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書萍
(河南省職工醫(yī)院,450003)
疏肝健脾法治療脂肪肝66例
杜書萍
(河南省職工醫(yī)院,450003)
脂肪肝;疏肝健脾;中醫(yī)藥療法
脂肪肝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以及飲食方式的不合理,近年來其發(fā)生呈連年上升趨勢,自我院采用疏肝健脾之中醫(yī)療法治療此癥以來取得較好之臨床療效,特匯報如下,以期交流為用,如有不盡之處,望批評指正。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來我院診治患者126例,均參照《肝臟病學》[1]診斷標準確診為脂肪肝患者。按就診順序將所有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66例和對照組60例,治療組男41例,女25例;年齡29~73歲,平均(37.2~11.5)歲;病程3個月至8年;其中54例為肥胖患者;56例有長期飲酒史;25例有肝炎病史;合并癥:合并糖尿病者14例,高血壓者27例,肝功能損害者41例;實驗室檢查:三酰甘油(TG)升高者43例,膽固醇(TC)升高者46例。對照組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28~72歲,平均(35.8~12.3)歲;病程5個月至10年;其中,41例為肥胖患者;36例有長期飲酒史;12例有肝炎病史;合并癥:合并糖尿病者12例,合并高血壓者15例,肝功能損害者31例;實驗室檢查:三酰甘油(TG)升高者38例,膽固醇(TC)升高者41例。2組患者臨床資料在年齡、病程、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療組給予中醫(yī)藥湯劑口服,基本方為:姜半夏12g,丹參、決明子各20g,澤瀉、生山楂各30g,黨參、白術、郁金、生麥芽各15g,白芍、香附、茵陳各25g。并隨癥加減:若脾胃積熱,痰濁偏盛可選加黃連、黃芩、藿香、佩蘭、蒼術、瓜蔞之類。若肝郁氣滯,血脈瘀阻,瘀滯癥狀偏重,可選加川芎、三棱、莪術、王不留行、木香、青皮、厚樸、枳殼之類,酌減澤瀉、姜半夏、茵陳之用量或不用。每日1劑,加水浸泡半小時后,先武火后文火煎煮后收汁150ml左右,再加水復煮再收汁,2次藥混合后均分2次溫服,連服2個月為1個療程。
對照組:口服水飛薊賓膠囊(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H20040299,每粒含水飛薊賓35mg)70mg,每天3次。全部病例治療2個月,統(tǒng)計療效。所有病例服藥期間禁食生冷辛辣之品;戒酒;肥胖者應節(jié)制飲食,增加運動;高血壓者加服降壓藥;糖尿病患者,給予二甲雙胍、格列本脲等西藥常規(guī)治療。
1.3 觀察指標治療前后觀察癥狀及體征,肝功能:ALT、AST,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B超肝臟檢查。
2.1 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療效標準評定[2]。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肝臟B超示脂肪肝消失或下降2個級別(如重度轉為輕度);肝功能、血脂恢復正?;蚋纳?。有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肝臟B超示脂肪肝表現(xiàn)明顯好轉或下降1個級別(如重度轉為中度);肝功能、血脂指標改善率>30%。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肝臟B超示脂肪肝表現(xiàn)無明顯變化;肝功能、血脂指標無明顯改善。
2.2 2組療效總體療效比較治療組治療66例中,顯效25例,有效3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2.42%;對照組治療60例中,顯效17例,有效30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78.33%。2組療效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臨床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及血脂變化比較(±s)
脂肪肝多歸屬中醫(yī)學的“脅痛”、“痞滿”、“積證”等范疇。其病因病機多由飲酒過度,或嗜食肥甘厚味,酒食內傷,而滋生痰濁,痰濕阻滯,使氣機郁滯,血脈瘀阻,致氣、血、痰、濁互相搏結,聚滯為積,肝郁氣滯,肝失疏泄可致脅肋發(fā)脹,抑郁煩悶,肝病傳脾,脾失健運,氣血不足可致身倦乏力,腹脹便溏等癥。治療因以疏肝解郁,健脾利濕,益氣活血等為主。本案正是以此為治則,并根據(jù)臨床之特點隨證加減以對癥治療的?,F(xiàn)代藥物研究表明:生山楂有減少脂類在器官中沉積之作用,研究認為其降脂作用是由于肝臟膽固醇合成被抑制[3]。丹參中含有丹參素,可在體外的細胞膜上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作用以及抗脂蛋白的氧化作用,從而降低膽固醇,降低脂質沉積[5]。草決明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三酰甘油的作用。臨床實踐證明疏肝健脾降脂對治療脂肪肝確實有良好療效,值得深入研究與探討。
[1]梁擴寰.肝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37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第二輯,1995: 171.
[3]王樹立,王永德,趙勒.山楂、黃芪及刺五加對豚鼠TC代謝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7,7(8):483.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2.093
:1672-2779(2012)-12-0132-02
:張文娟
201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