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媽媽”在美國已經(jīng)成為被調侃的帶諷刺意味的文化現(xiàn)象。
“中國媽媽又來了?!币徽f這句話,中國留學生都會擠眉弄眼,互相做鬼臉。
世界其他各國留學生的母親來美國探望孩子,大部分人是住在賓館里,在自己出發(fā)前把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條,以不打擾孩子的正常生活為準則。
她們或者請孩子和自己一同在周末旅游,或者請他們在自己住的賓館共進晚餐,然后在市區(qū)里轉轉買一些生活用品。熟悉美國文化的家長,不會大包小包帶來并非孩子需要的生活用品并強加給孩子。他們和孩子分手的時候互相祝福,說“祝你快樂”“祝你幸?!薄白D沩樌薄皨寢寪勰恪钡鹊?。
中國媽媽就不同,雖然很多人也知道美國物資供應極其豐富,但來探望孩子的媽媽一定帶來很多東西,一定住在孩子的宿舍里。無論有錢沒錢,中國媽媽一定和孩子住在一起,這是咱們的生活方式,和孩子膩在一起住,這樣才親近。然后中國媽媽開始操練起來,幫孩子洗衣服,給孩子做飯,不管孩子喜不喜歡,都要做滿一冰箱的包子、餃子、紅燒肉等。其實這些留學生們學習很緊張,中午沒有時間回來吃飯,中國媽媽就眼巴巴地看著孩子:“那你就不回來了?”那表情就是:“你就不能騰出時間多和媽媽待一會兒?”孩子當然不忍心,媽媽遠隔重洋來看他,自己就不能回來吃午飯嗎?這樣一個月天天回來吃午飯,下午自習就去得晚;有時晚飯也回家吃,聊到興頭上就不愿意去上晚自習了。中國媽媽在旁邊又搓腳又拍背的,又給孩子按摩脖子,弄得孩子陷入軟綿綿的親情中不想去學習。
有一位中國媽媽本是上海知名大學的英語專業(yè)的教授,兒子在美國一所高中上學,她來探望兒子。我告訴她,美國法律規(guī)定父母不可以和5歲以上的異性兒女同居,更別說同床了。她笑吟吟地、溫柔典雅地說:“沒有關系,我是他老媽,又不是別人?!?/p>
我再一次鄭重地告訴她,美國人的公民意識很強,鄰居會舉報。她拒絕聽我的話,說:“我就住一個月?!彼蛢鹤油彝?,結果被兒子的室友舉報,法院判她對兒子進行性虐待,將她驅逐出境。
中國媽媽在和孩子分別時大都會哭,并且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們小心點,好像周圍全是騙子,生活中全是陷阱。孩子去上學她們也說:“小心點,書包里的電腦放好……”好像她們大多有被騙妄想癥,總怕孩子被別人騙。而美國媽媽則常說:“Have fun(找快樂)?!?/p>
沒有錢很難送孩子出國留學,有些中國媽媽因為有錢就很高調,穿的、用的都是清一色名牌。在美國生活久了的華人就會笑話她們:“土包子開花?!蓖猎谀膬??美國人什么場合穿什么衣服、用什么生活用品,分類很細。即使無家可歸的人,撿破爛撿了某一類的東西,也會派在某一類的用途,不會混用。就拿手提包來說,有錢人晚上出去吃飯和參加活動,通常都用小的手抓包,穿深色的衣服,白天不能穿閃光的衣服。去旅游不能用LV包,否則會讓人笑話。而中國媽媽則拎著LV包上街、買菜、游泳通用。
中國媽媽喜歡穿著睡衣走來走去,把睡衣當休閑裝。孩子和幾個學生合租,廚房和衛(wèi)生間是大家共用的,一定要住孩子宿舍的中國媽媽穿著睡衣睡褲出出進進。當有人勸阻,告訴她睡衣應該在臥室里穿時,她卻不以為然地說:“這些孩子都跟我兒子似的,我這老太太沒有關系?!苯Y果她倒霉地被本地留學生起訴性騷擾,又被房東作為不受歡迎的房客驅趕出去。在美國,一切都在法律控制之下,房東驅趕房客不是我們想象的就是“不讓你住了,下個月搬走”,而是要上法院申請驅趕令。一旦有了驅趕令,你就必須在限定時間內搬走,而且會有一個非常壞的記錄,以后在美國找房子、找工作都非常難,甚至會影響移民辦綠卡。
一位來自海南的中國媽媽是大學教授,喜歡做飯。在美國,大多數(shù)人早餐喝牛奶、咖啡,午餐吃三明治、水果蔬菜。廚房是開放式的,不煎炒,甚至不吃油炸食品。這位海南的中國媽媽早餐要煎雞蛋餅,蒸魚,煮粥,每天很早就起床做飯。美國廚房里都有煙敏感警報器,她一做飯警報器就響。為了不讓警報器響,她搭梯子用塑料袋子把敏感警報器遮擋住,結果被孩子的室友以謀害和破壞設施罪起訴。報警器都連接消防局,她孩子的室友因眼睛做了手術,視物不清,她又被加上一條侵犯殘障人生存權利的重罪。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在美國,中國式的心眼兒太多、不守規(guī)矩者往往會受到懲罰。
中國媽媽對孩子從高中畢業(yè)到上大學選專業(yè),常常感到最揪心,而在美國上了大學可以隨時改專業(yè)。中國媽媽幫孩子選擇專業(yè)首先看重熱門專業(yè),以為讀熱門專業(yè)將來就好找工作,很少考慮孩子的愛好潛能,常把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人生理想讓孩子來實現(xiàn)。
一個去美國留學的大連男孩,母親生下他后就離了婚,她一個人工作賺錢,外出講課省吃儉用,得了多種慢性病。兒子堅持選學了自己喜愛的專業(yè),她就氣得犯了心臟病,然后男孩的姑姑、奶奶、爸爸都給他打電話要他改專業(yè),他每天接幾個電話聽訓示。這對美國家長而言是不可思議的事。后來他媽因心臟病搶救無效去世,這個孩子聽到媽媽的死訊后便自殺了。這是一個曾轟動社區(qū)學校的中國媽媽的故事。
中國媽媽共同的說詞是:“孩子是我的,我生的,我養(yǎng)的,我要對他的一生負責,我要為他的一生奉獻?!逼鋵嵵袊鴭寢寕儗嵲诓欢總€人都只是他人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中國媽媽對孩子的纏綿親情美國媽媽始終也無法理解。這是深層次的文化背景的差異。有一位老教授帶了10萬元人民幣到美國給孩子買房子,而她自己的頭發(fā)都是對著鏡子自己剪。
“中國媽媽”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也許不在于她們懂不懂某國具體的法律條文,而在于其生活方式、觀念的巨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