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華乾
金秋,2012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評選活動正式啟動,重慶市民又踏上了找尋感動的旅程。
“感動”是永續(xù)不斷的傳承,這些年來,人類這一美好的本性,卻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一切向錢看”成為不少人的基本價值取向,“良心值幾何”在拷問許多人的價值底線,“感動”幾近成了稀缺的資源。因而,“感動中國”、“感動重慶”之類的評選活動,一經(jīng)啟動,便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響應,順應了道德建設的大趨勢,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大眾化載體,演繹了一場場感動的接力。
6年評出的60位感動重慶人物,在不斷傳遞著“正能量”。他們當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普通人,自己本身并不富有,卻以孱弱的身驅(qū)挑起扶助他人的重擔,展示了對他人、對弱勢群體的仁心大愛。他們一旦選擇了這條路,就有了至死不渝的信念,會執(zhí)著地堅守下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怨無悔,不惜消耗青春、消耗人生,有的甚至因此耗盡家財,變得一貧如洗。無私的奉獻,讓他們由“小人物”成了“大人物”,他們無疑是道德高地的“富有者”,在他們身上,“向上、向善、向前、向美”的精神不斷給人力量。
面對兩個“欠發(fā)達”的特殊市情,我們既需要平民英雄那震撼靈魂的“感動”,更需要喚醒全社會良知、公眾廣泛參與、彰顯制度優(yōu)勢、凝聚正能量的“感動”。
這樣的“感動”是“原動”。它讓“感動人物”回歸“小人物”,卸掉他們身上的重負,褪掉光環(huán)弦目的包裝,復原普通百姓的身份,有七情六欲、喜怒憂樂,不再是“圣人”、“高大全”。真實的英雄,更有可信度、公信力,更為我們所認同、效仿,也是一種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動力、真實的道德標桿。
這樣的“感動”是“互動”。要讓全社會對“感動人物”發(fā)自內(nèi)心的崇敬,關注他們的自身命運,分擔他們的沉重負荷,接續(xù)他們的事業(yè),形成全社會的共識,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機制。要發(fā)揮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對各類困難群體、特殊群體在教育、養(yǎng)老、助殘等方面加倍呵護,施予人文關懷,把“感動人物”不斷追求的事業(yè)變成“公益事業(yè)”、“民生工程”。
永遠的“感動”,源自永遠的動力。只有當全社會都確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當公平正義的陽光照徹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群體,“感動人物”才能生存著、奉獻著,并快樂著,“感動”的涓涓細流才能匯聚成浩浩江海,讓人人都在愛的海洋中幸福地生活。
讓我們一起踏上尋找感動的旅程,讓感動之花開遍巴渝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