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哈姆雷特》中人物形象典范的描寫賞析

2012-05-08 03:44:24黨晨華
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 2012年8期
關鍵詞:克勞狄奧菲利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經典的悲劇作品之一,講述的是一個王子復仇的故事,文中塑造了許多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他們或勇敢、或懦弱、或善良、或陰險。本文對于作品中的主要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包括哈姆雷特、奧菲利婭、克勞狄斯、葛特露、波洛涅斯及雷歐提斯。

一、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國的王子,在德國威德堡大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故事的開始他是一個快樂、美好的形象,因此,這個時期他的心靈是純潔的,他相信世界是充滿真、善、美的,然而,隨著父王的慘死、叔父奪走自己的王位,甚至母親改嫁,這接踵而來的打擊使其美好理想徹底破滅。經過心靈的考驗,他開始了自己的復仇之路。在復仇的過程中,他的形象逐漸豐滿起來,他的根本性格徹底暴露在人們眼前。下面筆者結合小說中的經典描寫片段總結分析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

(一)善良與邪惡、偉大與渺小的化身

在故事的開始,哈姆雷特是快樂的,他高貴、有學識、勇敢、大膽地追求愛情、真誠地對待朋友。他甚至希望以真誠相待的平等關系來代替尊卑貴賤、等級森嚴的封建關系。父親死后,叔父篡位,他從巨大的悲痛中覺醒,為了拯救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為了挽救整個社會的命運,他決心“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從而走上了復仇之路。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哈姆雷特所具有的王子氣概,這是他的偉大之處。

但是在復仇的過程中也展現(xiàn)了他人性中丑惡的一面,例如猜忌、冷漠、抑郁的性格。哈姆雷特一開始深愛著奧菲利婭,然而遭遇了巨大的變故之后,他已經不相信愛情了,總是猜忌自己的情人,他辱罵自己曾經心愛的女人為蕩婦,甚至最后奧菲利婭都淪為他復仇的棋子。對于自己的母親,哈姆雷特諷刺道:“父王死去不到兩個月,母親的孝鞋還沒有穿舊,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鉆進亂倫的衾被, 就是畜生也會比這悲哀得長久些吧?”也正是他的這種善良與邪惡、偉大與渺小并存的矛盾性格,導致了他行動上的猶豫與沖動,揭示了最終的悲慘結局。

(二)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當哈姆雷特聽到鬼魂的話,知道父親是被陷害的以后,他就陷入了理性的思考,最終他想到了通過“戲中戲”的方式來巧妙揭露叔父罪行的方法,從他決定復仇以及采取的行動來看,他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人物形象。

然而,他的性格里始終有猶豫在作祟,他始終在想著“生存還是毀滅”這樣的問題。他本來是有很多絕好的機會可以替父報仇的,然而他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放棄了行動,并且為自己的懦弱尋找借口。如在第三幕第三場中,他看見正在閉目禱告的克勞狄斯,本來這次對于他來說是一個殺掉自己仇人的絕佳機會,可是在最后一刻,他卻說:“現(xiàn)在他正在洗滌他的靈魂,要是我在這個時候結束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國的路是為他開放著,這樣還算是復仇嗎?不!收起來,我的劍,等候一個更殘酷的機會吧?!边@是多么可笑的借口,他竟然還安慰自己等待下一次更殘酷的機會再來報復克勞狄斯。劇本中這一段將他骨子里的軟弱描寫得淋漓盡致,他太缺乏抗爭的勇氣了,他最后的結局也是可想而知的,同時也說明他抗爭的不徹底性。他總是耽于沉思冥想,但是步履維艱。這些都說明了他看似強大的性格深處掩藏著懦弱、遲疑、逃避現(xiàn)實的劣根性,而且他總是為自己不復仇的行為尋找道義上的借口,這必然導致他的復仇之路不徹底,最后造就了自己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悲慘命運。他總會成為“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只會左思右想,發(fā)表評論,在行動上顯得極其遲緩和軟弱。

二、奧菲利婭

奧菲利婭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兒,哈姆雷特的情人,她善良、美麗、純潔。她是一個處在深閨的女子,不諳世事,因此,對于社會中的黑暗現(xiàn)實沒有太多的了解,做任何決定都是憑著感覺。她欣賞哈姆雷特的才華和風度,想接受他的愛情,在遭到父親和哥哥反對的時候,奧菲利婭聽從了他們的勸說,對哈姆雷特避而遠之。受封建制度包圍的奧菲利婭是善良的、被動的,面對愛情,她不敢大膽追求,她無力反抗世俗,她太單純了,最終淪為父親、兄長和情人相互報復的工具,最后悲慘死去。

我們都知道《哈姆雷特》講述的是一個王子復仇的故事,因此哈姆雷特與奧菲利婭之間的愛情故事歷來不太受人們的關注,奧菲利婭對于整部劇來說只是一個次要的角色,這也決定了奧菲利婭不像莎士比亞其他作品下的女性出類拔萃,在精神上、能力上她只能是那個時代的小人物。從家庭方面來講,奧菲利婭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她就像一只籠中鳥,沒有自己的主張和思想,完全在父親和兄長的控制下生活。當父親要求她去試探哈姆雷特心中的秘密時,她聽從了父親陰謀卻不知道傷害了自己的愛人。在情人最痛苦最無助的時候,她沒有能力去幫助愛人,無法理解他的思想,還竟然被人利用去傷害他。當哈姆雷特責罵她的時候,她哭得很傷心,感到“一顆多么高貴的心就這樣隕落了”,“我好苦,誰料過去的繁華,變成今天的泥土?!被蛟S她覺得很委屈,但是她沒有能力去思考為什么愛人這樣對她。因此,許多讀者對于奧菲利婭的命運既同情也對她骨子里愚昧無知的性格不滿。

奧菲利婭面對心愛的人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這一殘酷的現(xiàn)實,心中充滿了憤懣、怨恨,但是她無力去化解,只得向王后、哥哥傾訴,最終還變得瘋瘋癲癲。從她哀傷的歌唱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哈姆雷特的恨。但是她并不了解現(xiàn)實,她只能憑借自己親眼所見的來判斷自己的愛人。 最后她瘋了,在這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她只有把希望寄托于上帝,“求上帝饒恕一切基督徒的靈魂!”導致她發(fā)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無法承受是自己的愛人害死了自己的父親,因為深愛著哈姆雷特,她不知道該怎么辦,她的思想在親情和愛情的激烈矛盾中無法自拔,最終她崩潰了,她想逃離這一切,唯有這樣才是最好的釋放。殘酷的封建統(tǒng)治把善良的人逼瘋,讓罪惡之人得到懲罰的同時也付出了善良的代價。

奧菲利婭的死亡是美麗的、平靜的,莎士比亞把這一段描寫得極其美麗:她落水的瞬間衣服四散開來,像天使隕落凡間一樣安靜美麗,仿佛世界都在為她哀悼,鮮花都緩緩地飄落在她的身旁,繽紛的花瓣將她襯托得像一只漂亮的美人魚,她嘴里還斷斷續(xù)續(xù)地唱著古老的歌曲,猶如天籟。作者把奧菲利婭的死亡與自然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一種和諧的氣氛,預示著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一種解脫,是思想的解放與回歸。

三、克勞狄斯

克勞狄斯是哈姆雷特的叔父,他是全劇矛盾的源頭,他弒兄篡位,霸占王后,還要將哈姆雷特斬草除根。他是一個極其狡猾的人,他極力隱瞞自己的罪行,更要讓所有輿論有利于自己。整部戲劇中,他精心布局,讓所有人都遠離孤立哈姆雷特。他對哈姆雷特的態(tài)度是不斷變化的,在哈姆雷特不知道真相之前,他希望能夠勸服哈姆雷特接受現(xiàn)實,并沒有要堅決除掉哈姆雷特。他認為哈姆雷特秉性善良、純篤過人,但他并沒有因此就放松對哈姆雷特的警惕,他派波洛涅斯去試探哈姆雷特的心理變化,或是派遣羅森格蘭茲和吉爾登斯吞探求秘密。而當哈姆雷特利用表演的時刻將克勞狄斯的罪行昭告天下的時候,他就決定不得不除掉哈姆雷特了。隨后,他通過假放逐真殺害、煽風點火、讓雷歐提斯同哈姆雷特比劍、賜飲毒酒、劍上涂劇毒等隱晦的手段,終于他借他人之手將哈姆雷特置于死地。但是克勞狄斯最終也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哈姆雷特用毒劍刺殺了他。

四、葛特露

葛特露是丹麥的王后,是哈姆雷特的母親。當奸王克勞狄斯篡位之后,她不得不向邪惡勢力屈服,委身于他。雖然一開始有脅迫的因素,但是漸漸地她屈服于自己的情欲,因此,她的命運有外在因素也有內在因素。也正是因為這樣,哈姆雷特對自己的母親感到非常失望,多次嘲弄她,但是同時哈姆雷特內心里也非常痛苦,因為葛特露畢竟是自己的母親,他也了解母親的處境,但是他始終對母親改嫁一事介懷。

五、波洛涅斯

波洛涅斯屬于那種典型的機關算盡、老奸巨猾、趨炎附勢的奸臣。當哈姆雷特的父親還在世的時候,他知道自己的女兒在跟哈姆雷特交往的時候,他非常贊成,但是老國王死后,看到哈姆雷特的王位不保時,他就挑撥女兒與哈姆雷特的關系,勸說阻止女兒和哈姆雷特來往。波洛涅斯將女兒的幸福當做自己仕途的梯子,而女兒怎樣才能幸福并不是他真正關心的。波洛涅斯對兒子的愛更是令人費解,他讓下人放出兒子的壞話,繼而套出他人口中的雷歐提斯的傳聞。但是他又不敢讓下人把兒子說得太壞,怕?lián)p壞了他的名譽,只允許說一些紈绔子弟們通常會犯的錯誤。這的確是個聰明的辦法,但這并不是個高明的辦法。這很能說明波洛涅斯奸而愚的性格特征。

六、雷歐提斯

雷歐提斯是奧菲利婭的哥哥,他是一個自高自大、有勇無謀、心胸狹窄的人,很容易被人利用。但是他的本性并不壞,我們可以從最后與哈姆雷特比劍之前因為涂毒作弊的事情而內心不安,前幾回都輸給了哈姆雷特這一點中看出。但是他不是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自己的思想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一旦被人挑唆,就立刻淪為他人的工具。

七、結語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中的故事人物形象是非常復雜的,筆者只是做了簡單的總結。但總體來說,性格決定命運,《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奧菲利婭、克勞狄斯、葛特露、波洛涅斯及雷歐提斯的死或多或少與他們的性格特點有關,整部戲劇的悲劇實質上也是性格的悲劇。

[參考文獻]

[1] 洪流.透視人物心靈的窗口——論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獨白的運用[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3).

[2] 宗亦耘.悲劇與基督教觀念——對莎劇《哈姆雷特》的分析[J].外國文學研究,1998(01).

[3] 劉戈.《哈姆雷特》一部完整的歐洲史——談《哈姆雷特》的人物象征[J].懷化學院學報,1987(01).

[作者簡介]

黨晨華(1967—),女,文學碩士,青島港灣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猜你喜歡
克勞狄奧菲利哈姆雷特
喜劇《無事生非》
工會博覽(2024年6期)2024-03-04 11:07:34
論《哈姆萊特》中克勞狄斯的偽裝
表演哈姆雷特的經歷
對表演《哈姆雷特》的不同看法
哈姆雷特延宕問題再思考
淺析拉斐爾前派繪畫作品中的奧菲利婭形象
牡丹(2019年2期)2019-01-29 08:18:50
論《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大班科學活動:奧菲利婭的影子劇院
幼兒100(2016年4期)2016-11-30 03:19:54
小影子們的大世界
“復影”式的克勞狄斯:哈姆雷特的影子
福清市| 奉贤区| 太仓市| 上高县| 名山县| 石台县| 汉阴县| 尚志市| 集贤县| 沂水县| 清涧县| 高邮市| 西华县| 奉节县| 云龙县| 顺义区| 曲麻莱县| 广宗县| 通江县| 金川县| 安陆市| 肇州县| 莎车县| 遂宁市| 石狮市| 宁晋县| 武宣县| 沙河市| 通城县| 汾西县| 鄂州市| 宣武区| 汉川市| 越西县| 木兰县| 平远县| 无极县| 鸡西市| 唐海县| 资讯 | 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