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很多人以為日本人心里的“三國”也是羅貫中筆下的樣子,其實日本人心中的“三國”應該是吉川英治筆下的那樣。這本出版70年的書,已經有7000萬本了,而日本現在的人口不過1.2億多一些,也就是說,日本有一半人讀過吉川版的《三國》。
魯迅曾經對諸葛亮做過一個著名的評價:“多智而近妖”,側面反映出這部作品的缺陷,而吉川英治的《三國》,可以說對羅貫中的不足進行了矯正。
這種“個人”色彩體現在吉川刻畫人物的時候,賦予人物更豐富的個性,更人性化的情感,使人成為“人”,比如,在吉川的眼中,曹操是典型東方式的英雄人物,有血有肉有抱負。他可以在一念之間滅人全家,也可以在戰(zhàn)敗時痛哭,而后又恢復斗志向自己的理想前行。這大概也是日本人多喜歡曹操,而覺得劉備過于平庸的原因。
可以說,吉川英治把《三國》寫成了一本俠義小說,例如書的開端就有一種游俠的感覺:“后漢末年,距今約1780年。有一位行者?!眲錇槟赣H買茶葉,遇到了黃巾賊,碰到恩人張飛,結識童學草舍教書先生關羽,從而開始了行走三國的闖蕩之旅。這樣平凡的開頭,遠遠比不上“滾滾長江東逝水”那樣的大氣,但自有一種平凡和平淡。畢竟,英雄也是人。
而《三國》的結尾也不像《三國演義》那樣寫到“分久必合”的地方,而是寫到了五丈原諸葛亮過世就結束了。按吉川的說法,主要英雄都已經死了,下面的故事讓他乏味。這深深影響了日本,后來橫山光輝出的漫畫,也是到五丈原就匆匆結束。
再后來,動畫、游戲等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吉川版小說的影響,轉而反過來影響中國。例如在吳宇森的《赤壁》里,就有一段關羽教書的場景。
吉川英治的《三國》最可貴的地方是加入了對女性的描述,如劉備的奮起是因為,他的母親把兒子費盡千辛萬苦帶回來的珍貴的洛陽茶扔進滾滾的黃河,以此激起他的斗志,母親不斷地告訴他,他的血液里流著漢景帝王室血統(tǒng),不希望他胸無大志,永遠做一個編草席、賣草鞋的庸碌之輩,湮沒在千千萬萬螻蟻一樣的草民中。
這樣的描寫已經脫離了現代人的視角,松下幸之助曾經把它作為枕邊讀物,因為它能讓身處逆境的人感受到強烈的共鳴,并激發(fā)出一種對理想永不放棄的頑強信念。
《三國》
作者:[日]吉川英治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頁數:337
定價:32.00元
華爾街日報之戰(zhàn)副標題:美國商業(yè)帝國控制大戰(zhàn)內幕
作者: [美] 薩拉·埃利森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29
頁數:310
定價:56.00元
告別“中國奇跡”
作者:黃益平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定價:3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