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前秦國王苻堅是氐族人,因為氐族人口膨脹,產(chǎn)生了“馬爾薩斯制約”。為解決幾十萬族人的吃飯問題,他不得不想辦法將他們?nèi)б蝗骸⑽迩б换锏胤稚⒌酵獾厝?。這讓很多氐族大臣非常不滿,因為在他們看來,氐族人口集中,可以震懾其他民族不敢亂來,一旦分散了“自己人”,“外人”就會蠢蠢欲動,這簡直跟自殺沒兩樣。后來前秦果然被叛亂的鮮卑、羌族推翻,這讓許多后來人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皇帝應(yīng)該把“自己人”攏在身邊,否則“外人”坐大造反,你就會落得跟苻堅一樣的下場。
果真如此嗎?其實不見得。
比苻堅稍早,有個同樣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quán)后趙,皇帝是羯族的石氏。老石家因為看到兵荒馬亂,皇帝論打數(shù),擔心“外人”算計自己,就把大部分同族人都集中在首都附近,光皇帝的兩個兒子就各帶了10萬戶。這算是把“自己人”攏到家了吧?結(jié)果怎樣?老皇帝石虎一死,國內(nèi)照樣發(fā)動叛亂?!白约喝恕濒勺逡驗槎技性谑锥几浇瑤缀跞烤砣雰?nèi)訌,死傷殆盡,沒死的也在后來的異族政變中被殺戮了大半。一個曾經(jīng)叱咤風(fēng)云的民族,就這樣在短短幾年中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了。
誰是“自己人”?和自己基本利益一致,你發(fā)達他就發(fā)達、你倒霉他也倒霉的,那就是自己人。如果只信賴同族、同鄉(xiāng)或者親戚,那么你就算把“自己人”都攏在身邊,又能有多少?能守得住萬里江山嗎?別說前秦、后趙這樣的地方割據(jù)王國,就是元朝這樣的大國,光把蒙古人當“自己人”,不也是一樣留下慘痛教訓(xùn)嗎?朱洪武后來痛定思痛,不再搞安徽老鄉(xiāng)的小團體,而是誰忠心能干就重用誰,這實在是很高明的一招。
那么苻堅怎么后來就垮了呢?那不是分散“自己人”的錯,而是他不顧形勢,不聽勸阻,在自己內(nèi)部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一意孤行,傾巢而出去攻打東晉,結(jié)果稀里糊涂吃了個大敗仗。本來那些“外人”都一心一意指望您能統(tǒng)一天下,他們跟著您可以當元勛、功臣,現(xiàn)在您慘得連專車都丟了,親兄弟都戰(zhàn)死了,人家再跟著您保不齊就得滿門抄斬,那還有不亂的?別說“外人”真的變成了外人,就連“自己人”也會變成外人的。苻堅派去遠征新疆的大將呂光,不但是同族、親信,還是親戚,聽到他打了敗仗、朝不保夕,不一樣在回國途中鬧獨立,最后趕走了甘肅一帶的前秦地方官,自己做了個后涼王國的皇帝?
說到底,皇帝的“自己人”不是同族,不是兄弟,不是老鄉(xiāng),而是自己的政績和能耐。如果您自己英明神武,國勢昌隆,那么不相干的人也會是您忠實可靠的“自己人”;反之,如果國運衰微、屢戰(zhàn)屢敗,別說同族、同鄉(xiāng),就是親兄弟、親兒子,也會在背后磨刀霍霍,準備瞅冷子算計您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