇a,按照嚴格的秩序組織起來,與所在的系統(tǒng)網絡環(huán)境相適應和配合起來,病毒不會通過偶然形成,并且需要有一定的長度,這個基本的長度從概率上來講是不可能通過隨機代碼產生的?,F(xiàn)在流行的病毒是由人為故意編寫的,多數(shù)病毒可以找到作者和產地信息,從大量的統(tǒng)計分析來看,病毒作者主要情況和目的是:一些程序員為了表現(xiàn)自己和證明自己的能力,出于對上司的不滿,為了好奇,為了報復,為了祝賀和求愛,為了得到控制口令等。當然也有因政治、軍事、宗教、民族、專利等方面的需求而專門編寫的,其中也包括一些病毒研究機構和黑客的測試病毒。
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序,一段可執(zhí)行碼。就像生物病毒一樣,計算機病毒有獨特的復制能力。計算機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難以根除。它們能把自身附著在各種類型的文件上。當文件被復制或從一個用戶傳送到另一個用戶時,它們就隨同文件一起蔓延開來。
計算機病毒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定義。一種定義是通過磁盤、磁帶和網絡等作為媒介傳播擴散,能“傳染”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種是能夠實現(xiàn)自身復制且借助一定的載體存在的具有潛伏性、傳染性和破壞性的程序。還有的定義是一種人為制造的程序,它通過不同的途徑潛伏或寄生在存儲媒體(如磁盤、內存)或程序里。當某種條件或時機成熟時,它會自身復制并傳播,使計算機的資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壞等等。這些說法在某種意義上借用了生物學病毒的概念,計算機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處是能夠侵入計算機系統(tǒng)和網絡,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體”。它能夠對計算機系統(tǒng)進行各種破壞,同時能夠自我復制,具有傳染性。
計算機病毒傳統(tǒng)渠道通常有以下幾種:
(1)通過軟盤:通過使用外界被感染的軟盤,例如,不同渠道來的系統(tǒng)盤、來歷不明的軟件、游戲盤等是最普遍的傳染途徑。由于使用帶有病毒的軟盤,使機器感染病毒發(fā)病,并傳染給未被感染的“干凈”的軟盤。大量的軟盤交換,合法或非法的程序拷貝,不加控制地隨便在機器上使用各種軟件造成了病毒感染。
(2)通過硬盤:通過硬盤傳染也是重要的渠道,由于帶有病毒機器移到其它地方使用、維修等,將干凈的軟盤傳染并再擴散。
(3)通過光盤:因為光盤容量大,存儲了海量的可執(zhí)行文件,大量的病毒就有可能藏身于光盤,對只讀式光盤,不能進行寫操作,因此光盤上的病毒不能清除。以謀利為目的非法盜版軟件的制作過程中,不可能為病毒防護擔負專門責任,也決不會有真正可靠可行的技術保障避免病毒的傳入、傳染、流行和擴散。當前,盜版光盤的泛濫給病毒的傳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4)通過網絡:這種傳染擴散極快,能在很短時間內傳遍網絡上的機器。
隨著Internet的風靡,給病毒的傳播又增加了新的途徑,它的發(fā)展使病毒可能成為災難,病毒的傳播更迅速,反病毒的任務更加艱巨。Internet帶來兩種不同的安全威脅,一種威脅來自文件下載,這些被瀏覽的或是被下載的文件可能存在病毒。另一種威脅來自電子郵件。大多數(shù)Internet郵件系統(tǒng)提供了在網絡間傳送附帶格式化文檔郵件的功能,因此,遭受病毒的文檔或文件就可能通過網關和郵件服務器涌入企業(yè)網絡。網絡使用的簡易性和開放性使得這種威脅越來越嚴重。
如何知道自己的計算機系統(tǒng)已經感染了病毒呢?可以從下面現(xiàn)象去發(fā)現(xiàn):①系統(tǒng)不認識磁盤或是硬盤不能開機;②整個目錄變成一堆亂碼;③硬盤的指示燈無緣無故亮了;④計算機系統(tǒng)蜂鳴器出現(xiàn)異常聲響;⑤沒做寫操作時出現(xiàn)“磁盤寫保護”信息;⑥異常要求用戶輸入口令;⑦程序運行出現(xiàn)異?,F(xiàn)象或不合理的結果。
對計算機病毒的防范可以采用的方法可從管理上和技術上進行預防。
(1)不使用來歷不明的軟件,尤其是盜版軟件。機房應禁止未經檢測的移動盤插入計算機,嚴禁上機打游戲。因為游戲的運行環(huán)境較多,傳染病毒的可能性較大。
(2)本單位使用的計算機應有嚴格的使用權限。
(3)對所有的系統(tǒng)盤以及移動盤進行寫保護,防止盤中的文件被感染。
(4)系統(tǒng)中的重要文件要進行備份,尤其是數(shù)據(jù)要定期備份。
(5)網絡上要限制可執(zhí)行代碼的交換,建立好較好的口令,規(guī)定合理的讀寫權限。
(6)在系統(tǒng)啟動盤的AUTOEXE.BAT文件中加入一個病毒檢測程序,它將時刻監(jiān)視病毒的侵入,并對磁盤進行檢查。由于這種方法要占用內存空間,又容易引起與其他程序的沖突,有些病毒具有躲開防毒程序的功能,所以,不能把它作為防病毒的主要武器。
(7)運行前對文件進行檢測,這種方法主要采用殺毒軟件進行檢查,不是所有的殺毒軟件都能清楚所有病毒,所以還是要注意以預防為主。
(8)改變文檔的屬性,只讀文檔是不能修改的,有些病毒只能去掉只讀標志,不能改變屬性。這種方法不失為一種簡單的方法來預防病毒。但它只是針對一般的文件型病毒而言。
(9)改變文件擴展名,由于計算機感染病毒時必須采用了解文件的屬性,對每種不同的文件都必須使用不同的傳染方式,將可執(zhí)行文件的擴展名改變后,多數(shù)病毒會失去效力。
盡管現(xiàn)在的病毒種類各種各樣,殺毒軟件也比較先進。但病毒的更新、換代速度也非常之快,我們不要掉以輕心。要樹立良好的安全意識,才能在計算機病毒的防護方面做到盡量避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