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倪海龍
(遼寧省盤錦市遼河油田電視臺,遼寧盤錦 124010)
目前來看,我國電視新聞播報工作已經(jīng)徹底地打破了傳統(tǒng)的新聞報道形式,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新聞記者會出境,直接面向觀眾講述所見所聞。這意味著采訪過程將占到總工作量的八成以上,因為沒有實地采訪,就難以找到寫作的“原料”,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聞采訪直接關(guān)系著新聞報道的質(zhì)量。
我們已經(jīng)知道,電視新聞采訪的重要性,但對于該采訪而言,提問技巧是核心。新聞采訪的目的是新聞工作者盡可能地去搜集新聞原始素材,采訪工作在整個新聞工作中的地位是決定性和基礎(chǔ)性的。在具體的新聞采訪活動中,思想明確、目的確立、新聞線索獲取、采訪準備以及訪問條件創(chuàng)造等環(huán)節(jié),只是采訪活動最初階段,采訪活動實質(zhì)性階段主要是采訪活動中后期,熟練的動作與工作技巧、專業(yè)技能是新聞記者必不可少的條件,其中提問是最重要的技能。提問主要是通過談話的方式,去研究被采訪者心理的一種方式,看上去非常的簡單,實際上要漂亮的完成卻很不容易。我國的著名記者柯天,在一篇名為《怎樣做一個新聞記者》中曾言:“采訪是一種應(yīng)世最高的藝術(shù),也是新聞學(xué)最微妙而又最困難的技術(shù)。說起來并沒有什么一定的格式,只可說,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由此可見,提問技巧在電視新聞采訪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如果沒有高超和靈活的提問能力,將會對整個新聞報道造成嚴重的影響。
提問是電視新聞采訪記者必須要掌握的一種基本能力,同時它也是評定采訪記者判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指標。正如美國著名新聞學(xué)家阿倫森所言:“提問的藝術(shù)與技巧,其實就是讓記者怎樣才能使采訪對象講出能夠?qū)懗鲆黄侣剤蟮赖男侣勈聦崄怼!蹦敲慈绾尾拍芴岣卟稍L技巧,筆者認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則不達。對于電視新聞采訪記者而言,第一時間獲取真實、有價值的新聞材料使其工作目的,但是絕不能因此急功近利,不要急于求成地讓被采訪者說出自己想要的回答。從形式上來看,電視新聞屬于一種快餐文化,時間對于他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一些急功近利的采訪記者,不顧被采訪者的狀態(tài),直接開門見山地去詢問自己想要的回答。這種情況最常表現(xiàn)在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動或娛樂活動之中,采訪記者代表性的提問是“今天的心情如何?”、“對于某某問題你的看法是?”以及“能不能談一下你的見解”等,這些提問方式很難讓對方接受或者馬上作出回答,因此這樣的采訪多數(shù)情況下是比較失敗的。對于這樣的問題,筆者建議換一種提問方式比較合適,比如:“您好,對于這次足球比賽,我知道您已經(jīng)期待已久了,但是天氣這么熱、人又這么多,只需要在家里看直播就好了,為什么還要還要堅持與朋友第一時間感到現(xiàn)場來看呢?”相信通過這樣的一番提問,對方一定會懷著一份激動的心情回答“這次足球比賽可謂多年難得一遇,為了感受和記住這個難忘的時刻,我想與最好的朋友一起分享,于是我們就來了?!边@樣一來,被采訪者的回答真是我們想要的內(nèi)容,這也表現(xiàn)出采訪中的提問技巧的重要性。(2)注重引導(dǎo)和情緒控制。一般而言,由于實地采訪對象具有不特定性的特點,因此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難以自主選擇采訪對象,多表現(xiàn)為有些人樂意配合記者完成采訪工作,有些人則對此非常的排斥。遇到比較配合的采訪者,整個采訪過程當然也就比較容易,相反則就要注意引導(dǎo),比如采用明顯地帶出問題答案的方式去采訪,或者選擇與采訪者和采訪問題關(guān)系不大的問題作為開場,但需要注意的是該問題一定要能夠激發(fā)被采訪者的興趣,帶領(lǐng)他逐漸深入的主題上來。同時,要重視自己的情緒控制,尤其是經(jīng)驗不足的記者,實地采訪時會有所拘束,因此束手束腳,直接影響到了被采訪者的情緒,對方自然也不會對記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認真的回答,多是敷衍了事。相反,一些記者卻過度的放松,表現(xiàn)出一種較為輕浮、沒有正事的感覺,不僅會令被采訪者自身感覺沒有受到應(yīng)有的重視,而且還會讓他們感覺本次采訪不過是走過場而已,回答提問時表現(xiàn)出較大的隨意性。有些記者態(tài)度傲慢,將采訪作為展示自己的一個舞臺,采訪過程中說話不考慮分寸,被采訪者感到不被尊重,因此非常的反感,回答問題的真實性值得推敲。由此可見,采訪記者控制情緒是提問成功的關(guān)鍵因素,因此記者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使采訪工作在相對比較輕松的氣氛中完成。(3)注意提問語言和采訪對象。記者在提問之前,對于問題的長短首先要進行精心的設(shè)計,一定要注意通俗易懂。由于采訪對象和采訪環(huán)境的制約,如果提問不當,就會使被采訪者難以理解,記住后面的卻忘記了前面的,受采訪者只能對記者說:“對不起,請您把剛才的問題再重復(fù)一遍”,“我沒聽明白,你是問……”。對于不同的被采訪者,應(yīng)當選擇不同的提問方式或問題。比如,采訪對象是孩子,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因此對于他知道或者發(fā)生在他設(shè)上的事情應(yīng)當給予同情,通過情感交流,拉近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再經(jīng)過一定引導(dǎo),才能完成此次采訪工作。如果對方是老人,應(yīng)該當注意擺正自己的姿態(tài),懷著一種對其尊敬的心態(tài)去溝通和提問,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除此之外,還應(yīng)當注意對受采訪者的啟發(fā)和引導(dǎo)、把握主線,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完成一次采訪工作。
總而言之,電視新聞采訪中的提問是一門藝術(shù),不僅需要記者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而且在提問的技巧上要進行創(chuàng)新,做到靈活多變,才能發(fā)覺最有價值的新聞,才能還原事情真相。
[1] 徐曉鳳. 淺議電視新聞采訪的提問技巧. 品牌,2010(3).
[2] 姚金. 淺談電視新聞采訪的提問技巧. 金田,2011(8).
[3] 王國鋒. 淺議新聞采訪應(yīng)注重提問技巧. 黑河學(xué)刊,2011(3).
[4] 陸冰,熊哲,劉麗虹. 電視新聞采訪中的問話技巧. 新聞前哨,2011(7).
[5] 戚建. 電視新聞采訪中的提問藝術(shù)探索. 時代報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