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千古之謎試揭秘(連載二)——伊春暨金山屯所涉金代文化遺存整合考證研究

2012-08-15 00:46仲繼波
黑龍江史志 2012年20期
關(guān)鍵詞:石魯完顏女真

仲繼波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8)

第二部分 “肅慎”是小興安嶺最主要的古代土著人

本章提要:伊春有關(guān)區(qū)域多處出土文物證明:在東北新石器、青銅器和鐵器時代,小興安嶺就有人類活動;此乃“肅慎”人后裔之地,屬“黑水”,在金建國之前為五國部之一的盆奴里國屬地,主要以紇石烈氏族為主,同時還是烏林答部、蒲聶部等的女真部落聚集地;在公元3世紀和4世紀期間,從大興安嶺南遷的鮮卑族拓跋氏某些散落部落有所涉足,他們與原土著的肅慎后裔相融合,一時稱雄于此地,連許多肅慎人也以“跋氏”為號。直至金祖先人完顏部落的到來,特別是被遼國所任用的完顏氏第一個邊戍之官“惕隱”開始,小興安嶺就逐漸歸屬于以完顏氏為核心的女真人了。

據(jù)《神秘的東北歷史與文化》(王禹浪著)、《東北通史》(米大偉著)、《走進東北古國》(黃斌、黃瑞著)和《松花江傳》(范震威著)、黑龍江省博物館展介、黑龍江史志、伊春市史志、金山屯史志等文獻記述,以及東北和黑龍江各地大量考古資料之發(fā)現(xiàn)知,黑龍江大地早有古人、新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遺痕。本文所重點討論的小興安嶺,也有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人類活動的蹤影。金山屯發(fā)現(xiàn)的北山大砬子等幾處遺址,考古工作者確認是“新石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但許多文志對于“新石器”一說之定位,往往與中國乃至全世界對古人類發(fā)展階段“石器時代”有些混淆。其實,黑龍江的石器時代,是一種地域性劃分。北方的石器石代其實比南方要晚上千年甚至幾千年,一定程度上說明北方人類在發(fā)展進程上似有些落后。這些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故簡略表述如此。

金山屯北山大砬子遺址的有關(guān)情況在第一章中以作介紹,經(jīng)省市文物普查確定,這里具有文化遺存疊加現(xiàn)象,即有新石器晚期遺存,也有青銅器時期文物特征,甚至有鐵器時代特征。據(jù)考證,北山大砬子等新石器遺存“晚于鶯歌嶺文化”。(鶯歌嶺文化據(jù)今大約3000年)。而青銅器遺存則類似海青文化。金山屯區(qū)域此類發(fā)現(xiàn)尚有多處,如“橫山北遺址”,具有鐵器時代特征和金代特征?!笆锕膺z址”、“饅頭山遺址”、“黎明遺址”等均具有鐵器時代和金代疊壓特征。專家確定為同仁文化(綏濱)類型。這說明,在小興安嶺腹部地區(qū),早有古人和古民族部落活動,距今有3000年左右的歷史。

在可查證的歷史記載中,小興安嶺區(qū)域與歷朝歷代息息相關(guān)。先秦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伊春暨金山屯為肅慎人居地;漢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318年)為挹婁地;東晉南北朝(公元318年至580年)歸屬勿吉;隋唐時期(公元581年至907年)屬黑水靺鞨部;遼(公元907年至1211年)屬生女真領(lǐng)地,屬五國部之盆奴里國,旋屬湯旺河兵馬司及五國部節(jié)度使司;金(公元1115年至1234年)屬屯河猛安。金宣宗貞佑五年(1217年)金人于橫山設(shè)“都統(tǒng)所”。(以后歷代暫略)

這足以說明,小興安嶺等地是以肅慎人(后來的女真人、滿族人)祖先為主活動區(qū)?!懊C慎”一詞,早在《山海經(jīng)》就已提及,當時在“不咸山”,后人依此認定為長白山。其時,“肅慎”族是我國東北居地較為偏遠,卻同中原聯(lián)系最早、最為密切的一族。據(jù)史載,在“舜”的時代,就有北方肅慎人奉獻所產(chǎn)弓矢。夏、商、周、春秋各代均有肅慎人獻弓矢的記載。因此,小興安嶺“土著人”的文化史可以再向前推溯千年以上?!秶Z》卷5《魯語下》記載,有弟子問孔子,隼(箭)之來源,孔子曰:“隼之來遠矣,此肅慎氏之矢。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于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边@說明,肅慎人向中原朝廷貢楛矢石砮由來已久,且影響深遠。楛矢是一種箭桿,而石砮則為一種箭簇即箭頭。那時箭頭是石頭磨制的,而楛矢則是一種產(chǎn)自東北大森林中的樹木桿。這種木材,有人說是“樺木”制做,其實是不對的。筆者在林區(qū)多年,小興安嶺等北方山區(qū)產(chǎn)一種灌木,學(xué)名為“黃花忍冬”,俗稱“王八骨頭”,還有一種就是“衛(wèi)矛”,俗稱“鬼箭”,這兩種樹木木質(zhì)特硬,似骨頭一樣,故稱“王八骨頭”,是做箭的好材料。肅慎人一直使用這種材料,后來到了鐵器時代,有了鐵箭頭,但箭桿仍以此木制做。小興安嶺是產(chǎn)這種木材最多的地方,可以想象這里是他們制做箭弩的廣闊天地。

據(jù)《金史》世紀篇載,“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號勿吉。勿吉,古肅慎地也。元魏時,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車骨部、曰拂涅部、曰號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稱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無聞?!睋?jù)《走進東北古國》一書載:“肅慎人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生活在我國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應(yīng)該說是我國東北地區(qū)最早的土著民族了”。《松花江傳》也說:“松花江流域的肅慎文化,是中華民族上古江河文化中的重要一脈,”“是最雄健的一支”。在伊春金山屯北大砬子出土的文物已經(jīng)證明了這一點。就是說,小興安嶺一帶為女真人的祖先肅慎人所居有。《遼夏金元史徵》一書就說:“肅慎,就是女真的古讀音,即音轉(zhuǎn),”古稱的“肅慎、挹婁、勿吉、靺鞨”等部落,到五代時,以女真始見史籍。

如上所述,小興安嶺從總體上看,是古肅慎地,后稱“黑水靺鞨”部。即女真人祖地。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間也會有民族的交叉與融合。在伊春區(qū)域,大金王朝的宗族——完顏氏遷徙過程中,在落腳五國城(現(xiàn)依蘭)和按出虎水(后金上京,現(xiàn)阿城)之前,曾長時間落居在小興安嶺湯旺河沿岸,是當時的“外來戶”。(《大金國史話》黃斌、劉厚生著)中用了此語,證明完顏氏是外地遷徙來的一個新的部落。(完顏氏族遷徙的一些情況,筆者在后面的文字中將有表述,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的個人看法)。為了在以后各章節(jié)中表述得更清楚,這里推定完顏氏遷徙至小興安嶺的湯旺河沿岸時曾遇到強大阻力,這些阻力,來自當?shù)卦〉牟柯涫献濉D敲赐觐伿线w來之前,當?shù)刂黧w部落是女真族還是其他部落群?筆者對此問題進行了多年的考證分析,從一些歷史事件、當?shù)剡z留之地名與金史相比對,證明在小興安嶺主要是女真人紇石烈部(其分布較廣,凡三十部,有星顯水(今延邊布爾哈圖河)、徒籠骨水(蘿北嘟嚕河)、活剌渾水(今呼蘭河)、回帕川(今吉林輝發(fā)河)等地。尚有居于阿陵達河(今湯原縣)周邊的烏林達部、帥水(今巴彥和木蘭縣域)的少陵河的唐括部、安邦河(今鐵力縣)的鐵驪部、梧桐河和嘟嚕河(今蘿北、湯原)的主隈部、禿答部等。因此,在完顏氏族到小興安嶺狩獵時,遭到當?shù)卦v石烈部等的排斥。但后來,完顏部終于占住了腳根,并與各部族相聯(lián)合。

從伊春和金山屯一些地名遺痕看,當?shù)厮朴猩⒙涞孽r卑人。鮮卑人本來不屬女真族系,但由于鮮卑人天性比較開放,很快就與女真人,包括后來的完顏部族相互融合了,并且,當時由于鮮卑拓跋氏已在中原一帶建立王朝(北魏),受到所有民族的尊重,甚至連姓氏都以沾上鮮卑之姓氏(bá)音,但大金朝建立之后,帶有(bá)音的姓氏逐漸減少,就可看出其中的端倪。

做出這樣的推論的根據(jù)是:金史等史書均記載當年金祖先人們與小興安嶺地居部落斗爭征戰(zhàn)的事件人物,許多人名均與“跋”(或巴、拔)如:拔乙門、跋忒氏、跋葛氏等和“跋”有關(guān),而金山屯當?shù)刂z留地名,也有許多代“ba”和“ga”音的。如當?shù)氐孛喊⑹舶?、嘎(岔)拉巴氣(山)、嘎拉巴氣(河),臘拔(白)山、嘎(干)跋(巴)溝子等;均帶有“ba”音或“ga”音。筆者還到湯旺河下游與松花江入口處的湯原縣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湯原縣也有“嘎”“跋”之音的地名,如“大干(嘎)巴(跋)砬子、小干巴砬子。其實干巴是由當年的氏族人發(fā)音“嘎”、“跋”演澤而來。筆者認為,這是當年鮮卑族人曾一度散居湯旺河兩岸的重要留痕。

何以此說,須從當年鮮卑族人的歷史談起。鮮卑人古為東胡之一支,東胡是東北重要的民族之一。據(jù)史書載,東胡人被匈奴冒頓單于擊破后,其部散為三支:第一支被虜入匈奴。一部分東胡人向北逃去,來到大興安嶺的烏桓山,以山為號,稱烏桓人。東胡的另一部分人,在東胡被擊敗后,更向北逃,逃至大興安嶺的鮮卑山,后來便以山為號,史稱鮮卑人。烏桓人與東漢和平相處近百年。烏桓人、鮮卑人后皆附曹操。東胡人被匈奴擊破后,第三支跑到最遠的大興安嶺,即大鮮卑山。但北方寒冷的氣候,使其生活不便,又看到烏桓人南下后,鮮卑人也心動,開始南遷。鮮卑人在中國北方政治軍事角逐中,多次扮演角色。其中的宇文氏,曾建定“北周”,另一支重要力量就是拓跋氏,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386-534年)。從公元前1800年開始,鮮卑族的先世就活動在大興安嶺一帶,主要以狩獵為主,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在后來南遷過程中,先進入呼倫貝爾大草原,并在此居住了五代,然后又繼續(xù)南遷,到達內(nèi)蒙古中部陰山下,與當?shù)匦倥巳诤?,從此出現(xiàn)史書上的鮮卑族拓跋。也稱北部鮮卑。《魏書》載:“因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鮮卑人當時并無建房之術(shù),多以土穴為居,而能找一個石洞居住,那是貴族、頭人才能得到的上蒼之賜;而嘎仙洞是當時最大的一個石洞,是鮮卑最高頭人(先帝)之居,“室有神靈,民多祈請”同時成為拜祀之所。稱“仙洞”意義如此。但關(guān)于大鮮卑山的位置,多年難以確定,眾說紛紜。直到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貝爾鄂倫春旗阿里河鎮(zhèn)發(fā)現(xiàn)了“嘎仙洞”和北魏大臣李敞于443年來這里致祭時的祝文,才確定大鮮卑山就是大興安嶺,嘎仙洞就是《魏書》上面記載的北部鮮卑的祖廟石室,這是一個天然的大洞穴,坐落在山腰中,洞口呈三角形,洞外有一條小河,洞內(nèi)面積達2000余平方米,祝文就刻在距洞口15米的兩壁上,壁上布滿苔蘚,整個祝文豎寫,19行201字,洞內(nèi)還發(fā)現(xiàn)陶器和箭鏃等物。

鮮卑人向南遷徙過程中,經(jīng)歷“九難八阻”,非常難行,有一些人開了小差在途中就悄悄地留了下來,其中一部分溜到了小興安嶺。湯旺河兩岸成為他們生活的新天地。他們與當?shù)卦林濉C慎人相融合。而肅慎人也以鮮卑人為尊。但這些外來戶,因他們的部族首領(lǐng)一直從內(nèi)蒙陰山腳下,征戰(zhàn)到中原建立北魏這樣的政權(quán),而感到部族的驕傲,也因此稱雄于當?shù)?。這些跋氏姓和嘎音名,延續(xù)到了小興安嶺,因此,就有了諸如“小嘎(狐)仙洞”、“嘎拉氣河”“xx跋”(或跋xx),這種的稱呼了。并且,當?shù)氐脑C慎族人也以鮮卑人的稱謂為榮,凡首領(lǐng)酋長之頭面人物,均以跋稱之?!鞍稀奔词最I(lǐng)、尊人、頭人之意。在金山屯目前不少地名遺留中,均有“跋”音,和嘎仙洞的“嘎”音之地名,足見當時“跋”、“嘎”者是多么榮耀?。∨e個例子:在金山屯區(qū)西北方向的樂園村,古名為“嘉(嘎)林泊”,那里多少年就有“狐仙洞”之民傳,此“狐仙洞”與“嘎仙洞”僅一字之差,最早應(yīng)與嘎鮮洞有關(guān)聯(lián)影響。后來,人們又與女真人名相聯(lián)系,又與“狐貍仙”相聯(lián)系而稱之(這在后幾章中有述)。

關(guān)于小興安嶺曾有鮮卑散民落腳的思考原本是筆者在伊春金山屯工作期間根據(jù)地名遺留所產(chǎn)生的;但最近在《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所刊、通河縣志載,此地的“西伯河”(西伯其實即為鮮卑),是鮮卑遺民所居而得名。這為筆者的思考找到了重要佐證,即通河位于松花江北岸、小興安嶺南麓與伊春金山屯山水相連是依蘭與小興安嶺的古馬驛道。如果在通河地區(qū)當年有鮮卑遺民,那么在金山屯山區(qū)有其遺民是不容置疑的。

這樣分析,恰好與女真完顏氏部落進入小興安嶺發(fā)生多次征戰(zhàn)相一致。因完顏氏到此地時是“外來戶”,當?shù)厝伺c外來人可能不合,或為爭地盤、爭權(quán)利發(fā)生各種糾葛。但最終還是完顏部落征服原有的當?shù)夭柯洌缂v石烈部人和散落的名噪一時的鮮卑跋氏族。以完顏部落為核心的女真人占據(jù)了整個小興安嶺,成為這里的新主人。鮮卑人有與其它民族相融合的天性,也有隨他族姓氏的天性,因而鮮卑人與女真人相融合,或干脆就連姓氏也改為女真姓氏了。

第三部分:金祖先人游獵遷徙小興安嶺是女真人祖輩依存的獵場,也是金祖先人理想的戰(zhàn)略要地——金祖先人游獵遷徙的又一路線圖解

本章提要:女真人核心部落完顏氏族幾代游走遷徙,最后居于“按出虎水”(今阿城),至阿骨打創(chuàng)立大金國。金之始祖函普,初從高麗來,后又居完顏部“仆干水之涯”。本文認為,函普自高麗先向北至黑龍江,再至同江、綏濱一帶。到了第五代“石魯”時,從同江、綏濱、鶴崗方向涉足小興安嶺,成為小興安嶺的部落總頭領(lǐng)。從此,為小興安嶺成為完顏部乃至整個女真人戰(zhàn)略根據(jù)地而奠定了前期基礎(chǔ)。而后,他們沿湯旺河走向松花江又從松花江走向“金上京”。

從公元七世紀到十世紀初,即隋末唐初至遼朝初年,白山黑水之間,東北古代民族經(jīng)歷了大動蕩。高句麗人所建立的政權(quán)開始被隋朝削弱最后被唐朝所滅,粟末靺鞨人建立的渤海政權(quán)被遼朝所滅。女真人屬肅慎族系,他們世代居住在黑龍江、松花江和長白山一帶。前章已述,最早在公元前,肅慎人就與中原地區(qū)建立了聯(lián)系。據(jù)史書載,先秦時代,稱其為肅慎,西漢三國時稱其為挹婁、魏晉南北朝稱其為勿吉,隋唐時稱其靺鞨。靺鞨內(nèi)部有七個部落,其中以松花江上游的粟末靺鞨和黑龍江中下游的黑水靺鞨為最大。粟末靺鞨首先建立了“海東盛國”的渤海國。(現(xiàn)牡丹江寧安一帶),黑水靺鞨為其所屬。五代時期,渤海國衰落,公元926年被契丹人所滅。

黑水靺鞨亦稱“生女真”。關(guān)于“女真”之稱,徐孟莘《三朝北盟會編》“政宣上帙三”記述是:女真,古肅慎國也,本名朱理真,番語訛為女真?!宕鷷r,始稱女真?!醯ぐ⒈C乘唐衰亂,開國北方,并吞諸蕃三十有六,女真其一焉?!边|國(契丹)滅女真人為主體的渤海國之后,“阿保機慮女真為患,乃誘其強宗大姓數(shù)千戶,移置遼陽之南,以分其勢”。對其進行“熟化”,史稱“熟女真?!笔炫妗靥幭讨荩ń襁|寧省開原、遼陽)束沫水(第二松花江以南地區(qū))。而另有30多個部落繼續(xù)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牡丹江地帶,史稱“生女真”。熟女真地帶為遼國直接管轄,而生女真則非常游散。據(jù)《金史》記載,女真人按姓氏劃分為完顏部、溫都部、烏古論部、紇石烈部、蒲察部、徒單部、烏林答部、加古論部、唐括部、蒲聶部等等。各部以部為氏,將氏與地域相結(jié)合,劃分出帶地名的各部稱。其中完顏部是各部之核心力量。而完顏部當時也有多個不同地帶的部落。最后完顏部統(tǒng)轄了女真各部,從而奠定了大金王朝誕生的基礎(chǔ)。

《金史》載,“金之始祖諱函普,初從高麗來,年已六十余矣。兄阿古乃好佛,留高麗不肯從(其后遷至曷蘇館,現(xiàn)遼寧遼陽一帶),曰:“后世子孫必有能相聚者,吾不能去也?!蓖觐伿甲胬虾湛磥硎翘与x了遼國遷徙之命,自與其弟“保國里”一起逃到北部去了,從而成為生女真之一族。函普居“遙遠的”“仆干水之涯”,而?;罾锞印耙畱小薄:赵诓澈鴷r期,身份如何,古書無明確記載,但根據(jù)他能調(diào)解部族之爭,很快得到人們的擁戴,成為完顏部族首領(lǐng),說明函普在渤海國時期有過相當于部族酋長的經(jīng)歷,并接觸到了渤海國乃到中原、大唐王朝的一些先進文化。大金創(chuàng)國皇帝阿骨打在征遼之初,就說過:“女直(真)渤海本同一家”(《金史·本紀·世紀》),說明女真人與渤海國的關(guān)系。他可能對滅掉渤海國的遼國契丹人恨之入骨,并可能立下世代努力滅掉遼國的祖訓(xùn)。(這從大金建國開國之號“收國”一語可以判定“收國”即有“收復(fù)失國”(渤海國)之意含。不然,金代建國英雄們就不會從老函普開始記述他們氏族起家的祖囑了。這樣,函普經(jīng)過幾代,有書記載是到了第四代的“綏可”,情況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zhuǎn)變。那就是綏可逐步移到了海古水(距今阿什河不遠的地方,有說是海林附近)問題是,綏可在正式遷徙此地之前,他曾去過哪里?他是通過水路還是山路到達接近按出虎水(今阿什河)這個地方的?史書無記載,但現(xiàn)代史學(xué)家有不同的說法。一說從牡丹江逆流而上;一說從牡丹江穿越千里大山而來;一說是從松花江與黑龍江匯合口一帶遷徙而來的。筆者更傾向于范震威先生《松花江傳》的說法,即完顏氏族是從綏濱一帶而逐步遷徙的。根據(jù)范先生考察,目前綏濱縣仍有個叫“蜿蜒村”的地方,即“完顏”諧音之遺存也。而且,考古工作者在綏濱縣新城鎮(zhèn)附近的蜿蜒河遺地出土文物判定是挹婁人實即女真人的祖先的居住地墓穴,這里早就是女真人的領(lǐng)地,到完顏氏族向這里遷徙之時,因同族同習(xí)而順理成章,后成為完顏氏族領(lǐng)地是非常正常的。

筆者認為金祖先人即完顏氏是從黑龍江與松花江入口附近向上游逐步遷移的。據(jù)查《金史》關(guān)于綏可之記載“黑水舊俗無室廬,負山水坎地,梁木其上,覆以土,夏則出隨水草以居,冬則入處其中,遷徙不常?!边@里記錄的是“黑水”,正說明,函普以及綏可正是居于黑龍江流域附近。那里的習(xí)慣是函普、綏可他們逐步改變的。這也正說明,金祖先人正是沿完達山麓烏蘇里江走向黑龍江與松花江三江匯合之畔的,即現(xiàn)在的撫遠、同江、綏濱一帶。這一路線圖,正是當年“五國”城所屬的五個部落國的線路上。而從“遷徙不?!本淇?,綏可甚至函普并不是像漢人一樣在一個地方永久定居,而是經(jīng)常遷移變化或反復(fù)無常,來回游走,這符合女真人游獵特點?!白源怂於ň佑诎闯龌⑺畟?cè)”,也只是側(cè)地而已,也不能說明他永遠不動在一個地方。筆者這一觀點,與目前關(guān)于完顏氏族是從牡丹江直接遷徙過來的觀點可能有所不同。

有時,地方志比有些正規(guī)史記還能更準確地記述一些史實?!督棡I縣志》明確記載“綏濱縣是滿族祖先(女真人)的發(fā)祥地。唐朝時期,居住在綏濱蜿蜒河一帶的黑水靺鞨人,分為三支,一支留居本地。奧里米(今綏濱)一帶,居住一萬余戶人家。一支西去松花江中游的黃家崴子和賓縣老山頭一帶。一支南去沿烏蘇里江到綏芬河流域,后西展轉(zhuǎn)到阿什河流域定居……這種說法與老函普兄弟三人分手出走有相近之處,說明綏濱地區(qū)女真歷史悠久。筆者分析認為,綏濱縣志所記的“唐朝時期”,正是金始祖函普至石魯共五代的所活動的史期,可推論函普和下四代綏可其時已在奧里米(今綏濱)一帶活動。也可推論筆者關(guān)于函普當初是沿烏蘇里江和其弟?;罾镆黄鸬搅吮辈康暮邶埥张c?;罾镌诖朔质郑沼盅亍昂谒保ń窈邶埥﹣淼綂W里米一帶(綏濱和同江一帶)。其后代逐步從黑龍江沿松花江逆流而上。從三江平原游獵到小興安嶺。

這從金史記載中也可以做些分析。前邊已經(jīng)提到,函普本來哥弟三人,初走時,其兄阿古乃因“好佛,留高麗不肯從”,他只好與弟?;罾铩熬恪?,即一起向北走的。走到什么地方了?“始祖居完顏部仆干水之涯,?;罾锞右畱??!睆呐c弟?;罾铩熬恪保黄鹱叩囊馑伎?,函普開始同?;罾飸?yīng)一起遷徙到了“耶懶”,但這里又說函普居“仆干水之涯”,似與?;罾锓值蓝辛?。但仔細分析,他哥倆開始肯定是一起走的,到了耶懶可能才分手,?;罾锪粼诹恕耙畱小?,而函普后來到了“仆干水之涯”。“耶懶”在今俄羅斯遠東蘇城地區(qū),證明函普與弟保活里從高麗界沿著烏蘇里江一直向北面而行,行至黑龍江處,函普轉(zhuǎn)而沿黑龍江逆水捕漁行獵,到了今松花江與黑龍江入口處,即今天的同江和綏濱一帶。這樣分析與金史中關(guān)于函普“居仆干水之涯”的說法并不矛盾?!捌透伤庇腥苏f是今牡丹江,但其實這并不準確。筆者認為《黑龍江史志·地理志》的記錄比較準確:即金時所稱的“仆干水”并不是牡丹江,而是“倭肯河”,在今依蘭下游入松花江。倭肯河與湯旺河互為南北支流。倭肯河發(fā)源于完達山西路,流經(jīng)七臺河、勃力、華南、依蘭等地,是老爺嶺的主脈,是遼金時期五國城之“越里吉”和“越里篤”兩部國之域,與奧里米相連,當為老函普活動區(qū)域?!爸摹本褪恰跋喈斶h的一個概念。“涯”,“遙遠”之意,不是“附近”之意,如人們常說的“天涯海角”。如果當時函普居地就在“仆干水”是(牡丹江)的話,那么他原住的渤海國方向的高麗地,歷來同為一個屬區(qū),不會有那么遙遠的概念。另外,從函普與其弟?;罾镆黄鸨毙械穆肪€也難以吻合。另《金史·烏春傳》(烏春與完顏族相爭)世祖劾里缽曾試圖與烏春部結(jié)為聯(lián)姻關(guān)系,但烏春藐視完顏部,說“胡里改與女直豈可為親也”。此語也證明,胡里改在東南部,而女直應(yīng)在東北部,那時,胡里改與女直尚未統(tǒng)一,也說明此時完顏部并未居今牡丹江方向,而是在其它方向,即東北方向,即以今湯旺河與今倭肯河為界向東北至松花江下游至黑龍江這一廣袤的三角形地區(qū)。這地區(qū)正是小興安嶺所幅射的周邊地區(qū)。到了其下輩綏可,有最后定居于按出虎(今阿什河)一側(cè)之說,但他們的居所并不十分固定。金史所載的:“綏可,黑水舊俗無室廬,負山水坎地,梁木其上,覆以土,夏則出隨水草以居,冬則入處其中?!边@非常清楚說明綏可仍在“黑水”(即黑龍江邊)居住。后來,因其族“遷徙不?!保诌w徙了。這說明,老函普及其三代——四代在黑龍江邊(極有可能是在今同江、綏濱一帶)居住。但因其“遷徙不?!钡挠潍C習(xí)慣,他們也可能來到其它地方打漁狩獵。這些地方包括小興安嶺、張廣才嶺(阿城一帶)。

女真人是依賴山水而生存了的民族,獵場是他們的第一需要。小興安嶺是我國北方最主要的大山,在黑龍江除大興安嶺,沒有比小興安嶺再大的山脈了,縱貫黑龍江省中北部,西北以嫩江為界與大興安嶺相連,東北至黑龍江岸,東部連接三江平原,是黑龍江與松花江中間的最大山嶺。在一定意義上,可稱為“黑龍江之山”?,F(xiàn)伊春市占據(jù)了小興安嶺的絕大部分地區(qū),北部是嘉蔭縣,鄰黑龍江,東北為蘿北縣,也鄰黑龍江,東部為松花江與黑龍江交匯處的綏濱、同江的要道,南部鄰?fù)ê?、湯原、樺南、依蘭、木蘭、巴彥,是松花江之要沖。金史反復(fù)提到的“黑水”、“混同江”均在小興安嶺之側(cè)。而女真人是以山水而生存,其實“山獵”比“漁水”還要重要的民族。他們怎能不看好這片大山?而他們將小興安嶺與其它山區(qū)比較之后,認為小興安嶺為“最好”。這從伊春金山屯的遺名可見一斑。金山屯以前還有一個名字:“阿爾坦·阿布拉·愛拉?!逼鋵?,此語為女真語。“阿爾坦”是“恰好、最好”之意;“阿布拉”是則為狩獵之意,“愛拉”是“大山”之意,連起來譯成漢語為:“最理想的狩獵圣山”。女真人將此大山視為如同生命的養(yǎng)育之山。

在完顏部首領(lǐng)來到小興安嶺時,就有更深層次的意義:神秘的戰(zhàn)略根據(jù)地!據(jù)金史記載,到綏可的下一輩石魯時代,就開始在此“炫耀武力”。據(jù)金史載,到了綏可下一輩的石魯時代就在小興安嶺征戰(zhàn)過。石魯,剛毅質(zhì)直。當時女真“其人勇悍好詐、貪婪殘忍”,“俗勇悍、喜戰(zhàn)斗,耐饑渴苦辛”、“嗜酒好殺、釀糜為酒,醉則傅之俟其醒不爾殺人?!碑敃r“無書契,無約束,不可檢制?!笔敗坝粤l教,”這是具有立法性質(zhì)的族規(guī),讓大家遵守施行。但卻遭到族人的堅決反對,甚至欲將其活埋。多虧其叔謝里忽在眾人面前,慷慨陳詞曰:“我兄之子石魯,賢人也,為何殺他?”并以弓箭向眾群威射,眾人才散去。石魯施行“條教”,在當時的重大創(chuàng)舉。部落漸強。因生女真各部落皆歸遼國,遼逐命石魯為“惕隱”之官,即部族之官亦稱部落長。這是史書可查的被遼國承認并任命的第一個完顏部落長,完顏部自此正式走上了遼國的官職。石魯開始以“惕隱”的官職在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地進行統(tǒng)轄之戰(zhàn)。據(jù)《金史》載,石魯“耀武于青嶺,白山,順者撫之,不從者討伐之”“入于蘇濱、耶懶之地、所至克捷?!边@是有史以來關(guān)于完顏部最早涉于小興安嶺和綏濱的記載。文中的“青嶺”,史家解釋不一,但筆者認為“青嶺”是指小興安嶺,有時也指伊春市岱嶺區(qū)的大青川一帶;有時還指小興安嶺與鶴崗接緣的山嶺。有時也概指松花江兩岸的小興安嶺和張廣才嶺(第四章有述)上述《金史》之載,將“青嶺”與“白山”(即長白山)相提并論,足見“青嶺”是與“長白山”幾乎相當?shù)拇笊酱髱X,而非一池一地的山嶺之名,因此,“青嶺”是指現(xiàn)在的小興安嶺為主體的松花江兩岸之山是毫無疑問的。(當然在征遼和伐宋時也記有“青嶺”一詞,不過同名異地而已。)據(jù)此證明完顏部族已正式將小興安嶺乃至長白山、黑龍江流域均已納入其管轄范圍了。據(jù)《金史》記載,石魯?shù)角鄮X炫耀武力,當從綏濱而西,經(jīng)今鶴崗丘陵,而后沿今大豐河源頭進入小興安嶺腹地。石魯日夜征戰(zhàn),極為艱辛,至一個叫“姑里甸”的地方得了重病,至“逼剌紀村”而卒。當時,部族間有搶柩之俗。石魯之柩曾被其他部族所搶去,欲毀完顏之祖風(fēng)。最后經(jīng)石魯之部頑強強搶戰(zhàn),終將石魯之柩搶了回來。而后又遇加古部蒲虎復(fù)來襲之,并尋問路人曰:“石魯柩去了多長時間了?”路人故意編造說:“咳,早走遠了,追不及了?!逼鸦⒅磐V沽俗窊?。于是才使石魯之柩“歸葬焉”。這里所謂的“歸葬”十分重要,歸回至完顏部所統(tǒng)的腹部地帶,或在按出虎(今阿什河一帶”,或也可能秘密藏于更深密的大山——小興安嶺。這或許奠定了金山屯橫山古代墓的祖源。即這里是完顏部祖墳塋地所在,女真人“尚未有文字,無官府,不知歲月晦朔”,故石魯之葬地尚留進一步考究。

非常有趣的是,在今金山屯有好幾處類似“石魯”的地名。這里不仿例舉幾例:在與鶴崗接壤方向、金山屯南溝,白山林場有個蹊蹺的山名:“忽魯頭溝”(俗名葫蘆頭溝);曾在一棵古老紅松樹采伐鋸割時發(fā)現(xiàn)鐵疙瘩、類似箭頭之物;另在白山林場公路北側(cè)有痤突兀的石砬子,就叫“石葫蘆頭(當為石忽魯頭)”或“石祖巖”大砬子,當?shù)厝嗽诖舜箜亲优陨狡律习l(fā)現(xiàn)一些獸骨遺骸,鐵箭頭和石灶火燒遺痕;在金山屯北溝力林林場,有個山名叫“石猴溝”“石龍溝”(曾發(fā)現(xiàn)銹蝕的鐵箭頭狀物和類似馬蹬子的銹蝕鐵圈);在金山屯區(qū)址、湯旺河西側(cè)的西山后梁,則叫“石人溝”、亦稱“石龍溝”筆者主管林業(yè)工作,經(jīng)常出入這些山溝,發(fā)現(xiàn)這些山名,有的與“石頭”或“葫蘆”毫無關(guān)系,有的雖有關(guān)系,但名稱奇特。經(jīng)與當?shù)乩相l(xiāng)了解知道有些山名是古已有之。如“忽魯頭溝”、“石忽魯頭”砬子在抗聯(lián)時期就有此名,并非今人根據(jù)地形地貌而命名的。如“忽魯頭”溝,現(xiàn)在人們將它說成“葫蘆頭溝”,此地從古至今只有寒地森林,而無任何“葫蘆”這種植物,有人將其分析為此山溝形像“葫蘆”,其實都不是,不過是望文生意罷了?!昂鲷旑^”溝早已有之,筆者分析是當年女真語言之留存。《金史·金國語釋》載:“忽魯”是統(tǒng)領(lǐng)數(shù)個部落的頭領(lǐng)?!昂鲷?,猶總帥也?!苯鹗愤@一解釋與金山屯的“忽魯頭”溝的含義非常一致,“忽魯”加“頭”語,明確無誤的表示此山溝曾以部落總頭領(lǐng)之稱而名之。再與山口的“石忽魯頭”大砬子,也稱“石祖龍”大砬子,這兩個名稱均顯示出與“石魯頭領(lǐng)”的關(guān)聯(lián)性。而民間神話傳說,將金山屯區(qū)和白山林場一帶都描述成古大海、大湖、據(jù)有兩條龍在此居住。后來,“玉皇大帝”令湖水干涸,龍升空而去,留下它居住的龍宮,龍頭(宮)在金山屯北山大砬子,龍(宮)尾一直延伸百里之外,現(xiàn)白山大砬子即是其尾,(也有人說白山大砬子是頭,而金山屯北大砬子是尾)。另一個“石祖巖”的傳說其實更耐人尋味:傳說阿爾金山有一個年少美女,與一男少年青梅竹馬,后此女竟被嶺東財主搶去了。少年氣憤填膺,騎馬而追,終將少女奪回。他倆不也回家,就在大山里游蕩,后來來到一個明水如鏡天譚,在一個明月高照的夜晚二人相依而泣,最后投入到潭中。此潭之岸,古林茂密,隨著百鳥叫聲,山上竟長出一個石頭峰,此峰就是那少年,而水潭則是少女,二人永遠不離不棄,相望相依相愛……而且,那石頭峰就叫“石祖巖”。這個故事,從抗聯(lián)時期就有類似流傳,本人曾接見過當年抗聯(lián)老戰(zhàn)士到金山屯白山“抗聯(lián)營”回訪,他們幾乎都會講這樣的故事,至到今天,人們一直流傳著。這些故事,本為民間編撰,不是史實,但民間許多故事,其實是有一定來源的。如第一個“石龍”的傳說,與“石魯”發(fā)音相近。有學(xué)者曾論述,在女真語中,“龍”就是“魯·溫”;而依中華民族的共同習(xí)慣,一般將大頭領(lǐng)、大人物稱為“龍”,后來只有皇帝才可稱為“龍”。這樣說來,人們將“石忽魯”與“龍王”的傳說相聯(lián)系和解釋也許合乎常理。從第二個傳說中,更能看出端倪:傳說主要是“搶”和“奪”美女的故事,而且明確地說出“石祖巖”特有之名。“石祖巖”,是否可以理解為:1、有“石”音漢。2、又有“祖”音,祖音類似“魯”;巖與“顏”音同;因此也可翻寫為:“石魯(完)顏”,這不正好是“昭祖石魯”嗎?如果,此地沒有“忽魯頭溝”、“石忽魯溝”和民間傳說,這“石祖巖”可能就是漢意的一般表達:但將一石砬子稱頌為“祖”,非常符合人們原始崇拜的習(xí)慣,也符合“石魯”本為大金之祖的謚意。更何況,關(guān)于“搶”、“奪”美女的故事在金史中竟在敘述“石魯“時有一段有趣的記述。“昭祖石魯”與另一個石魯同名。是完顏族另一個部落的首領(lǐng),人們?yōu)閰^(qū)別二人稱前者為“勇石魯”,而后者為“賢石魯”。賢石魯投奔“勇石魯”,從此二者成為“結(jié)拜兄弟”一起南北征戰(zhàn),并成為“連襟親戚”。這要從二人“奪美”事件說起?!督鹗贰ち袀鳌g都》載:“初,烏薩扎部有美女名曰罷敵悔,青嶺東混同江蜀束水人掠而去,生二女長曰達回,次曰滓賽。昭祖與石魯謀取之,逐偕至嶺右,炷火于箭端而射。蜀束人怪之,皆走險阻,久之,無所復(fù)見,卻還所居。昭祖及石魯以眾至,攻取其資產(chǎn),掠二女以歸,昭祖納其一,賢石魯納其一,皆以為妾。是時,諸部不肯用條教,昭祖耀武于青嶺、白山,入于蘇濱,耶懶(俄羅斯蘇城)之地,賢石魯左右之也,其后別去。”“蘇濱”有人認為是綏芬河,筆者認為是綏濱,“蜀束水”其實就是綏濱?!敖棡I”就是“蜀束水”的音轉(zhuǎn),而“嶺東”正是小興安嶺之東松花江與黑龍江入?yún)R處的綏濱。這說明石魯活動在今小興安嶺、綏濱、同江乃至俄羅斯伯力一帶;如果將蘇濱說成是今綏芬河,不是一個區(qū)域,且中間隔著契丹、高麗等其它民族區(qū)域,活動不方便,而且沒有必要。因此,筆者認為“蘇濱”應(yīng)為今綏濱而非綏芬河)這段史實與前面講述的金山屯白山歷史故事有某些相近之處。(且關(guān)于兩條石龍(宮)的傳說似與二石魯相吻合。從綏濱到小興安嶺的金山屯,這條道路人們習(xí)慣稱之為“進(金)山驛馬古道,”鶴崗入金山屯界附近,就稱為“古馬道”。說明,古時這里是騎馬行走往來的通道。

從以上地名分析、民間故事之傳和歷史實載相互聯(lián)系,就可以得出結(jié)論,當年女真核心部落的完顏氏族頭領(lǐng)石魯肯定是來過小興安嶺金山屯(當時稱為“土溫水”)這一帶,或打獵,或征戰(zhàn),或耀武。它是遼朝在完顏部所任命的“惕隱”(管理部族之官)的第一人,開創(chuàng)了完顏部“官涯”之史。當時“土溫水(現(xiàn)湯旺河流域)均分布著大小女真人部落群,作為女真人族官的“石魯”,怎么可能不到此山嶺來呢?并且,女真人是游獵民族,他不到這里來狩獵也是不可能的事。

石魯被后來的金國皇帝追謚為“昭祖皇帝”,而輔佐石魯?shù)恼琴t石魯,他的子孫后代都是完顏部族軍團的頂梁柱。其中,后面將要提到他的子孫歡都和后輩希尹,他們是能征善戰(zhàn)的大將軍,并文武兼?zhèn)?。希尹后來?chuàng)造了女真文字。希尹年輕時曾在小興安嶺一帶狩獵、捕漁、屯兵,與完顏貴族子孫形同一體,并在現(xiàn)金山屯一帶留下遺跡(卒時葬于吉林?。?。金山屯區(qū)域湯旺河西北,有個地名叫“石龍溝”又稱“石人溝”,而北邊則鄰“西林”區(qū),也與“石人”音近,當?shù)匕傩找恢辈陆狻拔髁帧焙汀笆恕钡膩碓?。筆者認為這正是當年賢石魯和希尹在此活動留下的俗稱?!笆垺钡摹褒垺币艏础棒敗钡耐魸h化,而“石人”即“希尹”諧音演繹的漢化名稱。筆者在金山屯工作期間,曾數(shù)次到這個山溝去找所謂的“石頭龍”或“石頭人”,非常奇怪的是,這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石頭龍,和石頭人,哪怕有個近似之形也好,但都沒有。那是一個比較抒緩的山坡而已,但溝旁的突兀的大西山頂上才有一些陡峭的巖石,但它并不在“溝”里,而在高山之上,也沒發(fā)現(xiàn)任龍形的人形的巖石,更沒有石象生類。因此,“石龍”和“石人”指一個溝塘、并非巧合。由此地名以及附近發(fā)現(xiàn)的大量金代遺跡,推論是由當時的“賢石魯”和其后代“希尹”在此活動留下的俗名并且隨著歷史的推移而漢音漢字化的結(jié)果。這樣推論:白山的“石忽魯”應(yīng)為“勇石魯”之意,而金山屯區(qū)址西面的“石龍溝”應(yīng)為“賢石魯”之意。

小興安嶺腹部的“土溫水”(即現(xiàn)在的金山屯),正是當年賢石魯和其后代歡都、歡都子希尹主要活動地帶。然而女真人與漢人一樣,也有認祖歸宗的觀念和作法。即分直宗和分支不同。賢石魯與完顏部勇石魯是“認呼一家子”,并非親哥兄弟,因此,在以后追祖列宗時,將賢石魯及歡都、希尹,僅作為金之功臣待之。

猜你喜歡
石魯完顏女真
遼屬女真與北宋的朝貢隸屬關(guān)系
長安畫派畫家作品·石魯
女真從興起到脫離明朝東北亞封貢體系的策略選擇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誰的思念在石碑上發(fā)芽
誰的思念在石碑上發(fā)芽
誰的思念在石碑上發(fā)芽
石魯家屬向國家博物館第三次捐贈書畫作品
石魯家屬發(fā)聲明追索遺作
女真不是“東方鷹”
宁海县| 澄江县| 嘉义市| 龙里县| 菏泽市| 甘谷县| 溆浦县| 绥江县| 仁布县| 海晏县| 化德县| 邵武市| 乌鲁木齐市| 泗阳县| 蛟河市| 高邮市| 安国市| 玛纳斯县| 阿拉善盟| 承德县| 沅江市| 四川省| 晋中市| 忻城县| 广西| 麻江县| 安庆市| 郧西县| 拉萨市| 射阳县| 固镇县| 宜宾县| 台北县| 朝阳市| 黄冈市| 大悟县| 临邑县| 徐州市| 迁安市| 固原市| 平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