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蘭惠,史鴻云,李志剛,楊會彬,蓋曉惠,張戈妹
(河北大學附屬醫(yī)院放療科,河北保定 071000)
·論 著·
丹參酮對大鼠放射性肝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
苑蘭惠,史鴻云,李志剛,楊會彬,蓋曉惠,張戈妹
(河北大學附屬醫(yī)院放療科,河北保定 071000)
目的研究丹參酮對大鼠放射性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2只,雌雄各半,隨機分為正常組(14只)、模型組(14只)、實驗組(14只)。實驗組于照射前3d起每天給予腹腔注射丹參酮ⅡA磺酸鈉15mg/kg,模型組和正常組同時腹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對模型組、實驗組應用醫(yī)科達加速器6Mv-X線照射上腹部,總劑量20Gy,單次照射法造成大鼠放射性急性肝損傷。測定大鼠血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含量。結果正常組和模型組、正常組和實驗組、實驗組和模型組的ALT、MDA、TGF-β1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丹參酮對大鼠放射性肝損傷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作用機制之一可能與其抗氧化活性有關。
肝腫瘤;丹參酮;放射療法;大鼠
三維適形放射治療為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提供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1]。在放射治療的同時,放射性肝病是其最主要的并發(fā)癥之一,也是影響放射耐受量的最主要因素[1]。本研究通過采用6Mv-X射線照射法建立大鼠放射性急性肝損傷模型,應用丹參酮ⅡA治療一定時間后,考察丹參酮ⅡA對大鼠血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的變化情況來探討丹參酮對放射性肝損傷的治療保護作用。
1.1 實驗動物及分組:健康成年SD大鼠42只,體質量160~180g,雌雄各半,隨機分為正常組(14只)、模型組(14只)、實驗組(14只)。
1.2 大鼠肝損傷模型的建立:所有SD大鼠飼養(yǎng)溫度(23±2)℃,照明時間為12h/d,飼養(yǎng)1周后進行實驗。實驗組于照射前3d起每天給予腹腔注射丹參酮ⅡA磺酸鈉15mg/kg,模型組和正常組同時腹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對模型組、實驗組應用醫(yī)科達加速器6Mv-X線照射上腹部。照射范圍,采用1 000kV/25mA狀態(tài)CT下定位,大鼠仰臥于體模固定板上給予烏拉坦麻醉(濃度25%,500mg/kg),四足固定,上界至膈頂、下界至肝下緣,左、右側界至腹外側壁,范圍約2cm×4cm,劑量率為1 000 cGy/min,源皮距100cm,計算點深度為3cm,總單次量20Gy。
1.3 數(shù)據(jù)采集:實驗組和模型組照射后72h,全部大鼠脫頸椎處死后開腹,抽取腹主動脈血約3m L,應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ALT、比色法檢測血清MDA,應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血清TGF-β1,具體操作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經照射后ALT活性明顯增高,MDA和TGF-β1水平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造模成功,出現(xiàn)肝放射損傷。實驗組ALT活性、MDA和TGF-β1水平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應用丹參酮后雖減輕肝損傷,但未達到正常水平。見表1。
與模型組相比,實驗組應用丹參酮治療后,ALT活性明顯下降,MDA和TGF-β1水平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損傷程度減輕,治療有效,見表1。
表1 3組ALT、MDA、TGF-β1的比較
肝組織中含有豐富的ALT,在肝組織受到損害或壞死時,血清ALT活性明顯升高。在本研究中模型組造模成功,能達到肝臟明顯損傷,應用丹參酮腹腔注射后可明顯降低ALT的水平,可減輕肝損傷程度,可達到保護作用。
丹參酮ⅡA是從活血化瘀中藥丹參中提取的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參酮類化合物通過與自由基結合生成高穩(wěn)定性的復合物,降低自由基活性,從而發(fā)揮抗氧化作用。Niu等[2]研究認為丹參酮ⅡA能夠有效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抑制細胞脂質過氧化。續(xù)潔琨等[3]研究發(fā)現(xiàn)丹參酮類化合物對應激負荷等原因引起肝損傷的保護作用,可能與其清除自由基、減少氧自由基介導的細胞損害,抑制脂質過氧化損傷的過程有關。本研究模型組大鼠ALT水平顯著升高,脂質過氧化產物MDA含量顯著增高,肝臟受損明顯。而實驗組ALT、MDA含量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見丹參酮能阻止自由基對肝細胞膜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損傷,保護了肝細胞,減少了ALT、MDA的釋放。劉永剛等[4]在考察丹參酮ⅡA對CCl4和D-半乳糖胺引起的小鼠肝損傷的保護作用時也證明丹參酮ⅡA能顯著降低血清ALT水平和肝組織勻漿MDA含量。王宇等[5]研究丹參對原位肝移植肝臟的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從而減輕氧自由基及脂質過氧化,保護細胞膜,改善肝功能。
TGF-β1是公認的致肝纖維化的最主要的細胞因子之一[6],它與肝組織損傷密切相關。Seong等[7]觀察正常肝組織照射后受損傷肝組織表達TGF-β1mRNA早期升高。本研究中,模型組TGF-β1明顯高于正常組,而實驗組的TGF-β1水平明顯下降,結果表明在放射反應中丹參酮可降低TGF-β1的水平,減輕肝損傷的程度,對治療過程中的輻射損傷具有一定作用。
電離輻射對肝臟損傷的主要并發(fā)癥是放射性肝炎及纖維化,其發(fā)生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它不僅限制了治療的實施,也降低了患者療效和生存質量。本研究初步得出丹參酮對放射性肝損傷有一定的治療保護作用,希望能進一步應用于臨床,使患者從中受益。
[1] 曾昭沖.肝細胞癌的放射治療[J].實用腫瘤雜志,2007,22(5):380-384
[2] NIU XL,ICHIMORIK,YANG X,et al.TanshinoneⅡA inhibits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idation in vitro[J].Free Radic Res,2000,33(1):305-312.
[3] 續(xù)潔琨,栗原博,鄭潔靜等丹參酮類化合物對小鼠應激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藥學學報,2006,41(7):631-635.
[4] 劉永剛,陳厚昌,蔣義平.丹參酮對小鼠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藥材,2001,24(8):588.
[5] 王宇,周杰,蔣曉青.丹參對原位肝移植大鼠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2(5):801-804.
[6] ZHANG LJ,YU P,LI D,et al.Effect of cytokines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genesis in rat[J].World J Gastroeaterol,2004,10(1):77-81.
[7] SEONG J,KIM SH,CHUNG EJ,et al.Early alteration in TGF-beta mRNA expression in irradiated rat liv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0,46(3):639-643.
(本文編輯:趙麗潔)
R735.7
B
1007-3205(2012)03-0339-02
2011-09-26;
2011-10-31
苑蘭惠(1973-),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附屬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醫(yī)學碩士,從事腫瘤放射治療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