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論游記散文精神主體性的追求

2012-08-15 00:42:44徐慧琴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太原030012
名作欣賞 2012年9期
關鍵詞:余秋雨游記散文

⊙徐慧琴[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 太原 030012]

游記散文的創(chuàng)作雖然越來越多,報紙的文藝副刊、各類雜志的旅游專欄都有登載,然而多處于離散與迷惘狀態(tài),與大眾的距離似近實遠,間隔越來越大,其價值不斷受到懷疑,且閑適主義傾向嚴重,對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問題往往采取規(guī)避甚至漠視的態(tài)度,反映了游記散文創(chuàng)作中消極與頹廢的偏激流向。

劉再復先生《論文學的主體性》,將人的主體性分為實踐主體和精神主體:“所謂精神主體,指的是在認識過程中與認識對象建立客體關系,人作為主體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認識的,這時人是精神主體。”①關于作家精神主體性的論述,對于筆者思考游記散文創(chuàng)作的人格主體性問題有著極大的啟示。因為在我看來,一篇游記散文是否有獨特的內涵和真正的價值,是否能給讀者以強烈的心靈和思想的震撼,關鍵是看這篇游記散文具不具備精神的主體性。精神是作家的意志、能力、創(chuàng)造力的凝聚,是作家整個人格和心靈的表現(xiàn)。為什么現(xiàn)在的讀者不喜歡讀楊朔、劉白羽和秦牧的游記散文,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們作品缺乏對精神主體性的追求。在精神主體性被強大的意識形態(tài)閹割得千瘡百孔,在共性淹沒了個性的社會氛圍中,盡管他們的作品不乏詩的意境、情的激越、知識性及趣味性,但在價值多元個性凸顯的今天,他們的作品無論如何也引不起讀者的激動了。

散文在對宇宙人生的表現(xiàn)上,有著自身的局限。它無力駕馭復雜重大的社會主題,不擅長表現(xiàn)人物性格和命運,從而對人生做出比較深廣的藝術概括。因此,有人認為,“要大規(guī)模的‘暴露’,或者有作為的‘表現(xiàn)’,總得寫小說或者劇本”②。然而,事物的局限,恰恰正是事物的特征。散文的寫法,“是將作者的思索體驗的世界,只暗示于細心的注意深微的讀者們。裝著隨便的涂鴉模樣,其實卻是用了雕新刻骨的苦心的文章”③。賈平凹認為“小說是一種說話,散文是一種沉吟”④。他習慣用小說和讀者交流,而在散文中思索、玩味。他在散文的世界里制造了一個獨自的天地、個人的家園。三毛曾說過,看到賈平凹的散文部分,“一時里有些驚嚇。原先看您的小說,作者是躲在幕后的,散文是生活的部分,作者沒有窗簾可擋,我輕輕地翻了數(shù)頁。合上了文是那么直接,更明顯的真誠,令人不舍一下子進入作者的家園”⑤。史鐵生認為“散文的形式有利于內省”,是“游歷于內心世界的一駕好馬車”⑥。游記散文何嘗不是如此。它以自然的形態(tài)呈現(xiàn)生活的“片段”;以“零散”的方式對抗現(xiàn)實世界的集中性、完整性;以“邊緣”的姿態(tài)表達對社會和歷史的思索、對命運的叩問,精神主體性的追求必須是與眾不同的。

游記散文是擁擠嘈雜的世界生活中一種精神的呼吸。讀者希望在游記散文中能“直觀自身”,換言之,讀者希望看到的是有著敏銳的感知能力、獨特的心態(tài)意緒,深刻的精神意念的審美創(chuàng)造者們向他們“述說”一種“游走”著的生命體驗、一種融合于特定情境之中的人生感受。讀蘇軾的《赤壁賦》,讀者能夠讀出一個在枯山瘦水間深懷人生空漠無寄之感傷的蘇軾精神形象;讀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能夠讀出一個情寂高潔、幽邃孤獨的柳宗元精神形象;讀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能夠讀出一個寄抑郁于放達,親切隨和的歐陽修精神形象。正是由于作者這種精神形象的審美性質,游記散文作品才能格外輝映出一種極富個性的情感光彩與思想深度。不知有意還是無意,有些游記散文作家總是回避自己心靈本色的介入與真實人格的袒露。

當今人們對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否定性批評,大多停留在指出其歷史知識方面的“硬傷”上,這起碼說明一個文學家對本專業(yè)以外的東西有時是難免露怯的。同時,也警示作者,在創(chuàng)作游記散文時是需要足夠的知識儲備。同時也清晰地聽到了另一種聲音:“作家在求索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上,在反思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和歷史命運上,余秋雨是一個拷問者,他有著拷問者的焦灼、痛苦和憤激?!雹咧赶驅ο笫澜鐣r,他的確是“下筆力透紙背”,但有一個很大的缺失,“那就是作家很少把藝術觀照的鏡頭真正對準自己的心靈世界,把那種感情的燃燒、精神的閃爍和生命的體驗展現(xiàn)出來?!雹唷坝嗲镉晟⑽脑谟^照他人、群體時是有品位的、較精彩的,但在觀照個體、自我時卻是較皮相、少光彩的……我希望當再見到秋雨先生的新作時,不再是對柳宗元、蘇東坡或徐渭、朱聾等等文化亡靈的傳真、再現(xiàn),而是秋雨先生自己靈魂的豐富、美麗。”⑨無疑,他們均在強調,余秋雨游記散文的創(chuàng)作,不應回避創(chuàng)作主體心靈本色的介入與真實人格的袒露。

對此觀點,我頗為首肯,造成余秋雨散文創(chuàng)作主體人格缺失的原因,應從以下幾點來分析:其一,毋庸諱言余秋雨作為一位學者(高級文化人)在精神人格上有著高貴感與自豪感。1995年4月,在接受《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采訪時,余秋雨毫不掩飾地坦言:“我追求一種健全、完整的人格,即使自己成為文明的、高貴的社會形象。文明的播種者首先自己是文明者。文化人自己要力求高貴。貴,不是貴族,不是金錢,是文明結構的最高層次。由于你的存在,社會增加一點高貴因素?!边@種精神人格上的高貴感與自豪感,曾使余秋雨頗受非議。一論者頗為尖刻地評說《文化苦旅》:“其基調永遠具有學術權古傷今,牧師布道時的悲天憫人……”⑩此說固然有些偏頗甚至于“殘忍”,但不能否認,它從一個側面“挖”出了根植于余秋雨靈魂深處傳統(tǒng)士大夫的原型心態(tài)。他太在乎自己的社會形象,貴族化的文化人心態(tài)不能不成為他傳播文化時的一絲心理障礙,疏遠了他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其二,朱大可語:“余秋雨的散文不能成為當代散文的方向。散文應當終止這種緊張的文化漫行,返回到佇立、安坐或躺的舒適狀態(tài)。在一個高速運轉的超級資訊時代,散文完全沒有必要成為思想者的承重文本?!?這樣的觀點顯然過于專制,因為多元化需要豐富的散文樣式,批評家有品評的權利,而不應該對作家指手畫腳。但“緊張”一詞頗把握住了余秋雨游記散文的特點?!胺潘伞钡膶α⒚媸恰熬o張”,而緊張在從前的敘述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努力貼近現(xiàn)實之緊張,竭力追求主題思想深刻之緊張,人物矛盾沖突之緊張,情節(jié)設計之緊張……緊張是中國當代作家在幾十年時間里所有的一種基本的心理。作家那種大眾講演人的姿態(tài),一如講壇上的演講,朗聲悲抒痛快淋漓。再加之宣講的緊張性存在,作家內心沉思的內容便少了。第三,游記散文結構的模式化。作家以一段與山水相關的歷史事件作為背景,將自己的理性議論穿插于敘事、抒情之中,在對傳統(tǒng)文化顯示出深刻批判的同時,又對往昔表示一種淡淡的感傷和無奈,形成“不哀而傷”的審美特征。這種結構在《文化苦旅》中反復出現(xiàn),致使文章的智性光芒越來越弱,內部的真情實感越來越少。理性精神在提高了他散文品位的同時卻抑制了他本人的真實生命體驗的表達。

清人方東樹說得好:“文字成,不見作者面目,則其文可有可無?!?《昭昧詹言》)僅在描摹自然形式上用力,或在文字上雕繪藻飾,追求所謂“筆墨趣味”,我認為不是游記散文的正道,其作用也十分有限。有些游記散文總顯得輕浮蒼白,其中較為清麗的作品也難免有“秀難掩弱”的問題,原因就在于主體缺乏精神內涵,心靈性的東西太弱。因此,應以主體的厚重撐起作品的分量,擴充作家自身的人格輜重。

20世紀80年代初,作家林非從漫游中間,亦竭力寫出自己的省察、感悟、思索以及感情的震蕩,深深地思考著人類的命運與前景。在他的《訪美歸來》與《西游記和東游記》系列游記散文中,不單是再現(xiàn)大洋彼岸的風光和美國、日本的風土人情,更多的是西方與東方資本主義現(xiàn)代文明的哲理思考,認真地洞察那里的追求與失望、歡欣與痛楚、高尚與污穢、成就與缺失。在異域的日日夜夜,他始終都在尋覓、對比和思索。在《斯坦福一日游》中,被人們稱為黃金世界的美國,劇烈的競爭、冒險的拼搏擠垮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作者認為,這無疑是一種弊端;然而在中國,許多人毫無壓力,懶懶散散,沒有緊迫感,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美國社會的競爭造成了精神的壓力和緊迫感,讓許多人難以承受,并常會出現(xiàn)觸目驚心的自殺事件,但也給他們帶來了富裕的生活;而為了生活富裕,美國人要無奈地付出沉重得讓人感到恐懼的精神緊張的代價,這里絕不是理想的社會狀態(tài),那么,人類應該怎樣才能獲得精神與物質的雙重富足和自由呢?怎樣才是理想的社會狀態(tài)呢?怎樣使人們對緊迫感具有承受能力呢?作家所做的一番社會、人生與命運前途的追索和思考是如此發(fā)人深省。當他在國內的許多名山大川游歷之后,在寫出的上百篇游記散文中,林非以現(xiàn)代意識的眼光,去洞察和思索著自己所見到的人文景觀,既有領略了美麗的自然風光之后從心靈中噴發(fā)出來的歌吟,又有洞察了紛繁復雜的歷史與現(xiàn)實之后大腦中涌動出來的感受與沉思,蘊蓄濃郁的文化氛圍與思想蘊藉。在《高昌古城》《九寨溝紀游》《三峽放歌》中,他發(fā)出了對歷史的冥想、對今天的沉思和對未來的深沉呼喚;在《普陀山紀行》中,他透過普陀山的朝拜景觀,審視著迷信者的愚昧與欺詐、襲裝和尚的機巧與圓滑,發(fā)出“人不應該跪拜,人應該挺立著生活,挺立著去追求真理”的呼聲。由于思考的深邃與成熟,林非游記散文創(chuàng)作無一不閃爍著他哲理思辨的思想智慧的光芒。

張承志游記散文中,一方面是凌厲迫人,是孤獨高傲的,另一方面又是躁急不安和狹隘的,深深地烙印作者的思維方式和精神氣質。在《離別西海固》中,作者陷入了沉重與焦躁,面對商品經濟與現(xiàn)代物質文明的沖擊,他是“精神煉獄派”的代表,他敏銳而真誠,他眷戀著古風純樸的邊塞山莊,浪跡于中亞大陸,深入哲合忍耶,融于血脈相連的回族百姓,他執(zhí)著于伊斯蘭不息的忠誠信仰,所以為了與這一切的“離別”而“忍著撕裂般的疼痛”,他一直在追尋著心靈對世界與自身的更加原始和自然的理解。這樣的游記散文作品,因為真正深入到了人的內心,表現(xiàn)了最隱秘最坦誠最真摯的思想和感情,而變得厚重了。同樣是從邊地的獨特視角來進行精神反思的游記散文作家周濤,他的主體人格力量的獲得,往往得益于邊疆大漠粗糲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他的作品的理性反思具有一種狂放、強悍、氣度恢弘的精神氣質。在他的《游牧長城》集中,有系列篇章《甘肅篇》《陜西篇》《陜北篇》,作者以辯證的目光切入中原腹地,進行深層次的文化比較。游牧于長城,輾轉反思,終于領悟到了農耕民族的帝王——秦始皇修筑長城的初衷,從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辨別兩種文化的差異:農耕方式必然帶來保守性、狹隘性,游牧方式必然會有侵略性、野蠻性。進一步分析:耕耘的農夫在侍弄那些植物的時候,那心情和方式更像是莊稼的仆人。在傲慢的莊稼面前,他們必須學會忍耐、必須任勞任怨,在最后的季節(jié)得到報償或懲罰。農耕民族的人被這種生產方式所布控,忍受、屈服等習性、品格便沉浸在遺傳的基因里了。而放牧的民族他們在勞作——放牧那些動物的時候,他更像一個至高無上的君王,更顯示出統(tǒng)治者和征服者的意味。他策馬而行,吃喝驅策那些牛羊,是那么優(yōu)游任性,威風八面,這樣的勞作方式培養(yǎng)的心理優(yōu)勢,就使牧人的生命品格中少了一些忍受和屈服,多了一些征服力和擴張力。作者在《陜北篇》中如是說:“游牧文化是馬的文化,農耕文化是牛的文化。”由于找到兩種文化的本質區(qū)別,就對農耕民族的帝王修長城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舉動感到短視和可笑,對它始終難以抵制異質文化的入侵做出了有力的辯答。這樣的文化之“辯”,這樣的敘說歷史,是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少見的。

祝勇反思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游記散文,站在搶救中國傳統(tǒng)文化財富的角度發(fā)出這樣的吶喊:一個民族不能沒有歷史,更不能無視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與專制制度不同,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當將它與腐朽的制度一同扔掉后,我們的國家也就枯萎了。作家擁有如此深刻的歷史與文化眼光,有如此擴大這一切的表達不是生硬地進行理性的說教,而是投注了一片深深的個性情懷。張抗抗《牡丹的拒絕》,在登泰山的游歷中,寫了人對山的征服,體味到人對自身的超越,且從泰山形成過程中的三起三降,體會自然運動中的一種辯證法則:“如果它想要獲得一個新的高度,它務必在造山運動中將自己在沉淪一次?!边@種把泰山的壯麗奇觀與沉淪聯(lián)系起來并且將它看做是今日輝煌的一個動因,的確獨出心裁。作家不是“一覽眾山小”而是“仰無愧于天”,這是對人世乃至大千世界沉浮生亡的一種深沉感悟,一種樂觀積極有進取意識的把握。

游記散文應體現(xiàn)一種深度追求,以對社會人生與宇宙萬物的深度關懷和深切體驗,抒發(fā)內心的真情實感,表露充滿個性色彩的人格風范。

① 劉再復:《論文學的主體性》,《文學評論》1985年第6期。

② 佘樹森:《散文創(chuàng)作藝術》,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③ 廚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Essya和新聞雜志》,轉引自佘樹森《散文創(chuàng)作藝術》,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④賈平凹:《雪窗答問——與海外人士談散文》,賈平凹主編:《散文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⑤ 《三毛致賈平凹的信》,轉引自賈平凹的《說話》,陜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版。

⑥ 史鐵生:《也說散文熱》,《史鐵生作品集》(第三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⑦⑧ 張伯存:《余秋雨董橋合論》,《當代文壇》1998年第2期。

⑨ 劉錫慶:《迎接新世紀的輝煌》,《散文選刊》1996年第2期。

⑩ 朱大可:《話語的閃電》,華齡出版社2003年版。

? 朱國華:《別一種媚俗》,《當代作家評論》1995年第2期。

猜你喜歡
余秋雨游記散文
一座山,一杯茶(散文)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3:20
散文兩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兩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余秋雨投其所好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阿來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余秋雨投其所好
地心游記(十)只剩我一個人
尋夢環(huán)游記
尋夢環(huán)游記
超市游記
建湖县| 江油市| 广宗县| 双城市| 乌兰浩特市| 大余县| 井陉县| 峨眉山市| 金华市| 囊谦县| 延吉市| 贡嘎县| 中阳县| 南阳市| 凯里市| 周至县| 平凉市| 兴和县| 木兰县| 苏尼特左旗| 临朐县| 饶河县| 绥中县| 灌云县| 吉林省| 丰原市| 郧西县| 凤台县| 唐海县| 武隆县| 修水县| 琼结县| 兴化市| 岗巴县| 且末县| 太仓市| 揭阳市| 维西| 汾阳市| 广宗县| 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