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曉娟
2006年10月,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一尊高約72厘米的明永樂鎏金釋迦牟尼佛像以1.166億港元落槌,加上傭金,達1.2359億港元,成為世界上最貴的中國佛像。
2011年,在中央電視臺《尋寶》欄目的山東臨淄一站,來了一位特殊送寶人——趙本山的烏克蘭徒弟博比。10年前,趙本山師徒倆來到臨淄演出,因為一位同行的老家就是臨淄,演出完以后,博比去這個同行家里坐客。同行的父親是一位搞收藏的專家,博比稱他為干爹,老人見了干兒子,一高興,送了他一尊佛像。但老外博比一直不知遭,這尊佛像造于哪朝哪代,又是哪位菩薩,此次得知《尋寶》專家來到山東,趕緊捧來了寶貝,讓專家斷個究竟。
這尊佛像青銅鑄造,通體鎏金,一尺等身的造像,頭部占了三分之一,經(jīng)專家鑒定,是一尊典型的明代鑄銅鎏金菩薩造像。在明代,菩薩像造得像男性,佛像的底部是裸露的。這尊佛像的特點全部符合,市場估價在30萬元左右。專家的一席話,讓博比吃了定心丸,他這位干爹確實沒有忽悠他。山東干爹送外國兒子佛像一事,成為尋寶現(xiàn)場一樁趣聞。
拍賣場上常勝將軍
在所有傳統(tǒng)器物中,佛像恐怕是最令國人頂禮膜拜的,不論是皇家貴族,還是販夫走卒。如今,傳世的佛像進入資本角逐的拍場市場,其突出表現(xiàn),一點不遜于它本身的威嚴。
2006年10月,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一尊高約72厘米的明永樂鎏金釋迦牟尼佛像以1.166億港元落槌,加上傭金,達1.2359億港元,成為世界上最貴的中國佛像。這個拍賣紀錄一直保持至今。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才知道,佛像除了其獨有的精神與文化價值,還擁有如此勇邁的市場價值。
據(jù)悉,中國內(nèi)地自2004~才開始設(shè)佛像專場,北京的翰海和嘉德同時推出了佛像專場,之后佛像拍賣不負眾望,開始升溫。到了2007年,國內(nèi)已有8個佛像專場,至今包括匡時、翰海、保利、中貿(mào)圣佳等拍賣公司,每年都推出專場,并以年2096的增長率穩(wěn)步上升。
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記者,佛像的高開高走并非偶然,佛像題材走進藝術(shù)品市場由來已久。其間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4年的拓展階段。那個階段,佛像只是偶而出現(xiàn)在拍場,且缺少質(zhì)量上乘的拍品,由于流通數(shù)量有限,價格也比較低。第二階段是2004#-至今的快速成長階段。佛像題材藏品日趨豐富,收藏隊伍不斷壯大,內(nèi)地各大拍賣公司紛紛推出專場,佛像成為引人矚目的板塊。
據(jù)了解,在拍賣市場中創(chuàng)出高價的,大都是明清時期的金銅佛像。業(yè)內(nèi)人士將明清之前的佛像稱為高古佛像,也就是漢傳佛像;而明清佛像,也稱為藏傳佛像。
明清佛像是投資主體
中國歷代流傳下來的佛像,在材質(zhì)上分為金銅佛、石雕石刻佛、木佛,還有泥塑佛、玉佛、瓷佛乃至用紙制的夾佛,其中以金銅佛、石佛最受后人珍視。
書畫家雷鳴東是一位佛像收藏家,手里收藏的佛像,從北魏北齊到隋唐,到宋元,再到明清,材質(zhì)包括木質(zhì)、泥塑、石刻、鑄銅和金佛,都有涉及。他告訴記者,中國最精美的佛像在上一個百年中,悉數(shù)流失到海外。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戰(zhàn)亂不休,石窟造像精品被大量盜運海外,目前出現(xiàn)在國內(nèi)拍場的,八成是從海外征集來的。
雷鳴東介紹,從文物的價值來看,唐以前的石佛像即高古佛的藝術(shù)價值最高,但因存世量稀少,高古佛像尚未形成氣候。目前市場上,大量出現(xiàn)的都是藏傳佛像,也就是明清時期的金銅佛像。金銅佛造又分為宮廷造像與民間造像,與瓷器一樣,明清佛像也是以宮廷造像最有價值。
記者了解到,明代佛像高峰自永樂開始到宣德結(jié)束,此間的金銅佛像代表了明清造像的最高水平,價格也動輒上百萬。藏家不妨多關(guān)注清代金銅佛像。目前,清中早期到乾隆時期的價位還停留在十幾萬到幾十萬元之間,尤其康雍乾三朝推崇藏傳佛教,佛像的鑄造工藝講究,值得收藏。與海外市場相比,同時代、同樣尺寸和工藝的金銅佛像,在國內(nèi)的成交價目前明顯偏低,升值空間值得期待。
建立體系彰顯價值
近年來,盡管佛像作為一個獨立的門類備受關(guān)注,但市場細分遠沒有成熟化和透明化。記者就佛像題材的收藏,采訪了幾位古董藏家和佛教文化研究者,發(fā)現(xiàn)佛像收藏仍屬偏門,有人關(guān)注木雕佛像,有人專攻石刻佛像,有人熱衷于收藏民間供奉的各類佛像。而這些佛像之間,所涉及的專業(yè)知識又大相徑庭,是一個非常龐雜的門類。
對此,匡時拍賣董國強建議,辨別一尊佛像是否具有市場價值,無非是從歷史、藝術(shù)、文物價值等方面進行考量。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多年,佛教造像也歷經(jīng)幾個頂峰,大致來看,北魏、北齊、隋、唐、宋、元、明、清,都有各自典型的造像特征。藏家可依此脈絡(luò),按照自己感興趣的品類、材質(zhì)、題材,建立自己的收藏體系。
董國強建議收藏家,要多學(xué)多看,經(jīng)常到博物館、拍賣會觀摩。收藏佛像時,不一定都要買精美的,但只要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可能價位更高。把某一種品類的歷史梳理清楚,花費較少,升值預(yù)期更大。
鏈接:佛像收藏教你幾招
三招數(shù)辨腰品
外行要想涉足這一門類,必須對魚目混雜的市場有所防備。由于佛像易于造假,古玩市場充斥著大量贗品。
目前比較典型的造假有三類:一是生產(chǎn)線大批量生產(chǎn)出來的粗制濫造的新品,內(nèi)行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二是以真品為母本,翻模制作的,這類佛像在細節(jié)上往往處理得不夠。三是以舊的殘件重新拼湊,或在舊品上添款,以增加其價值。對這些藝術(shù)品的辨?zhèn)涡鑼Ψ鸾淘煜裼幸欢ɡ斫?,才能看出其中的不協(xié)調(diào)之處。收藏之初,藏家最好對中國歷史、傳統(tǒng)文化與宗教知識有相當(dāng)?shù)牧私?,否則很容易充當(dāng)冤大頭。
四原則斷價值
第一,在藏傳佛像中,“忿怒相”的價格一般高于同類型的“寂靜相”的價格。用佛教術(shù)語來說,佛教以因果來分,有顯、密二宗。顯宗佛像一般呈慈悲和善之態(tài),故稱為“寂靜相”,密宗佛像則多指猙獰恐怖、鼓目圓睜的“忿怒相”造像。“忿怒相”佛像造型奇特復(fù)雜,存世量比“寂靜相”少得多,價位相對要高。第二,藏傳佛像中,“菩薩裝”藏傳佛像的價格,一般要高于同類型“佛裝”藏傳佛像?!捌兴_裝”的佛像紋飾復(fù)雜,于是更增加了此類佛像的市場價值。第三,宮廷佛像價值通常高過民間佛像。第四,無論是藏傳還是漢傳佛像,其尺寸越大,價值就越高。
佛像為何多閉眼?
很多人會發(fā)現(xiàn),好像大多銅佛像似乎都是閉眼的。對此,佛教專家解釋,其實佛像并不是閉眼,而是微睜,其二分開八分閉,二分觀外,八分觀內(nèi),二分觀世間,八分觀自在。靜坐時,全閉容易昏沉,全張開容易散亂。眾生之病,不是昏沉,就是散亂,所以半閉眼睛,有助于禪定。其次,它也寓意常觀己過,不盯人非,但并非什么都不知道。古人說,自知者明。佛法也講,自覺圣智。我們也會看到那些如龍王天王等是睜大眼睛的,因為它們是護法神,就像我們世間的公檢法機關(guān),當(dāng)然要睜大眼睛履行職責(zé)了。最后,佛像大多微閉眼,外在表現(xiàn)的是佛對眾生的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