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風
位于上海武康路113號的巴金故居,12月1日正式開館。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及中國作協(xié)名譽副主席金炳華共同為故居揭牌。從此,公眾不僅可以走進巴金生活、寫作半個多世紀的居所,還能一睹珍貴館藏。
此次館內(nèi)陳設(shè)由巴金女兒李小林親自監(jiān)督,力求再現(xiàn)巴金生前原貌。目前,故居內(nèi)保存圖書近四萬冊,包含大量作家簽名本和初版本,還有超過十萬頁(件)的各類書稿、書信、文獻、照片檔案資料,此外,還有眾多名家書畫及巴金生前使用過的家具、器物、衣物等。
客廳壁爐前,擺放著1957年前蘇聯(lián)雕塑家謝里漢諾夫為巴老創(chuàng)作的浮雕頭像;書櫥里,巴老著作的各種譯本整齊排列著。一縷陽光灑在巴老經(jīng)常坐的扶手椅上,人們仿佛還能看見他在這里創(chuàng)作《隨想錄》時的情景。
在臥室的床頭柜上,擺放著巴金夫人蕭珊的照片和她的翻譯作品。據(jù)故居工作人員介紹,緊挨著床的五斗櫥上原先放著蕭珊的骨灰盒。蕭珊1972年去世,巴金就把她的骨灰盒接回家。巴金曾在《懷念蕭珊》中寫道:“我按期把骨灰盒接回家里。有人勸我把她的骨灰安葬,我寧愿讓骨灰盒放在我的寢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她的結(jié)局將和我的結(jié)局連在一起。”2005年11月25日,他們的骨灰合在一起,伴著紅色的玫瑰花瓣撒入東海。
巴金一家1955年9月遷入這里,巴金在這里生活、寫作長達半個世紀,直到2005年去世。在這里,巴金翻譯、寫就了他的眾多重要作品,包括被譽為“說真話的大書”的五卷《隨想錄》。這里不僅是巴金生前居住最久的地方,也是中國所有現(xiàn)代文學大師故居中,作家居住時間最長的一處。這里見證了巴老后半生的悲歡離合,也見證了20世紀下半期中國的風風雨雨。
巴金故居常務(wù)副館長周立民介紹說,武康路巴金寓所曾出入過眾多中外作家及各界名人,“這里見證了20世紀下半期中國文學的跌宕起伏,更留存了半個世紀以來中國文學不同時期的記憶?!卑徒鹨患矣?955年9月搬來于此,當年10月就在此迎接了第一批客人:法國作家薩特和同為知名作家的愛人波伏娃。另外,夏衍、沈從文、曹禺、柯靈、王西彥、唐弢等文壇名人都曾是這里的座上客。1974年,沈從文來看望歷經(jīng)劫難的巴金,兩人坐在一樓的走廊上促膝長談。1983年,張光年特地從北京來探望病中的巴金,兩人就文藝界的情況交換意見,暢談中國文學的發(fā)展道路。
除了客廳,位于二樓的書房有時也是巴老接待比較親密友人的地方。在這個書房里,祁鳴拍攝的一幅題為《劫后的笑聲》,將文革結(jié)束后巴老與張樂平、柯靈、孔羅蓀、王西彥、師陀等老友談笑相聚的歷史瞬間進行了定格。老藝術(shù)家們的笑容仿佛在告訴大家:文藝的春天來到了。
魯迅博物館原副館長陳漱渝認為,巴金不僅僅屬于上海,更屬于整個中國,巴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傳達是他給予讀者最好的財富,“巴金是上海這個城市的文化名片,他作為魯迅的文化戰(zhàn)友,與其它的作家、文人一起豐富著上海這個城市的文化,共同建立起上海的文化精神?!彼J為,巴金故居是上海的精神坐標,到故居參觀是文化的洗禮、心靈的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