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平陸縣一個(gè)叫北橫洞的村子,第一眼看到那個(gè)地窨院時(shí),我感嘆:黃土高原竟會以這種方式庇蔭著人類,人類竟會以這種方式利用高原上的黃土。那是一個(gè)長方形的大土坑,一戶隱在地下的人家。朝下望,深秋明媚的陽光照亮了半邊土坑,坑壁上的窯洞飄散出一種悠然溫馨的農(nóng)家生活氣息。兩位老人坐在陽光下,一副陶然自樂的神情。
土坑有十二三米深,長寬各二十米,是從平地直直挖下來的,從下面看,并沒有下到坑里的感覺,像走進(jìn)一座古樸的四合院。四周全是土窯洞,半圓形的窯洞口兩側(cè),都貼著曬褪了色的對聯(lián)。窗欞上的剪紙窗花是一條魚,在秋天亮晃晃的陽光下,神氣活現(xiàn)表達(dá)出女主人對生活的渴望。
這種窯洞叫天井式窯洞,或者叫下沉式窯洞,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居住方式,主要分布在山西南部與河南西部。當(dāng)?shù)厝税堰@種院落叫地窨院。由地窨院組成的村子,很難看到地面上的房屋,當(dāng)?shù)赜忻裰{:“上山不見山,入村不見村。平地起炊煙,忽聞雞犬聲。”據(jù)說,幾十年前,這一帶人家十之八九都住這樣的院子。
迎接我們的老人看上去60多歲,慈眉善眼,腰板挺直,不卑不亢和我們打招呼。窯洞門口,老太太正做針錢,沒有因?yàn)槲覀兊牡絹硗O率?,任我們在院子里走動。滿院好奇的人和探尋的目光,好像與她沒有一點(diǎn)關(guān)系。我想,那窗欞上的窗花該是她剪的,這潔凈的院落也該是她收拾的,那一簇簇秋菊也該是她種的,住在這地下十幾米的地方,她所要的,只是過好自己的生活。
我問:“住這地窨院有什么好處?”老人說:“冬暖夏涼,安靜。住在地窨院里,與世無爭,心凈。還有,地窨院連著地氣,接著地脈,黃土養(yǎng)人哩。”
再從那條黑幽幽的隧道走上去,好像穿越了時(shí)空。站在地面朝下望,老人在下面與我們揮手道別。地窨院里陽光燦爛,黃土與窯洞蘊(yùn)成了一片渾然古樸的景致,看上去已與我們不在一個(g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