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 霞
(湖州廣播電視總臺,浙江湖州 313000)
如何做好電視新聞采訪,是討論的重點。作者就電視新聞采訪的準備工作、環(huán)境觀察、提問方式、記者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反應能力,以及對待采訪對象的態(tài)度等幾個方面,進行簡要闡述,以期與同行交流溝通。
在電視新聞采訪中,準備工作對于采訪的成敗影響很大。在采訪前,要對以下幾個方面有詳細掌握:(1)了解當次采訪的相關方針政策和宣傳意圖。(2)了解采訪選題,對涉及采訪內(nèi)容的相關知識進行補充,以便尋找共同語言,加強與采訪對象的溝通。(3)了解采訪對象的身份、習慣以及在事件中的立場,以便在采訪過程中尋找切入點,提高采訪效率。
由于電視新聞是綜合了語言、聲音和畫面三個要素,因此,采訪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對采訪有很大影響。(1)新聞采訪的現(xiàn)場環(huán)境是新聞的一部分,是構(gòu)成新聞的要素之一。(2)針對一些特殊事件,現(xiàn)場環(huán)境直接反應事件發(fā)生的因果關系和進展過程。
在電視新聞采訪中,通常還是以記者與采訪對象間的溝通與交流作為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在采訪中,要對多種采訪方式靈活運用,達到了解事實真相的目的。
3.1.1 開門見山的提問方式
開門見山的提問方式通常適用于下面兩種人:一是已經(jīng)與記者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并愿意配合采訪的人;二是知識水平和社會地位比較高的專家、學者、領導等。
前者是因為在采訪中已經(jīng)與記者建立了一定的默契,不需要通過寒暄、客套來拉近彼此關系;后者是因為其社會閱歷比較豐富、經(jīng)歷過的采訪比較多,能夠迅速明白記者采訪意圖。例如,采訪一位科學家,就可以針對其最新的研究發(fā)明的相關信息直接提問。
3.1.2 啟發(fā)引導的提問方式
啟發(fā)引導的提問方式通常適用于下面兩種人:一是性格羞怯、容易緊張的人;二是知識水平較低、語言表達能力和領悟能力較差的人。例如,在對小學生進行采訪的時候,記者要采取循循善誘的方式,引發(fā)采訪對象的回憶或思考,逐層深入,最終完成采訪。
3.1.3 正面激問的提問方式
正面激問的提問方式通常適用于不愿意配合采訪、對記者采取回避或漠視態(tài)度的采訪對象。對于這種人,采取其他提問方式很難讓其主動回答問題,通過一些刺激性的提問方式,引起采訪對象情緒的巨大波動,可以使記者由被動變主動,達到采訪目的。比如,記者在采訪一起因為客運車嚴重超載導致的交通事故的時候,采訪對象是當?shù)亟煌ú块T的主管。記者在問詢事件處理進展情況的時候,主管采取避重就輕的方式,不談超載帶來的嚴重后果和對相關人員的處理辦法,只是說已經(jīng)將傷者妥善安置。此時記者采取正面激問的方式,直問主管“客運車超載現(xiàn)象屢禁不止,請問這是否是交通主管部門不作為的結(jié)果?請問對這種惡性交通事件,交通部門對相關涉案人員有什么處理意見?又將采取什么治理和防范措施?請您正面回答,給傷者及家屬和社會一個交代?!痹谶@種情況下,主管只能正視記者的問題,承認交通部門在工作中的疏忽和漏洞。
3.1.4 隱蔽性采訪
隱蔽性采訪主要針對一些會對采訪采取反抗、阻礙和干預態(tài)度的采訪對象,記者可以采取不暴露記者身份、不說明采訪目的的方式進行采訪。隱蔽性采訪便于記者避開阻礙和干擾、獲取事實真相,提高了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在隱蔽性采訪中,記者行為要始終以法律為準繩、以群眾利益為前提、以保障自身安全為底線。
3.1.5 即興采訪
即興采訪主要是記者針對突發(fā)情況或者特定環(huán)境,提出準備范圍以外的問題。即興采訪是對準備階段的補充和升華,是記者根據(jù)采訪實際情況臨時提出的問題。這符合電視新聞真實、生動的特點。
在電視新聞采訪中,無論采取哪種提問方式,都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3.2.1 切入點直接準確
在采訪中,提問要直指問題中心,切忌提出過于空洞、乏味、泛泛的問題。這不僅會讓采訪對象失去與你繼續(xù)交流溝通的意愿,也會讓觀眾失去繼續(xù)關注新聞的興趣。例如,在報道本次高考中用生命護衛(wèi)學生準考證的“最美教師”這一事件過程中,有的記者對教育部門領導提出“請您談談對這位最美教師的看法。”這種問題會讓采訪對象感覺無從說起,而且采訪對象說出來的答案也未必是新聞真正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記者在采訪中完全喪失了主動權,采訪效果不言自明。
3.2.2 語言簡明扼要
記者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保證自身語言的簡潔性、精煉性、通俗性。讓采訪對象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明確你的采訪意圖。否則,會讓采訪對象抓不住采訪重點,回答問題時候顧此失彼,影響采訪效果。例如,有的記者喜歡在采訪前鋪設一段開場白“某先生,你好,我們都知道您是非常優(yōu)秀的文學家、教育家和社會評論家,同時您在音樂方面的素養(yǎng)也很高,那么我想問一下……”這會讓采訪對象模糊了采訪重點,不知道你究竟想要了解什么問題。
3.2.3 把握主線
電視新聞采訪時間有限,目的性強,因此記者一定要注意把握主線,在采訪對象偏離主題的時候及時提醒和糾正,提高采訪效率。
首先,作為一名電視新聞采訪記者,會接觸到各個層次、各個領域的采訪對象。因此,要想做好電視新聞采訪,一定要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完善自身知識結(jié)構(gòu),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在這一方面,著名新聞主持人白巖松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他為了適應采訪需要,曾系統(tǒng)的研究中國歷史,并編寫相關資料,集結(jié)成為“案頭書”,以提高自身采訪水平。
其次,作為一名記者,光有豐富的文化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和臨場反應能力。針對不同的采訪對象和采訪環(huán)境,隨機應變,始終掌握話語的主動權和控制權。
在電視新聞采訪中,無論采訪對象是什么身份與地位,記者都要保持對對方起碼的尊重。(1)要尊重采訪對象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2)要注意采訪對象的身份,提問要禮貌得體、不唐突、不莽撞。(3)在采訪對象回答記者提問過程中,記者要認真聆聽和記錄,不要隨意打斷對方或表現(xiàn)得心不在焉。
要想做好電視新聞采訪,首先需要記者端正工作態(tài)度,秉承“還原事實真相、履行媒體社會職責”的工作準則;其次要求記者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提煉技巧、提升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采訪風格;最后還要與攝像、編導等協(xié)同合作,共同完成電視新聞的制作。本文僅就作者個人觀點做簡要闡述,希望此文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廣大同行對于如何做好電視新聞采訪的思考與討論,大家群策群力,共同進步。
[1] 劉劍,祁曉菁,李媛,等. 電視新聞采訪的環(huán)境和細節(jié).新聞前哨,2011(6).
[2] 曹莉.提問是記者的天職——電視新聞采訪技巧探析.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9(4).
[3] 孔京利,李雪娟.淺談電視新聞采訪中的“提問”.采寫編,2010(1).
[4] 馬俊華.電視新聞采訪的“五個必須”.新聞愛好者,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