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濤
(浙江省慈溪市坎墩慈佳果蔬農場 315303)
傳統(tǒng)的草莓育苗通常采用露地育苗方式,植株一旦發(fā)病,迅速通過匍匐莖或流水等傳播到附近健康植株,種苗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采用容器無土育苗,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炭疽病等病害的發(fā)生,還可以提早打破休眠,促進早開花結果,且移栽成活率達到90%以上,生長勢強。為探討采用不同規(guī)格營養(yǎng)缽育苗對草莓植物學性狀的影響,我們特開展了本次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果介紹如下。
供試草莓品種為紅頰草莓,營養(yǎng)缽規(guī)格為8cm×8cm、10cm×10cm和12cm×12cm。
試驗采用3個不同規(guī)格營養(yǎng)缽,分別為8cm×8cm、10cm×10cm和12cm×12cm,以常規(guī)育苗處理為對照。每個規(guī)格營養(yǎng)缽育苗500株,每個處理為1個小區(qū),試驗過程中每個處理隨機抽取20株進行定點觀測。
試驗于2010年6月在慈溪市坎墩慈佳果蔬農場進行。選擇2500株無病蟲害、生長情況基本一致的匍匐莖苗,每棵苗須帶3~4片展平葉、4~5條白根,分別移栽于裝有復合基質 (泥炭∶珍珠鹽∶蛭石=3∶2∶1)的營養(yǎng)缽內,然后澆透水,并覆蓋遮陽網(wǎng),采用微噴補水,早晚各1次,保持基質和葉片濕潤,促進新根發(fā)生,同時做好炭疽病和斜紋夜蛾等病蟲害防治工作。草莓苗定植時間在9月15日,采用高壟雙行栽培,畦面寬55cm,畦底寬70cm,畦高30cm。草莓株行距為20cm×25cm,栽培管理按常規(guī)。
由表1可知,12cm×12cm處理的草莓莖粗與對照差異極為顯著,差異率為47.1%;其次是10cm×10cm處理,差異率為27.2%;8cm×8cm處理差異率為23.9%。移栽成活率最高為12cm×12cm處理,為94%,其次是10cm×10cm,為94%,8cm×8cm為90%,對照最低,成活率為85%。
表1 不同營養(yǎng)缽育苗對草莓移栽成活率的影響
由表2可知,12cm×12cm處理最大葉面積、葉柄長、粗、植株開展度和生長勢都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分別比對照各增加了56.3%、15%、12%和11.9%;10cm×10cm處理比對照各增加了26.8%、8.0%、5.5%和8.4%;8cm×8cm處理比對照各增加了17.1%、6.7%、2.8%和8.4%。說明營養(yǎng)缽體積大,基質多,草莓生長旺盛。
表2 不同營養(yǎng)缽育苗對草莓植物學性狀的影響
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可以提高移栽成活率,12cm×12cm的營養(yǎng)缽比常規(guī)苗提高了10.6%,莖粗和開展度分別提高了47.1%和11.9%,并且開花早,結實率高,可以實現(xiàn)提前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