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宰賢
“常識,指與生俱來、無須特別學習的判斷能力,或是眾人皆知、無須解釋或加以論證的知識。”但是我發(fā)現(xiàn),在中國,有時以我的常識卻無法理解自己面臨的情況。
上周六,我在上海虹橋火車站的書報亭買了一份周報。上海虹橋站建設得非常不錯,是至今我見過的最寬敞的火車站,不愧是華東地區(qū)最重要的鐵路客運樞紐。在我看來,它能夠代表當今中國在基礎設施硬件升級方面的成就。言歸正傳,由于這份報紙是每周六出版,于是我理所當然地認為它是那天剛“出爐”的。沒想到的是,在一家餐廳坐下開始看報紙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它居然是上周六的。
抱著書報亭的收銀員會給我退款的希望,我回到書報亭問收銀員:“你好!我剛才買了一份報紙,我以為是今天出版的,但發(fā)現(xiàn)其實是上周六的。能不能給我退款呢?”她回答道:“不可以?!蔽以俅螁査?,她神色有點慌張,但答案依然如此。無奈之下,我最終只能把報紙放在柜臺上走開。一來我不想再看已經看過的報紙,二來我想表示我的抗議。退一步說,就算可以理解她還把上周六的報紙放在書報亭繼續(xù)賣,但是,以我的常識來判斷,在上述情況下,她應當給我退款。沒有人會特意等到新報紙出版的那天去買舊報紙吧?讓我更不能理解的是,這件事竟然發(fā)生在我見過的設施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上海虹橋火車站。
我知道我不能完全責怪那位收銀員。她有可能想給我退款,但是她使用的POS機或者她所在的公司不方便、不允許她這么做。于是,我覺得歸根結底,這件事發(fā)生的原因就是常識的差異。
以前我以為,在中國,“雙贏模式”是很少存在的,尤其是在外國人與中國人做交易時。但后來我逐漸發(fā)現(xiàn),其實中國人與中國人做交易時或者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少能夠雙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想來想去,我覺得一些中國人做交易的時候鼠目寸光,只注重一次性的、眼前的利益。這可能是因為雖然中國經濟發(fā)展迅速,可是其時間太短暫,因此還沒樹立起良好的商業(yè)信用并缺乏健全的法律體系,于是就使得很多人追求單贏,就是“我贏你輸”的結果。
其實,騙人就是“我贏你輸”的最好例子。并且在中國,被騙的人難以得到別人的同情,因為許多人會認為這是被騙的人的錯誤:“你為什么要輕易相信人家呢?”幾乎沒有人會譴責騙子,我甚至發(fā)現(xiàn)人們有時候認為“能騙人也是一種技能”。
我想,有可能是我的常識在中國是不適用的,但是我仍然愿意堅持我的常識,雖然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認可我的常識。從虹橋站回來的時候,我又買了份報紙,但這次買的時候,我先確認好了出版日期,因為我已經不能輕易相信賣報者的常識和我的常識是一樣的。這個時候,我只能以在中國學到的常識來防范未知的風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