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人
對中國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錢常常是花不完的。孩子將父母當(dāng)成吮不干的大奶嘴,一旦將它抽出去,就會變得茫然無助,不知所措。
有朋友常往國外跑,便時常帶回些異域奇聞。說某個炎熱的盛夏,見一對年青小夫妻,領(lǐng)著年幼的孩子進(jìn)了冷飲店,買了兩個冰激凌,各自舒舒服服地吃起來。幼子走在老爸老媽中間,自然不免眼饞起來。母親意識到孩子可憐的眼神,便俯身對孩子說:“咱們每人每天五元零花錢,你那份花完了,所以就沒有冰激凌吃了?!闭f完聳聳肩,一副愛莫能助的樣子。孩子倒也安靜地跟在父母之間無奈地走著。
這故事只能是異域風(fēng)情。放在國內(nèi),“你那份錢花完了”這話能遭黑壓壓一大片人臭罵?!笆裁丛捬?!這也叫父母?做大人的不該盡著孩子嗎?這么熱的天小孩中暑了怎么辦?”不管有道理沒道理,反正是一通“道理”。直說得你羞愧交加,無地自容,從此不敢再有這不慈不愛的行為。而孩子從此理直氣壯,甚至學(xué)會又哭又鬧,坐地撒潑,向你討愛討慈了。
“制造孩子的家伙,不是‘人的父親,他生的孩子,便仍然不是‘人的萌芽?!濒斞赶壬@話說得很苛刻,用意卻是心焦中國的未來如果成不了人,中國就將很難有未來了。先生說的是以封建意識對待孩子,不但泯滅人性,也壓制了孩子的天性。近百年過去了,總覺得我們還是未將孩子當(dāng)“人”看。只是今天的孩子與往昔生活在長幼之序下的孩子有天壤之別,早已不是排于綱常的末端,備受欺壓,反而是貴為“小皇帝”。
那對年青的外國夫婦是從小將孩子當(dāng)做“人”看了,因此,會以平等的方式教育他。這樣的平等,還會使他學(xué)會獨立思考問題,學(xué)會計劃自己的生活。從小培養(yǎng),將來他才可能以平等獨立的觀念去對待社會,對待生活。這一切就是從“每天五元錢”開始的。
“你那份錢花完了”,說出這樣的話,對我們的年青父母來說,真的需要挺大的勇氣。即使孩子成年了,諸如此類的話,我們的父母也常常很難開口。對中國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錢常常是花不完的。孩子將父母當(dāng)成吮不干的大奶嘴,一旦將它抽出去,就會變得茫然無助,不知所措。許多年前,日本拍攝過一部紀(jì)錄片《狐貍的故事》,結(jié)尾處,老狐貍將小狐貍趕出家門,小狐貍哀叫著不愿離去。老狐貍卻全然沒有先前的慈愛,非常堅決地將小狐貍趕出家門。想必她是在以自己的堅決告訴孩子:寶貝,屬于你的那份肉,你已經(jīng)吃完了,現(xiàn)在該你自己去覓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