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瑩
摘要]《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一篇幾乎家喻戶曉的童話作品,大家甚至早在啟蒙階段就聽過這個凄慘的童話故事。但細品文本,還有很多更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地方,強烈的對比是整篇文章的生命線。在這篇童話故事中,我們可以讀懂那些直視無礙、一眼洞穿的對比——寫實與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與冷酷的現(xiàn)實更迭出現(xiàn),種種幻象與她饑寒交迫的現(xiàn)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小女孩憧憬美好、渴望幸福的愿望。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對比,還有許多不能直視、蘊含文本深處的對比,探究這些或明或暗的對比,我們會更深刻地感悟到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和祝福。
[關鍵詞]兒童文學賣火柴的小女孩對比現(xiàn)實與幻想
《賣火柴的小女孩》, 是十九世紀中葉丹麥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話作品。這個故事描述了當時冷酷的現(xiàn)實與女孩美妙的幻想交織的畫面。文章采用對比的藝術(shù)手法, 記敘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 在大年之夜凍死街頭的故事, 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明媚與黑暗的反差、溫暖與殘酷的對比,將整篇作品引入一種令人心痛的凄慘境遇。
一、氣氛對比
這篇童話為了更好地反映出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作者把故事安排在大年夜這個特定時間里來展開是很有深意的。大年夜正是富人合家歡聚,尋歡作樂之時; 而可憐的小女孩“ 在這個又冷又黑的晚上”,孤苦伶仃流落街頭賣火柴, 最后凍死街頭。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苯稚系教庯h來富人家的烤鵝香味。有錢人家的圣誕樹是那么大, 那么美, 掛著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可是, 就在這樣一個令人難忘的夜晚, 小女孩卻光著頭, 赤著腳在街上賣火柴。這時間,氣氛與小女孩的年齡、行動、處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二、環(huán)境對比
在文章中,作者十分善于利用環(huán)境對比來襯托出悲慘的氣氛。一邊是“ 每個窗子里透出燈光來, 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 一邊是小女孩的家只有房頂, 破裂的四壁可以灌進風來, “ 家里跟街上一樣冷” 。
同時,在貧富對比懸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少爺?shù)鸟R車在街上橫沖直撞,小女孩為了躲避飛奔而來的馬車,不小心把媽媽給她穿的大拖鞋跑掉了一只,當場被闊少爺撿起來嘲笑說“將來等他有了孩子可以把它當搖籃”這說明在當時的社會里,富人的幸福與快樂是建立在窮人的痛苦上。這樣的社會, 對窮人是何等的不公平。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的雙重對比, 更顯出當時社會貧富何等懸!
三、人物形象對比
作者在童話中塑造了小女孩這個典型人物,小女孩的形象實在惹人憐愛。
一是,“大”拖鞋與“小”女孩的對比?!澳鞘且浑p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她的確窮得連鞋都穿不上。即便這樣,最令人覺得可憐的是, 這么“小”的一個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光著頭赤著腳、孤苦伶仃地在街賣火柴。
二是,小女孩光頭赤腳與美麗的金黃的長發(fā)對比。文中這樣寫“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fā)上,那頭發(fā)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讀到這里, 誰都覺得小女孩長得實在美麗可愛, 但她自己因為又饑又冷, 根本不會注意這些。
四、結(jié)構(gòu)對比
在文章結(jié)構(gòu)上,作者匠心獨運,這主要表現(xiàn)在新年的美好快樂與小女孩凍死街頭的對比。在一般人眼里,新年是一片歡樂祥和的,生活是幸??鞓返?。可有誰會想到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凍死街頭呢?這一強烈的反差,誰都會打一個冷顫。其次是溫暖的陽光與小女孩冷僵的尸體對比,溫暖的陽光為什么照不到小女孩的身上?悲劇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正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真實寫照。小女孩的悲慘結(jié)局是當時千千萬萬窮苦孩子的縮影。
五、幻像與現(xiàn)實對比
作者通過描寫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像與冰冷的現(xiàn)實作對比。第一次幻像, 小女孩看到了大火爐,是因為她在現(xiàn)實中寒冷,說明她渴望溫暖。第二次,小女孩看到烤鵝向她走來,是因為她在現(xiàn)實中饑餓,說明她渴望美食。第三次,小女孩看到圣誕禮物,是因為她沒有快樂,說明她向往快樂。第四次,第五次她看到了奶奶,還帶著她飛走,是因為她沒人愛撫,說明她渴望得到愛撫。
通過這樣的對比分析,不難看出,小女孩什么都沒有,只能一次次擦燃火柴,一次次地在幻像之中尋覓。她的美好愿望和幸福憧憬只是寄托在她的幻像之中。除此之外,她只有寒冷、饑餓和痛苦。作者通過這種想象和現(xiàn)實的反差對比,揭示了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控訴了那個造成貧富不均的社會制度。
縱觀全文,文本處處巧妙的設置對比手法,不斷創(chuàng)設沖突,引起了讀者的一種強烈心理反差,撞擊著讀者的內(nèi)心深處,從而使我們體味到文中冷酷的現(xiàn)實和人物憧憬幸福生活的企盼。通過上述多層次,多角度的強烈對比,我們同樣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憤心情,感受到他對窮苦人民寄予的深深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強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