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銳
童話作家是怎樣編出那么奇特有趣的故事的?童話作家是怎樣把童話人物形象塑造得那么生動的?讓我們來清點一下童話作家的十八般武藝。歸納起來,童話作家用來講述故事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最主要的有這樣幾種:擬人、夸張、變形、神化。當(dāng)一個童話作家把他的故事講得峰回路轉(zhuǎn)、出人意料,令讀者大呼過癮的時候,必定是他把這幾種表現(xiàn)手法運用得出神入化的時候。
擬人,猜猜我是誰?
童話作家借助擬人手法,使山川草木、飛禽走獸、風(fēng)云雨霧,甚至無生命的抽象概念,都可以成為童話人物形象,使它們具有人類的語言行為、思想感情。年齡越小的孩子,保留了越多原始思維中物我互滲、萬物有靈的特點,所以富于幻想的孩子們最喜歡童話中的擬人手法,那給他們帶來一種親切感。
但是,擬人手法雖然運用相當(dāng)廣泛,要運用得好也并不容易。優(yōu)秀的、高質(zhì)量的擬人形象,必定是物性與人性得到完美結(jié)合的,也只有物性與人性的完美結(jié)合,才是故事情節(jié)順利展開的基礎(chǔ)。一只小鴨子,他也許是個大嗓門的小伙子,他也許是個驕傲的游泳冠軍,可是在安徒生筆下,他是一個羞怯的小家伙,因為他一出生大家就都嫌他長得丑,可是后來,他變成了一只漂亮的白天鵝!安徒生正是抓住了幼年天鵝灰不溜秋的外形特征,塑造了這樣一個具有勵志內(nèi)涵的擬人童話形象。
極度的夸張
作為修辭手法,夸張就是用夸大的詞句來形容事物的特點。作為藝術(shù)手段,夸張要借助豐富的想象,擴大和強調(diào)描寫對象的某些特點,突出其本質(zhì)特征,達到增強藝術(shù)效果的目的。一般文學(xué)作品中也常會用到夸張,比如說,形容一個人力氣大,《水滸傳》中就有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情節(jié)。但是,童話中的夸張則是極度無邊的——像《大林和小林》中寫四四格的鼻孔太大了,以至于說話有回聲,唧唧胖得與烏龜和蝸牛進行五米賽跑只得了第三名。《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寫愛麗絲變矮時,下巴一下子碰到了腳背,而變高時,低頭找不見自己的肩膀……這些夸張就是極度的,只屬于童話的夸張。
有時候,極度的夸張好像一面顯微鏡,將事物的本質(zhì)聚焦并且放大,將作家所諷刺和批判的對象火辣辣地凸顯出來,比如《皇帝的新裝》里的皇帝喜歡新衣服到了如此程度——“每個鐘頭要換一套新衣服”,“人們一提到他時,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里?!薄沁@樣的極度夸張,才有了后面皇帝被騙子騙得赤身裸體游行的荒唐故事。正是這樣的極度夸張,才把統(tǒng)治者的昏庸與驕奢淫逸放大到極致,令人一目了然,作家揭露批判得實在是痛快淋漓,讀者們讀得也實在是快樂無比。
變形,三十六計之外
作為童話幻想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變形是有意識地改變原有形象的性質(zhì)、形態(tài)或特征等,讓其變成另外的模樣,從而使童話形象更富于表現(xiàn)力、更有趣味,也使故事情節(jié)得到推進。童話中變形手法的運用又分為“局部變形”和“整體變形”兩種。其一,“局部變形”是將人體或物體的某一部分變形。例如童話《木偶奇遇記》中,皮諾喬說了謊以后鼻子就忽地一下變長了,而且只要他不承認錯誤,鼻子就越長越長;童話《海的女兒》中,小人魚的尾巴經(jīng)女巫施法后變成了人腿,用的也是局部變形的手法。其二,“整體變形”也就是整個形象的變化。例如《格林童話》中的“青蛙王子”,因中了魔法而由王子變?yōu)槌舐那嗤?。安徒生的《野天鵝》中,十一位王子因為中了魔法而變成了十一只野天鵝。
變形手法的運用,往往意味著某種出乎意料的新奇狀況發(fā)生,不僅增添了童話人物形象的荒誕趣味,也給故事情節(jié)帶來某種新鮮未知的推動力,從而帶來整個童話故事?lián)渌访噪x的發(fā)展。
無中生有的神化
神化,與神話一字之差,說的雖然不是一碼事,但是卻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童話由神話脫胎而來,必然運用神話的藝術(shù)手法來進行創(chuàng)作,比方說這“神化”,其實就是幻想世界中“無中生有”地創(chuàng)造出各種匪夷所思的東西來,或者賦予童話人物以某種超自然的力量。所以一般來說,我們在常人體童話和超人體童話中,最常見到“神化”手法的運用。
神化手法在童話故事情節(jié)中的運用極為普遍,例如,在羅爾德·達爾筆下,愛吃巧克力的小男孩查理與四個伙伴一起到巧克力工廠參觀,發(fā)現(xiàn)這里的神奇事物多得令人應(yīng)接不暇:飛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棕色濃稠的巧克力河流,兩岸郁郁蔥蔥的灌木、草地都是用各色美味糖果制成,河上行駛著用整塊硬糖制造的粉紅色大船,巨大的機器車間活像巫婆的廚房,制造出各種稀奇古怪的糖果,有滴溜溜四下瞅著的方糖,有能把人變成一顆巨大藍莓的口香糖,還有像游樂園里的過山車一樣驚險的電梯,還有能把一切東西都分解成無數(shù)小微粒發(fā)射出去的巧克力電視……
在塑造人物方面,神化手法往往賦予常人以超乎自然的神奇本領(lǐng),但這種“無中生有”,卻也常常需要借助于一些小小的“道具”,這些小小的“道具”,也就是某種魔法和寶物。比如,俄國兒童文學(xué)作家卡達耶夫的童話《七色花》中,小女孩珍妮獲得了一朵有著七片不同顏色花瓣的奇異的花朵,她每摘下一片花瓣,念上幾句口訣,就能實現(xiàn)一個最神奇的愿望,比如立刻來到北極,或者擁有世上所有的玩具,或者讓腿有殘疾的小伙伴能夠站起來和大家一起玩耍。英國兒童文學(xué)作家瓊·艾肯的《雨滴項鏈》中,小姑娘勞拉從北風(fēng)先生那里得到了一串神奇的雨滴項鏈,項鏈上每增加一顆晶瑩的雨滴,勞拉就多了一項神奇的本領(lǐng),當(dāng)項鏈上增加第十顆雨滴的時候,勞拉便能夠隨心所欲地讓天上下雨。珍妮、勞拉都借助于寶物,而獲得了超人的神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