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絲
古代的官宦士紳、墨客文人、商賈名流,平時都會執(zhí)一柄折扇,須臾不離手,作為風雅和品位的象征。在酒宴、詩會之類的場合,折扇還具有身份名片的作用,可以彰顯主人的文化情趣和藝術修養(yǎng)。旁人通過折扇,也可以大致估出使用者的身份及地位。如今,作為文玩中的重要品類,折扇的扇面書畫、扇骨雕刻,可作為一個整體賞玩,也可分開鑒賞,歷來都是藏家的愛物。
關于折扇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較為主流的觀點認為折扇是從日本傳入中國的。明代中期,折扇開始流行,工匠以竹木為扇骨,以韌紙或綾絹為扇面,文人畫家則在扇面上題寫詩文、繪制水墨丹青,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扇面書畫藝術。由于折扇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旁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扇骨,所以在扇面文化發(fā)展的同時,立足于方寸之間的扇骨藝術也開始產(chǎn)生。工匠以雕刻、烙花等工藝,在長不盈尺、寬不及寸的扇骨上面,刻畫人物花鳥或吉祥圖案,構圖簡潔飽滿,技法渾厚古拙,呈現(xiàn)出一種自然流暢、秀美靈巧的藝術色彩,由此形成裝飾藝術、人文藝術、空間藝術的多重統(tǒng)一,滿足人們彰顯文化品位及氣派點綴的要求,有著很高的文化內涵。
至于折扇的用材,也是大有講究。為了便于繪畫書寫,扇面多用上等宣紙,一把制作考究的折扇,扇面由七層宣紙構成,這也給支撐張合的骨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扇骨的材質不僅要堅硬,且要有一定的彈性,能夠適應冷熱干濕的變化,如此才堅實牢固。因此,竹子是最理想的扇骨材料,不僅柔韌挺拔、輕巧而富有彈性,也易于雕刻。為了保證扇骨經(jīng)久耐用,古代的工匠把竹子經(jīng)過煮、曬、烤、刮等一系列工藝處理,再打蠟磨光。如此制成的扇骨,色澤紋理美觀,經(jīng)過人手長期的摩娑撫弄,表面就會形成一層光澤含蘊的包漿,顏色也會轉變?yōu)榘迭S或黃褐色。再融入雕刻、烙花等技藝,就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除此之外,也有用紫檀、檀香、烏木、象牙、玳瑁制作的扇骨,以材質本身的質感和自然美,呈現(xiàn)出一種樸拙、渾厚的風格。所以,一柄名家制作、材質精美、又有丹青高手字畫作品的折扇,為書畫藝術與精巧工藝相結合的產(chǎn)物,收藏價值不亞于名瓷珠玉。
近年在藏品市場,折扇是很出風頭的文玩,有不少人做系列收藏。而收藏折扇,首先是看其歷史價值,時代越久,價值越高。其次是看藝術水準,若扇骨出自名家之手,或扇面為名人書畫作品,也是市場上的寵兒。即使為無名者制作,工藝技法也有難易高下之分,這也是鑒定一柄折扇價值的依據(jù)。另外品相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環(huán),若是有破損、污漬,或經(jīng)過裱補,也會影響折扇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