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浪
這是真的,我一點也不夸張。
也許,同學們都知道,20世紀人類進入原子時代。原子時代的標志就是現代科學技術廣泛運用。創(chuàng)立代表現代科學的相對論,并為核能開發(fā)奠定了理論基礎的,是美籍德國猶太人愛因斯坦。
大家一定會這樣想,像愛因斯坦這樣對人類做出了如此巨大貢獻的奇才,他小時候肯定很聰明。
然而,你想錯了,恰恰相反,少年愛因斯坦的腦子并不靈光,而且遲鈍。他幼年時的智利表現并不出眾。他3歲時還不會講話,急的父母請醫(yī)生上門,都以為他的了什么病。小學老師對他的評語是:“智力遲鈍,說話也說不清楚,成不了材”。在德國讀中學時教導主任說他:“干什么都一樣,反正一事無成”??即髮W時,數學和物理考的很出色,但語文和生物不及格,他不得不補習一年。他在大學時不是老師最喜歡的學生,以致畢業(yè)后許多同學都被安排了工作,而他卻在兩年后才找到了工作,成為一名普通的技術員。
然而,在愛因斯坦看來似乎“遲鈍”的背后,隱藏著一種可貴的東西:“勤奮好學,獨立思考,不斷探索”。3歲那年,有一天他愛好音樂的媽媽在鋼琴前彈奏一首貝多芬的奏鳴曲,他就歪著小小的腦袋,靠在后面的門框上,一聲不響聽得出神呢!5歲時,父親給他一只指南針,他就好幾天尋思它指南的原因。在中學時,叔叔給了他一本幾何書,讓他證明勾股定律,他證明出來了。他由此感到思維的力量。從十一、二歲開始,他就自學了《大眾物理科學叢書》、《力與物質》以及歐幾里得幾何學等讀物。16歲那年,愛因斯坦自學了微積分,這時,他忽然產生一個奇想:如果以光速追隨一條光線的運動,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情況呢?他設想這條光線就像一個空間震蕩而停止不前的磁場。從此,他開始深入研究“相對論”了。
漸漸地,愛因斯坦成為世界有影響的科學家。一天,他應邀到法國物理學會講學,居里夫人做他在巴黎的向導,這年暑假,兩位科學巨人又在瑞士見面了。有一次他同居里夫人與孩子們在野外游玩,走到一個峰頂上,愛因斯坦突然停了下來,抓住了居里夫人的手臂。居里夫人一驚,愛因斯坦卻平靜的指著腳下的千仞深谷說:“夫人,我想知道,假如吊索斷了,一個升降機墜入深谷,里面的乘客會有什么感覺?”隨行的孩子們聽后大笑起來,因為愛因斯坦又在說笑了,可居里夫人心里清楚,他并不是說笑,而是在思考他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小時候,別人都以為他笨,蘭花豆說不清楚。但是,他長大之后,不僅說話有條理,而且反應敏捷,語言風趣、形象生動。有一次,一群青年跑來問愛因斯坦:“什么叫相對論?”他立即回答:“當你和一位漂亮姑娘呆上兩個小時,你以為只有一分鐘;可是,當你在一個燒熱的電爐上坐一分鐘,你卻以為過了兩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p>
從愛因斯坦的“遲鈍”到“聰慧”,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奇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艱苦奮斗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