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leithian
透過海面看火山
撰文/leithian
從海面上,可以看出海水顏色的深淺,從而能清晰地分辨出海底的地貌
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你能否想像得到,海面下有著怎樣的世界?大洋深處又有著怎樣的“躁動”?如果說海面好比美麗少女的臉龐,那么大洋底部則像是飽經(jīng)滄桑的老者的面容。幾個世紀以前,人們對海洋底部的情況還是一無所知,那時只是根據(jù)陸地的結構推測,海洋底部不會多么平整。
確實如當時人們的推測,海底的構造是復雜的。但人們不會想到,海底最深處,會比陸地的最高點還要深;海底的山脈,甚至比陸地的山脈要龐大上幾倍;海底的地震、火山噴發(fā),要比陸地頻繁得多。除此之外,陸地上的火山,多分布在板塊邊界處。而海底的火山,除了分布在板塊交界處以外,還分布在各大洋洋中脊的頂端。
環(huán)太平洋火山帶也稱太平洋火環(huán),是廣為人知的海底火山帶。它南起南美洲的奧斯特島,經(jīng)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脈,轉向西北的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向西南延續(xù)的是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群島,全長40000千米,大體呈一個馬蹄形環(huán)繞在太平洋上。在這片區(qū)域,火山地震活動非?;钴S,原因主要就是由于太平洋板塊與周邊各個板塊發(fā)生碰撞摩擦而釋放了巨大的能量。
環(huán)太平洋火山帶上,分布著一系列島嶼,這些島嶼沿著火山帶呈鏈狀分布著,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島弧。從中國沿海向太平洋望去,有好幾條這樣的島弧。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西太平洋島弧”。它分為南北兩段,北段由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臺灣島和菲律賓群島構成,面向太平洋;南段由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和努沙登加拉群島組成,向印度洋突出。在西太平洋島弧上,地殼非常不穩(wěn)定,因為它正處在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以及印度洋板塊的嵌合帶。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范圍內總共有500多座活火山,其中一半以上都分布在西太平洋島弧上,而那些裸露出海面的島嶼,則大多是火山活動的產(chǎn)物——火山島。
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fā)
小貼士
典型的島弧,也有著典型的形態(tài)。一個島弧往往在一側有著陸塊或者較淺的海域;而另一側,則存在著狹長的深谷,這種深谷就是海底上的“傷疤”——海溝。地球已知最深的地區(qū)——馬里亞納海溝,就屬于這種凹陷。
加拉帕哥斯群島是沿赤道南美洲離岸海底火山的頂端部分。由火山運動所造就的群島被認為是被認為是一根由熱地幔物質從地球深處上升從而形成的地柱。
世界各大板塊交界處,往往都是不平靜的。不只是海底火山帶,陸地上的火山帶也集中分布于此。例如,印度洋板塊不斷地“擠”著亞歐板塊,久而久之就“擠”出了喜馬拉雅山脈,也創(chuàng)造了著名的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當然,也有很少的火山存在于板塊內部,它們可以說是火山中的“稀有品種”了。
火山噴發(fā)起來,釋放的能量是驚人的,這些能量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我們都知道,在地球的內部,存在著高溫、高壓下的熔融狀硅酸鹽物質——巖漿。巖漿是在地殼下面緩慢運動著的。當巖漿運動到地殼薄弱的地區(qū)時,地殼就會“受不了”地球內部給它的力量。巖漿就會沖出地殼,噴發(fā)出來,這就形成了火山。巖漿沖出地殼時,地殼會因此發(fā)生斷裂和錯位,造成局部地區(qū)的震動,這種震動,就是火山活動形成的火山地震。
地球雖然是一個星體,但它又具有生命的特征。它無時無刻不在通過吸收、轉化、傳遞、儲藏等方式收集著能量,也維持著自身的運轉,不會讓自己慢慢“變冷”。而火山噴發(fā),可以說是地球釋放能量的方式。根據(jù)火山活動產(chǎn)生的種種跡象判斷,火山活動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基礎條件,即地球內部要具備極高的溫度使內部的物質具備流動性,能夠不斷地進行運動;二是外部條件,即地殼的部位上必須具備儲存大量的高熱值的能量物質或放射性物質。這兩個條件相互結合、相互作用,地震和火山活動也就順理成章地產(chǎn)生了。
火山爆發(fā)時,向外噴發(fā)的巖漿、火山灰等物質的數(shù)量往往非常驚人。在陸地上,會影響到周邊地區(qū)的生物活動、地質變化甚至當?shù)貧夂虻淖兓?;在海底,也會使地殼變動,有時甚至能造出露出海面的島嶼。1815年4月5日,印尼的松巴哇島北部的坦博臘火山開始了一次人類歷史上最猛烈的火山噴發(fā),噴發(fā)出的氣體和火山灰持續(xù)了三個多月。有人估計,這次火山噴發(fā)噴入到大氣層中的火山灰總量約為五、六百億噸。而在公元79年的維蘇威火山爆發(fā),更是掩埋了2座羅馬帝國最繁華的城市。這種巨大能量的釋放,更像是什么東西在地下劇烈爆炸了一樣。關于這些異常猛烈的火山爆發(fā),科學家們也進行了種種猜測,有一種猜測是一座儲量巨大的煤田隨著地面中的物質進行的沉降運動進入到了地殼,在高壓高溫下進入到臨界點后而被引爆,沒有被瞬間引爆的或比較稀薄、分散的煤層繼續(xù)燃燒,因此,才有了這種如此猛烈和綿長的火山爆發(fā)。
印度尼西亞群島的一座火山噴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