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等
[摘 要] 本文著重論述了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大蔥生產(chǎn)的技術(shù)要點,從育苗、定植、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收獲等幾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進行了重點介紹。
[關(guān)鍵詞] 大蔥;栽培;管理;技術(shù)
大蔥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①溫度? 喜涼爽的氣候條件,發(fā)芽適溫13—20℃,植株生長適溫20—25℃,低于10℃生長緩慢,高于25℃生長細弱,葉片發(fā)黃,易產(chǎn)生病害,35—40℃時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部分外葉枯萎。②水分? 耐旱力很強,但由于根系弱,需達到70—80%的土壤濕度,空氣濕度60—70%時生長有利。③光照? 對光照的需求偏低,所以適宜密植。④土壤營養(yǎng)? 在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中生長良好。整個生長過程中以氮肥為主,但生長后期需要較多的磷鉀肥。
一、培育壯苗
1.苗地選擇,大蔥是忌連作的蔬菜,育苗地也忌連作。苗地要選擇前茬非蔥蒜類作物的高燥地。切忌選擇荒草地,否則苗地雜草叢生。
2.前茬作物收獲后,深翻曬白二次,休閑20d。大蔥育苗期長達80—90d,因此苗地要畝施1000kg腐熟有機肥。畦寬連埂1.4m,作成凈1.1m寬的小平畦。精細整地。四周開好溝系。
3.可選黑蔥、偉蔥等,每500g種子,需苗床地50m2,這樣育成的苗可移栽1畝大田。一般采用撒播,播種要十分均勻。常規(guī)播期3月中旬,不晚于清明。地膜覆蓋加小拱棚可于2月中下旬播種。秋播可于9月中旬到10月初播種。
4.干籽播后要澆水,達到60%的土壤濕度,把握住出苗前不再澆水。澆水后覆細干土0.5cm厚,覆土后不能澆水,以防止土壤板結(jié)。播種后出苗前可覆蓋地膜,有利于增溫、保濕及防止雨水造成土壤板結(jié)。但要防止高溫的危害。最好采用落水播種,出苗快而整齊。
5.大蔥種子發(fā)芽的溫度,以18℃左右最快。播后5—6d可以出苗。60%出苗后及時揭去地膜,揭膜過晚,苗細弱。
6.待幼苗伸腰時可澆一次水,使子葉伸直,扎根穩(wěn)苗。以后根據(jù)地墑情況,再澆1—2次小水。水分不能過多,以免幼苗徒長。
7.整個苗期追肥3—4次,速效性有機肥與化肥交替使用,每畝施尿素5kg或碳銨15kg,促使秧苗生長健壯,為培育壯苗奠定良好基礎(chǔ)。
8.育苗期間,若有秧苗露根,要及時覆蓋干細土,特別是在大雨過后。苗床地要及時除草與防治病蟲。苗高10cm時間苗,苗距4—5cm。
9.定植前10d要控水蹲苗。一級苗標準:苗高40—60cm,假莖粗1—1.5cm,葉色深綠,無病蟲害,養(yǎng)分積累多;二級苗標準:苗高40cm,假莖粗1cm,葉色深綠,無病蟲害。苗齡春播80—90d,秋播250—270d。
二、大田準備
1.大蔥適于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中生長。沙壤土便于插蔥、松土和培土,通氣性良好,易獲得高產(chǎn)。
2.開深30—35cm,寬30—35cm的溝(呈U形構(gòu)),二條溝之間的距離0.8_—1m。溝底施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每畝優(yōu)質(zhì)有機肥2000kg,再施入辛硫磷顆粒2—3kg/畝,溝內(nèi)進行耕翻,深度15—20cm,使土壤與肥料、藥劑充分混合。
3.大田四周溝系配套,而且做到間隔20m開一條腰溝,利于排水。
三、精細定植
1.定植時間一般秋播苗在5月上旬—6月中下旬。春播苗6月中旬。
2.定植前大小苗分開,剔除病苗、弱苗、過小苗及明顯彎曲苗,株距秋秧每米20—25株,行距0.8—1m,畝栽1.2—2.3萬株左右。定植時,在溝底按株距擺苗,然后覆土,深度以不埋沒蔥心為宜,過深不宜發(fā)苗,過淺影響蔥白長度,用腳踩實,澆足定植水。注意將葉面與栽植溝成垂直方向排列,利于密植與管理。
四、大田管理
1.中耕和澆水,定植后,地皮發(fā)干裂口,則需再澆一水。如天氣不十分干旱,一般不宜再澆水,應(yīng)加強中耕除草、疏松表土、蓄水保墑,以促進根系生長。遇大雨注意排水,防止蔥溝積水,雨后及時中耕,避免造成高溫高濕、土壤通氣不良,導致爛根、黃葉和死苗。
立秋后隨著氣溫下降,植株進入發(fā)葉盛期。視墑情于立秋、處暑各澆一次小水(早、晚澆),澆后及時中耕保墑。白露以后隨著植株進入蔥白生長期要經(jīng)常保持地面濕潤,一般要保持70—80%的土壤濕度。
一般雨水少,田間缺水情況較易出現(xiàn),可采用在上午灌淺水方法緩解旱情,但必須做到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此項工作要認真進行。收獲前10—15d停止?jié)菜?,否則含水量過高而影響品質(zhì),收獲期延長至11月,可再澆一水。
2.培土和追肥,在肥水供應(yīng)充足的同時,培土是軟化和增加蔥白長度的重要措施。一般在活棵后,結(jié)合中耕除草進行少量的培土,處暑時將溝填平。于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各培土一次,但不能埋沒蔥心,不能造成蔥苗彎曲。
8月上旬開始追肥,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各一次,以氮鉀肥為主,鉀肥多于氮肥(碳酸氫銨20kg+硫酸鉀10—15kg)。
五、病蟲防治
大蔥的主要病害是紫斑病、霜霉病、軟腐病等;主要的蟲害是蔥薊馬、潛葉蠅、蔥蛆、夜蛾等。
1.紫斑病:主要為害葉和花梗。初呈水漬狀白色小點,后變淡褐色圓形或紡錘形稍凹陷斑,繼續(xù)擴大呈褐色或暗紫色。發(fā)病適溫25—27℃,溫暖多濕的夏季發(fā)病重,老苗、缺肥田塊發(fā)病重。防治:輪作;發(fā)病初期用百菌清500倍或殺毒礬500倍或撲海因1500倍噴霧。7—10d1次,連續(xù)3—4次。
2.霜霉?。喝~部大型病斑,早上濕度大時,有白色絨毛。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或58%雷多米爾可濕性粉劑500倍,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1000倍,每7-10d一次,連噴2-3次,
3.大蔥軟腐病由細菌引起,高溫高濕、機械傷、蟲口傷容易引起病害流行。病害癥狀為大蔥地上部分倒伏,容易拔起,莖下部腐爛,并有惡臭。
防治:保持田間排水暢通,雨后不積水;及時防治害蟲以防傳病,培土時避免損傷大蔥。藥劑可采用77%豐護安(或77%可殺得)500倍液、72%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防治。
4.蔥薊馬:成蟲體長1.2—1.4mm,為害蔥的心葉、嫩芽。在25℃和相對濕度60%以下時,有利蔥薊馬發(fā)生.
防治:康福多4000倍或蚜虱凈2000倍或艾美樂20000倍。
5.潛葉蠅:以幼蟲在葉肉組織內(nèi)蛀食,啃食葉肉,造成減產(chǎn)和品質(zhì)下降,同時又傳播病害。本地區(qū)在5月中旬至10月底均有危害。
防治:潛克2500倍或速凱1500倍或殺蟲素3000倍或殺滅菊酯2000倍液噴霧。用藥時間以上午為宜。
6.夜蛾:7—8月份,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也為害大蔥,啃食葉片并鉆蛀入大蔥。一般在下半年危害較重??ㄋ揽?500倍或米滿1500倍液、安打35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夜蛾的噴藥時間,在傍晚或黃昏時防效好大蔥葉面有蠟粉,為了提高藥劑附著力,藥液中要加入中性皂。采收前10d停止用藥。病蟲防治必須組織專業(yè)人員進行,以提高質(zhì)量與安全用藥。
六、產(chǎn)品收獲
10月底—11月底采收,露水干后收獲。在良好栽培條件下,畝生產(chǎn)總量4000—5000kg。先岔開壟臺的一側(cè),露出蔥白,輕輕拔出,使產(chǎn)品不受損傷,抖去泥土。