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
全國究竟有多少老縣城很難統(tǒng)計。所謂老,應(yīng)是相對于“新”而言。我想至少該是百年以上的城池方能配得上這個“老”字。幾次旅經(jīng)西安,當?shù)嘏笥芽傇谟幸鉄o意間津津樂道于“老縣城”:唐明皇、楊貴妃、白居易、土匪、國軍、紅軍……指的就是西安下轄的周至縣廢棄近百年的那座老城,讓人生出一種非去不可的沖動。
今年夏天終于按捺不住。
從西安出發(fā),沿108國道驅(qū)車約一小時,便達而今的周至縣城,沿途但見秦嶺逶迤,郁郁蔥蔥,老子李耳講經(jīng)的樓觀臺、財神趙公明桑梓以及抗日名將張靈甫故里隱現(xiàn)其中。周至老縣城則深藏于秦嶺腹地。
老縣城于道光五年(1825年)建城(同知浙江人景梁曾),民國十四年(1925年安徽人吳其昌棄城),歷時整整100年。其間,佛坪廳曾于公元1913年(民國二年)廢廳改縣。
老縣城曾出土過兩尊石佛,故名“佛爺坪”,后簡稱為佛坪,建制為廳,稱佛坪廳,隸屬漢中府。佛坪廳較縣級長官知縣高半級,是為“同知”,民國后方改為縣級建制。儻駱道山程700余里,山高林密,宵小出沒土匪橫行,且地處要沖,遂設(shè)廳轄之。
李白《蜀道難》嘆曰:“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蓖ǔ碚f,所謂蜀道指的是從漢唐都城長安翻越秦嶺、巴山至四川的道路。北段分別是:子午道、倘駱道、褒斜道、陳倉道,此四道匯于漢中后再沿南段的荔枝道、米倉道、金牛道進入四川。因此進入四川的蜀道計有七條。其中以陜西周至長約240公里的倘駱道最為險峻也最為近捷。
杜牧有詩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當年唐玄宗為博楊貴妃一笑,下旨快馬遞送產(chǎn)自四川涪陵郡的荔枝至長安,走的這條道。不料幾年后歷史卻開了個無情的玩笑: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唐,唐玄宗偕楊貴妃一行倉皇逃蜀,恰恰也是走的這條道。那一年,玄宗已年過古稀,貴妃楊玉環(huán)38歲。次年,楊玉環(huán)與其兄楊國忠便在這次不幸的行程中死于非命。貴妃香銷玉殞半個世紀之后,適逢白居易先生履職周至縣縣尉,儻駱道便在他的轄區(qū)之內(nèi)。風流倜儻的白先生時常邀約好友數(shù)人來此踏歌賞景。某日酒酣之際,詩友王質(zhì)夫、陳鴻遙望馬嵬坡方向力勸才情過人的白先生升華這段凄美的愛情。斯時青春勃發(fā)的白居易正與縣城的楊家小姐處于熱戀之中,遂熱血澎湃地慨然允諾。于是就有了那曲流芳千古的《長恨歌》。
周至新縣城距倘駱道不遠,進入秦嶺北坡駱峪口的黑河國家森林公園也就進入了倘駱道的大門。
駱峪口古稱駱口驛,白居易便在位于駱口驛的仙游寺內(nèi)揮筆寫就了他的鴻篇巨制《長恨歌》。如今仙游寺依然佇立在黑河岸邊,向過往游人傳遞著白先生當年創(chuàng)作《長恨歌》的信息,給人以穿越時空的恍惚。
查閱史籍,發(fā)現(xiàn)唐朝竟與倘駱道有著不解之緣,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條儻駱道的話大唐王朝沒準早就壽終正寢了。這絕非危言聳聽,且看如下事實:繼公元755年安史之亂唐玄宗逃跑之后,公元783年因大臣朱泚的叛亂,唐德宗李適復取儻駱道逃往漢中;光陰荏苒又過去了一百年,黃巢高舉義旗直逼長安,萬般無奈的唐僖宗李儇又不得不步其先祖之后塵。閉目沉思,眼前不時浮現(xiàn)出反軍遮天蔽日的金戈鐵馬和九五至尊的皇帝以及王公嬪妃們苦不堪言的身影。
這就是歷史,由戰(zhàn)爭描繪出的歷史,從黃帝、蚩尤間的涿鹿大戰(zhàn)起一直延續(xù)至今。
撇開那些在逃命途中命喪黃泉的無名之輩不談,大唐王朝在這條儻駱道上共拋下了兩個金枝玉葉:一個是唐德宗李適最為寵愛的女兒唐安公主,一個便是家喻戶曉的貴妃楊玉環(huán)。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西安市發(fā)掘了唐安公主墓,埋藏在黃土中的墓志銘向后人訴說了那段不堪的往事,徒增了許多唏噓。而那個大名鼎鼎的楊貴妃卻給人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傳說忠心耿耿的高力士用一個宮女李代桃僵,掩人耳目地放了楊玉環(huán)一馬。于是貴妃娘娘得以沿儻駱道歷盡艱辛南下漢中,繼而順江東下至揚州易名為太真,飄洋過海抵達日本山口縣向津具半島一個叫做油谷町的小漁村定居,直至終老。這仿佛是確鑿無疑的,讓人不能不信。其依據(jù)是,白居易先生在《長恨歌》中明白無誤地寫著“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據(jù)說唐玄宗劫后返回長安曾派人去馬嵬坡,打算移葬心愛的女人,遺憾使者卻無功而返。此其一。眾所周知,自秦始皇起便將東瀛三島視為仙山,遣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前去尋長生不老之藥。此其二。白居易先生創(chuàng)作《長恨歌》的當口距“安史之亂”不過五十載左右,史料之清晰毋庸置疑,想必先生不至于憑主觀臆斷故弄玄虛。何況如今在油谷町還有一座中國式庭院風格的建筑“二尊院”,而且貴妃墓便真真實實地靜臥在“二尊院”不遠處海邊的五輪塔下。在這個小小漁村的店鋪中,隨處可見村民自制的“楊貴妃酒”“楊貴妃醬”“楊貴妃瓷”“楊貴妃壽司”等等等等與那段塵封的故事有關(guān)的記憶。置身現(xiàn)代,更是有俞平伯大師公開撰文宣示楊貴妃的上述種種行狀,激發(fā)著人們浮想聯(lián)翩。這該是國人對那段曠世戀情的美好期許吧。
黑河是西安的母親河,是數(shù)千萬百姓的飲水之源。也許是因為依傍著黑河的儻駱道太過艱險,也許當今的繁華早已模糊了白駒過隙的既往??傊?,很少有人再記掛這條古道和這片令人魂縈夢牽的土地。行走在這條神秘、艱難而厚重的古道上,不知你想過沒有,也許你的腳印正好跟唐玄宗、楊貴妃、白居易等人的足跡重疊?
此行的目的地是周至老縣城,是一個讓我神往了好多年的地方。盡管由于雨季沿途塌方,但畢竟現(xiàn)今我的行程依靠的是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比諸先人而言已是不可同日而語。
老縣城現(xiàn)為周至縣厚畛子鎮(zhèn)下屬的一個自然村,共有六戶27人。厚畛子鎮(zhèn)是黑河的源頭,方圓800多平方公里,著名的道教勝地太白山離鎮(zhèn)政府僅咫尺之遙。從厚畛子鎮(zhèn)去往老縣城全是土路,忽上忽下,溝溝坎坎,鄰近老縣城的十公里更是蛇形狹窄的羊腸小道。鎮(zhèn)長執(zhí)意用鎮(zhèn)里的越野車送我們。后來才知道除卻路況的因素外,車體稍長一點的商務(wù)車在接近九十度的山路拐彎處幾乎是無法通行的。一路顛簸如在舞廳蹦的一般,好不容易登上秦嶺大梁,一塊刻有“秦嶺界”三個大字的漢白玉石碑撲入眼簾。這意味著我們正頂天立地地站立在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上。有人笑言在此處撒泡尿一半將流進黃河一半便匯入了長江,多么豐富的想象力啊,多么地不可思議。俯瞰一片寂靜的老縣城,腦海里竟浮現(xiàn)出往昔的繁華。很難想見這個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城池百多年前曾有三萬余人聚居,府衙、文廟、書院、演武場、社稷壇、城隍廟……一應(yīng)俱全。
作為縣城,老縣城卻只有三座城門。東曰景陽門,西曰豐樂門,南曰延熏門。不知是不是因為北邊背山的緣故,唯缺了一洞北門。故城周長約1500米,城門寬16米,墻高6米,墻基底寬6米,頂寬4米。從殘存看原本應(yīng)該是有箭樓和四個角樓的,可惜由于長年失修及風霜雨雪剝蝕之故只留下了依稀的輪廓。東門和南門外各有一條護城渠,自南山溝口流入城北胥水河,渠寬2米左右,均約里許長,分別匯入北邊胥水河。廳府衙門位于城中心,坐北向南,占地近萬平米。以衙門為界,東西為主街,南北有一條附街。衙門前原有高大的照碑、華麗的牌樓、堅實的門樓及左右門房。進入衙門,依次排列著大堂、二堂和后堂。兩邊設(shè)三班、左右?guī)?、偏房、寢室、花園等,基址清晰可見。遺址尚存百年苓松及石碑若干。廳署右邊是巡檢司獄,目前僅能看到監(jiān)獄殘墻。然而正是這座怪異的建筑卻叫人大開眼界。毫不夸張地說,這可稱之為全世界最奇特的一座監(jiān)獄了:整座建筑居然無門無窗,所有犯人及衣物均由獄卒用繩索吊進吊出。于是不由得令人生出許多無端猜想。這種設(shè)計究竟是為了什么?防越獄?防劫獄?實在是百思而不得其解。或者是因為匪患太過猖獗了?也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廳署隔壁的“榮聚站”,這是一個多功能的去處,既有驛站、客棧的職能,也是賭徒、妓女放浪形骸的場所。
問題就出在這里。
那是公元1925年(民國十四年)冬天的一個傍晚,離任縣長車正軌與新任縣長張治辦完交接后喝了點小酒便進入了夢鄉(xiāng)。第二天大清早有路人來報,山嶺上發(fā)現(xiàn)了兩具無頭尸體,勘驗的結(jié)果竟是兩位可憐的縣長。無疑,必定是土匪傷天害理干下的勾當。試想,頂寬四米,高達七米的城墻,土匪夜間怎生得以進入?結(jié)論是城內(nèi)出了內(nèi)奸,更有人斷定內(nèi)奸就在守城的官兵中間。當時整個縣城約有官兵百十余人,駐守城池的兵力則不足30人。于是官兵們齊呼冤枉,個個都有不在場的鐵證,不是賭錢就是嫖娼,充其量不過瀆職而已。
沒有任何人聲稱對此負責。又是一樁懸案。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同樣的道理,老縣城少了父母官也不成體統(tǒng)。于是城固縣長吳其昌無奈臨危受命走馬上任。劫后的縣衙早已面目全非,斷垣殘壁一片狼藉。殊不料上任伊始屁股尚未坐熱,隨侍吳縣長左右的親弟弟便被土匪綁了票。從此縣長大人便背起官印四處飄流,類似于如今民間那些“皮包公司”一般。最終將縣衙落腳在交通等條件較老縣城便利的袁家莊關(guān)帝廟中,硬生生將原屬老縣城的“佛坪”的帽子套到了袁家莊頭上,于是便成就了如今的陜西省佛坪縣。
寫到這里我不由聯(lián)想起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隆子縣玉麥鄉(xiāng)。這是西藏山南地區(qū)的一個偏僻山區(qū),半個多世紀前這里住著父女三人。閉塞的交通,高寒的氣候,不能種植任何農(nóng)作物,父女三人靠放牧牦牛到百多公里外換回糧食以維持生活。后來在長大成人的女兒的堅持下,父女三人遷移到百公里外的一個小村莊落戶。然而時間不長,老父親執(zhí)意回到故土去。孝順的女兒這回順從了父親。不久這里又成立了玉麥鄉(xiāng),大女兒順理成章地成為首任鄉(xiāng)長。如今這個號稱全國最小鄉(xiāng)鎮(zhèn)的地方恰好也有27位居民,客棧、商店卻一應(yīng)俱全。老百姓安居樂業(yè),日子紅紅火火。這就是堅守的力量。遺憾的是吳其昌吳縣長選擇了妥協(xié),盡管個中有若干意志之外的原因,直到現(xiàn)在老縣城的原住民后裔對吳縣長的放棄還頗有微詞。
回過頭再來說說土匪。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地方上的武裝匪徒。
《辭?!范x為:以搶劫為生、殘害人民或者一貫窩藏盜匪、坐地分贓的分子。
老縣城地處秦嶺深山密林之中,然而每每山外遭遇災(zāi)情,大山里卻是一派風調(diào)雨順。由于天高皇帝遠的緣故,險峻的群山以它博大的胸懷接納了來自天南地北的逃荒者以及五湖四海的通緝犯。起初這里的民與匪基本上沒什么區(qū)別。農(nóng)閑耕作則為民,一時興起打家劫舍則為匪。一定程度上是“毒品”和“賭博”的泛濫完成了民與匪的角色轉(zhuǎn)換。大山里地廣人稀土地肥沃,正是美麗的罌粟花綻放的天堂。這就給軍閥們提供了軍餉保障,同時也充實了游手好閑之徒出入賭場吆五喝六的本錢。一旦傾家蕩產(chǎn),殺人越貨就成了家常便飯。民國年間老縣城周邊共有三股勢力較大的土匪:彭源洲部、王三春部和魏輔唐部。
彭源洲原以打魚為生,兇暴的性格注定了他土匪的歸宿。殺人劫財是他唯一的樂趣:殺百姓、殺商賈、殺紅軍、殺國民黨。就是這個唯利是圖的小人竟盤踞山寨長達十八年。
另一股土匪的頭名叫王三春,在他眼中,普天之下他才是老大。因此他稱統(tǒng)下匪幫為“第二家庭”,家長自然就是他本人。他曾受國民政府招安,領(lǐng)銜“川陜邊游擊司令”的王三春卻根本不買蔣介石的賬,居然還把“活捉國賊蔣介石”掛在嘴邊。
魏輔唐跟這兩人不在一個檔次上。他靠大煙起家,他的“寧西人民自衛(wèi)總隊”由美式?jīng)_鋒槍、卡賓槍、輕重機槍、德國造駁殼槍等武裝,其裝備堪比國民黨雜牌軍。他向往山外的文明,還特意配備了手搖電話和留聲機之類奢侈品。他在當?shù)丶軜蜾伮?、興建學校(至今輔仁中學的倉庫里還保存著當年的牌匾,諸如“培育英才”“普及教育”什么的)。
國民黨新編第28師師長謝輔三跟前兩股土匪很有緣,彭源洲和王三春就是在他指揮下土崩瓦解的,幾門“二八炮”那么一圍,十數(shù)發(fā)炮彈飛沙走石,土匪們便扛不住了。土匪畢竟只是土匪。最終,酷刑之下彭源洲吞煙自殺,一聲槍響王三春命歸黃泉。
魏輔唐的豪宅門楣上刻有這么一首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行人往復任勾留。那管中日戰(zhàn)爭事,閑居樂土度春秋”——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人生哲學,畢竟他生活在那個年代那個歲月。
1952年惡霸土匪魏輔唐被人民政府鎮(zhèn)壓,35年后的1987年漢中有關(guān)方面宣布對魏輔唐的平反。
政治生態(tài)決定了生存環(huán)境,歷來如此。從另一個角度看,在當今地球暴怒的情況下,自然生態(tài)格外引起了我的盎然興趣。唐代詩人王維隱居秦嶺期間曾留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絕唱,閑適而細膩地呈現(xiàn)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水墨畫。沿著儻駱道往老縣城前行,山民們會津津樂道地講述起一個又一個如夢如幻的故事。譬如哪年冬天哪家來了只大花熊,村民們忙不迭地盛飯夾菜沖奶粉,大花熊吃飽喝足后便一屁股坐在火坑邊慵懶地烤起火來?;ㄐ芫褪切茇垼峡h城的百姓都這么叫。金絲猴也很常見。沒準哪天在山里趕路遇上大雨,避雨時正巧跟一群金絲猴躲在一棵大樹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近幾年繁殖迅猛,數(shù)量早已超過了老百姓家里養(yǎng)的黃牛。這家伙目中無人,橫沖直撞,不時還大搖大擺地光顧農(nóng)家小院??傊?,村民說,這大山里啥樣的稀罕動物都有,什么林麝、太白虎鳳蝶、熊二哥、大鯢、錦雞、豺狼虎豹……村民強調(diào)說,豹就是金錢豹——如數(shù)家珍。我趕緊做了個手勢,插話問,你剛才說還有老虎?沒錯,村民用力點點頭,華南虎!可惜呀……一聲嘆息。
1963年冬日的一個清晨,老縣城的一個趕早上學的孩子在晨曦中跟一頭斑斕大虎狹路相逢,嚇得他當即癱軟在地。不知過了多久,陸續(xù)有小伙伴跟了上來,那家伙竟也無聲無息地消失在山林中。老師將這個學生的敘述向上面作了報告,根本就沒人肯信。時隔不久,雪地上碩大梅花腳印印證了這頭山林之王的存在,更可怕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被吞噬了。又過了幾個月,老縣城不斷有豬牛羊或是失蹤或被咬死,老虎向村民們發(fā)起了挑戰(zhàn)。最后的時刻終于來臨。這天老虎直接撲向了李姓村民家,叼走了一頭肥豬。李家女人為保護家中這唯一值錢的財產(chǎn)豁出命追了出去。人命關(guān)天,蹲點的公安局黎副局長當機立斷,率領(lǐng)六名民兵帶上一支“五四”式加兩桿步槍幾條狗立即出發(fā)趕往事發(fā)地。50米的距離,亂槍齊發(fā),終于將這頭龐然大物撂倒在溝底。經(jīng)檢驗:雄性,體重225公斤,體長2米,尾長0.9米……
秦嶺最后一頭華南虎身中21槍,發(fā)出驚天動地的長嘯告別了這片土地。
時間:1964年陰歷五月初三。那時國家尚未出臺動物保護法,為民除害是執(zhí)法者的責任。
700公里長的儻駱道上發(fā)生的故事太多太多,樁樁件件皆成文字。
老縣城沉浸在靜謐、安詳?shù)姆諊?,村路兩?cè)的莊稼地用圍欄圍著,象征性地提防著熊二哥之類的“朋友們”闖入嬉戲。山風輕拂掠過叢林,偶爾暴露出城南山坡林蔭深處的幾幢造型別致的建筑。鎮(zhèn)長說,那是度假村的小木屋,你們今晚可以在那里休息。聞言我不由生出些許感慨。這就是如今的儻駱道么?或許這才是當年惶惶不可終日的逃命皇帝們所企盼的。
我不知道隱居秦嶺的王維曾否到過這片神奇的土地,那膾炙人口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大抵應(yīng)該是在此處有感而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